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水与生态环境》

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水与生态环境》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水资源总量偏少、分布不均,供需前景不容乐观。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还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该区水资源总量约为全国的9%,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的1.9倍。西北地区占全国42.35 %的面积,仅拥有8.52 %的地表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长江中下游流域作为传统的鱼米之乡,经济发达,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水与生态环境》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由于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产力布局和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的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仍将长期存在。整体水资源配置能力仍然偏低,现状人均供水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全国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8左右。

我国水资源总量偏少、分布不均,供需前景不容乐观。20世纪末以来,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水资源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还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根据自然地理特点和水资源条件,可以将我国大致分为四类地区:第一类地区包括东北黑龙江、鸭绿江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红河以及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等国际界河或出境河流域,简称为外流区。该区水资源量约为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8%,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的3.8倍,水资源利用率最低,为5.5%。第二类地区包括长江、珠江及东南沿海诸河等流域,简称为南方区。该区水资源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的1.1倍。第三类地区包括黄河、淮河、海河及辽河等流域,简称为北方区。该区水资源总量约为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1%,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的1/4,水资源利用率最高,为63.8%。第四类地区主要为内陆河地区,简称为内陆区。该区水资源总量约为全国的9%,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的1.9倍。[1]

根据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和分析结果来看,当水资源利用率超过40%~50%时,就会出现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北方区和内陆区水资源利用率已分别达到63.8%和49.2%,水资源利用率已不宜提高,可供水量应基本维持现状。

华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使整个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生态脆弱不堪。时至今日,这一状况仍未获得根本性改变。“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成为海河流域的惨痛现实。(www.xing528.com)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大陆性气候特色明显。西北干旱区年均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大部分不到150毫米,个别仅为10毫米。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集中程度高。降水少,但蒸发强烈,多年平均在1200毫米以上。蒸发量空间分布与降水量恰好相反。西北地区占全国42.35 %的面积,仅拥有8.52 %的地表水资源(2304亿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长江中下游流域作为传统的鱼米之乡,经济发达,水资源丰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河湖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河湖健康受到威胁:一是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河湖污染,水质下降,生态环境退化,直接影响到城乡供水安全;二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河(湖)床淤积严重,湿地面积减少,调蓄功能明显弱化;三是由于盲目圈圩填埋,人水争地,导致水域面积持续下降,部分河湖急剧萎缩。

江河交错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复杂的地形地貌和脆弱的水生态环境,使西南地区长期面临严峻的水资源挑战。在遇到罕见干旱气候的情况下,水利保障能力的脆弱就暴露出来。2009年秋,一场罕见的干旱灾害席卷西南地区,大量人口和牲畜面临饮水困难。春耕在即,当地农业生产面临了严峻考验,油菜减产,麦田绝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