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环境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环境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开展Scratch 创意编程活动时,分别对学生做了相应的前测和后测,根据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的前测数据,针对学生的现有情况开展有效、合理的教学设计。师生评价与生生互评注重对学生创新方法、创新过程、创新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和创新项目活动同时发生,并非只在活动结束时做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在活动过程中即时反馈,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建议,学生可以根据活动不同阶段的评价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方案。

数字化环境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Williams Prefer Measurement Forms)是创造力测试中常用的量表,帮助了解学生创造力方面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量表包括50 题,涵盖了冒险性(11 题)、好奇性(14 题)、想象力(13 题)、挑战性(12 题)四个方面(正面题目完全符合3 分,部分符合2 分,完全不符合1 分;反面题目完全符合1 分,部分符合2 分,完全不符合3 分)。在开展Scratch 创意编程活动时,分别对学生做了相应的前测和后测(平均数据如图4-27 所示),根据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的前测数据,针对学生的现有情况开展有效、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积淀反思、总结学生的认知需求规律、研究学法,不断增强改善和优化教学策略,进一步创设饱满的学习环境,敏锐地捕捉和把握教学契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图4-27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前测后测图表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反映出学生的创造力随着Scratch 创意编程的学习而发生变化,学生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实践锻炼,在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增强了面对挑战的勇气和韧性,提高了创新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嵌入发展性评价,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方式,发现学生创新方面的闪光点,总结经验和不足,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愿和创新技能。(www.xing528.com)

生生互评与作品的改编、二次创作相结合,通过互玩纠错开展深层次的评价与激励。对于改编方,要在对原始代码深刻的功能性理解基础上才能开展再分析、设计、评价和再创造。而对于作品的被改编方,有助于发现新思路,改进自己的编程风格,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修正完善作品创作过程和呈现结果。这样一个双向互动也培育了相互支持的编程爱好者共同体。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表达、交流、分享与评价也是一个情知互动的过程,过程与结果都需记录在电子档案袋中。例如,“食物最光荣”团队带来了融入实际生活功能的作品,在“我爱做蛋糕”作品中,队员们直接将面、碗、竹筷、鸡蛋带上了讲台,并各自分工用敲打、搅拌、吹风等一系列动作通过外部传感器在Scratch 中模拟出蛋糕烘焙的过程。演示完毕,队员竟真拿出了蛋糕与大家分享,引发一片惊喜声。把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联通,对作品的评价也从数字化作品转到真实味蕾的蛋糕品味,是种很奇妙的多重体验和评价。

师生评价与生生互评注重对学生创新方法、创新过程、创新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和创新项目活动同时发生,并非只在活动结束时做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在活动过程中即时反馈,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建议,学生可以根据活动不同阶段的评价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