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计算出肺活量体重指数,然后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评分标准对应查找得出最终数据。

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1.开发大数据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构建学生个性化体育锻炼的学习环境

体育锻炼学习平台建构个性化体育锻炼课程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构成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数据来源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50 m短跑、长跑等10 项),这些项目分三大类,形成量化的图表、运动轨迹。第二部分数据来源于课内外一体化的锻炼数据,数据模型的建立是分析和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科学依据。第一部分数据相对比较原始和固定,第二部分数据是动态跟踪数据,学生根据动态数据按阶段调整锻炼强度、密度,这个过程教师学生互动指导和调整学习内容,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锻炼需求,同时给予学生学习情况的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始终认为教师在不断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数据输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负责大量数据的整理和上传,课堂上的考核数据等,比如电子身高计、电子体重秤、台阶测试仪等数据直接上传数据库。学生在家里使用电脑或者手机登录平台上传练习强度、密度、次数、记录成绩,甚至心跳、脉搏等,完善积累数据库信息。第三部分就是搜集的大量体育锻炼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的计算公式及标准参数,最后给出每个学生各项指标的分析图表和文字说明。

2.科学实施课程,开展学生个性化体育锻炼的实践

依托数字化平台参与课程,学生的个性化体育锻炼将得到以下帮助和引导:

首先,大数据给每个学生一份体质健康评测报告。平台以上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评定标准为依据,将数据分为三大类;学生营养类(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肺活量)、身体素质类(50 m 短跑、立定跳远等8 个项目)。平台给出每个学生各项指标的分析图表,教师根据图表对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学生体质差的原因,并以个性化体质评测报告的形式通过数字化平台对学生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自我认识,需要自己在某个方面加强锻炼,制定自己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这里的数字模型搜集大量的体育锻炼数据,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的计算公式及标准参数,最后给出每个学生各项指标的分析图表和文字说明。比如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肺活量,采用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计算出肺活量体重指数,然后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评分标准对应查找得出最终数据。接着,教师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对每个学生给出个性化的体质评测报告和体锻建议。

其次,借助平台的资料展示功能,教师将每个学生体育锻炼建议具体化,制定学练方案。

(1)针对不同体质学生进行分析,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如对学生饮食热量摄入和生活习惯给出建议,肥胖学生首先调整饮食结构,把体重降下来。

(2)针对三大类学生群体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和建议。如肥胖学生身体素质类的锻炼,制定当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参加耐力素质练习)、锻炼方法(每天持续15 min 以上有氧健身,链接相关有氧运动理论知识网站),不建议快速跳绳(对膝关节冲击力太大)。

(3)针对具体锻炼项目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如引体向上项目,学习平台先让学生了解引体向上需要锻炼哪些肌肉群,链接引体向上的力学分析网站资料,教师在数字化学习平台发现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就要在课堂进行重点教学,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分类的区别锻炼,指导学生个性化的体育锻炼,学生就知道先从简单反手握杠过渡到正手握杠,再从单杠上静止悬吊过渡到连续练习等。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能够呈现文字、图片、视频等强大功能,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空中瞬间动作,容易发生的危险动作等)尽可能地通过直观画面一一呈现出来。

(4)针对教师提供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内容和方法,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教师的视频示范与讲解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给出的体育锻炼内容分三大类,每类都分别给出体锻建议。针对同一类锻炼项目,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体质情况,采取不同的锻炼项目。

最后,充分利用家庭附近体育锻炼条件和学习环境。随着上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的健身设备也逐步增多,设施完善小区有健身房游泳池、乒乓球室、网球场等,条件相对差的老式里弄也有简单的跑步机、单杠、健身车、塑胶跑道等,每个学生都要充分利用这些健身设施。有的肥胖学生可以选择小区游泳池锻炼来提高肺活量,长距离的有氧耐力游可以起到减肥效果,比跳绳和长跑更加适合其健身需求;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健身房健身,利用健身房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塑造完美的体型。(www.xing528.com)

3.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师生互动策略,提高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能力,体验学习过程

(1)学生自主上传体育锻炼的数据,为教师个性化指导提供科学依据的策略。每个学生通过大数据对自身的体质状况有了明确认识,知道自己擅长和不足的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平台可以呈现文字、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通过平台可以方便地获取体育锻炼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手机微信关注储能中学公众号,并绑定校园网账号后,就能利用微信访问校园网平台。平台记录过程性数据(锻炼次数、强度、密度等),并实时分析数据。

(2)学习提问与互助解答、互动成果评价策略。教师利用平台即时与全班学生进行沟通、指导、鼓励、交流、解惑、评价等,学生接收信息调整锻炼内容、方法、强度等。比如肥胖学生采用有氧耐力锻炼,先固定时间和距离慢跑,然后拉长跑步时间,先达到瘦身学习效果,学生每次练习的次数、强度及时上传平台,平台对学生锻炼数据进行积累,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教师及时评价并指导调整学生锻炼内容和任务,教师尽可能地采用鼓励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看到自己的一点点进步,给全班同学的体育锻炼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学的动力。

(3)学生学习参与度激励策略。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现状看,要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率,必须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营造氛围、合理激趣、革新学法、正确评价四方面入手。

4.研究数字化学习的实践效果,检验学生个性化体育锻炼的实效

手机微信方便快捷的使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数据搜集的便利,学生也可使用电脑、手机上传数据。大数据模型的应用,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快速、方便的分析指导,过程性记录等为教师、学生提供快速及时的指导和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态数据不断变化增加,随着学生大量体育锻炼数据的上传和输入,平台对学生体育锻炼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也会不断提升。最后用动态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系统内部的分析,得出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效果和主动学习的参与度。

5.研究个性化体育锻炼课程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与改变

大数据使学生个性化体育锻炼得以实现,也促进了个性化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在个性化体育锻炼数据的基础上,个性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构建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校内课堂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原则:要因材施教、彰显体育教学独特功能(教师处理好好、中、差各层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关系,要求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关爱差生学习感受)、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增加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对大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全班的薄弱项目加强体育锻炼,课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分类个性化的教学,教学要求、任务、内容要充分考虑,实行好、中、合格、需努力评定标准。第二部分是课堂外体育锻炼教学,主要是让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根据大数据分析报告和指导意见,学生根据家庭的锻炼环境、家庭条件,针对自己的弱项寻找适合自己的练习项目,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