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渔父》:孔子听到渔父的言论,走到岸边与子贡见面

庄子《渔父》:孔子听到渔父的言论,走到岸边与子贡见面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鬓眉交3白,被发揄袂4,行原5以上,距陆6而止,左手据7膝,右手持颐以听。一曲奏完,渔父招手示意子贡和子路,两人一起走过去。译文子贡转过身,把渔父的一席话转告给孔子。于是走下杏坛去找渔父,来到岸边,渔父正在撑船桨准备引船离去,回头看见孔子,转过身来面对孔子站着。

庄子《渔父》:孔子听到渔父的言论,走到岸边与子贡见面

导读

此篇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庄子立传时明确提到的一篇,全篇主旨单一,通过孔子与渔父对话,批判儒家宣扬的仁义与礼制观念损害了人的真性,全面阐述了道家的“真” 观念。只有效法天道,保持真性,超越世俗礼法,才能达至妙道。

孔子游于缁帷之林1,休坐乎杏坛2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鬓眉交3白,被发揄袂4,行原5以上,距陆6而止,左手7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8。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9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10,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11与?”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12。呜呼,远哉其分13于道也!”

注释

1缁(zī)帷:喻林木繁茂处。2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处。3交:皆。陈景元《庄子阙误》引张君房本作“皎”。4被(pī)发:披发。揄(yú):扬。袂(mèi):袖口。5原:平原。6距:至。陆:高地。7据:凭靠。8族:氏族,姓氏。9选:具备。10齐民:平民。11佐:辅佐,这里指辅助侯王之人。12真:天性。13分:或作“介”,离。

译文

孔子在茂密的树林之中游历,坐在杏坛上休息。弟子们诵读诗书,孔子弹琴唱歌。一曲还未演奏完,有个渔父下船走来,鬓发眉毛全白,披着头发,扬着衣袖,从平直的河岸而上,来到高地便停止脚步,左手靠着膝盖,右手托着下巴听孔子弹唱。一曲奏完,渔父招手示意子贡和子路,两人一起走过去。渔父指着孔子说:“他是干什么的?”子路回答道:“他是鲁国的君子。”渔父问其姓氏。子路回答:“姓孔。”渔父说:“孔氏从事什么行业?”子路没有回答,子贡说:“孔氏这个人,本性敬服忠信,践行仁义,修治礼乐,具备人伦纲常,对上忠诚于国君,对下教化百姓,将要造福天下。这就是孔氏所从事的事业。”渔父又问道:“他是拥有领土的君主吗?”子贡说:“不是。”渔父问:“他是侯王的辅佐大臣吗?”子贡说:“也不是。”渔父于是笑着转身往回走,边走边说道:“仁倒是仁,恐怕自身都不能免于祸患;精神痛苦,形体劳顿,危害真性。唉,他离大道实在太远了!”

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挐而引其船1,顾见孔子,还乡而立2。孔子反走3,再拜而进。

注释

1杖:撑。挐(ráo):通“桡”,船桨。覆宋本作“拏”(ná),疑误,下同。2还(xuán):旋转。乡:通“向”,方向。3反走:后退几步,以示敬意。

译文

子贡转过身,把渔父的一席话转告给孔子。孔子推开琴站起来说:“这大概是位圣人吧!”于是走下杏坛去找渔父,来到岸边,渔父正在撑船桨准备引船离去,回头看见孔子,转过身来面对孔子站着。孔子后退几步,拜了两次走上前去。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1,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2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3!”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注释

1曩:刚刚不久。绪言:余言,未说尽的话。2待:陈景元《庄子阙误》引张君房本作“侍”。3咳唾:咳嗽与吐口水,这里指言谈。卒:最终。相:帮助。

译文

渔父说:“你有何见教?”孔子说:“刚刚先生话还未说完就离开了,我不聪明,不明白您所说的意思,因此亲自等候于此,希望能有幸听到您的高见并最终帮助我。”渔父说:“呵呵,你真是好学啊!”孔子拜了两次,然后起身说道:“我幼年就开始求学,一直到今天,我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真正的教诲,不敢不虚心求学啊!”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1。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2其事,乃无所陵3。故田荒室露4,衣食不足,征赋不属5,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6,群下荒怠7,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廷8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9不美,春秋后伦10,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11,以残12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13,人伦不饬14,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15多事乎!

注释

1吾之所有:指渔父所掌握的方外之道。经:经营。子之所以:指孔子所从事的方内之业。2忧:或作“处”。3陵:乱。4田荒室露:田地荒芜,房屋败露。5属:足。6行:行为。清白:廉洁。7荒怠:荒淫懈怠。8廷:或作“朝”,朝廷。9贡职:贡品。10春秋后伦:朝觐失序。11擅:擅自。攘伐:攻伐。12残:或作“贱”。13匮:穷尽。14饬:整顿。15泰:通“太”。

译文

渔父说:“大凡事物,都是同类相聚,同声相应,这本是自然的道理。我就阐述下我所了解的道理来分析你所从事的事业。你所从事的是人世间的各种世俗活动。天子、诸侯、大夫、百姓这四种人各自都能自行端正,这是治理的最好状态了。这四者离开各自的位置,那么天下没有比这更混乱的了。官吏处理好自己的职责,百姓安排好自己的事务,就不会出现混乱。所以田地荒芜,房屋败露,衣食不足,赋税不够,妻妾不和睦,长幼没有次序,这是百姓的忧虑;能力不能胜任职位,公事得不到处理,行为不廉洁,群臣荒淫懈怠,没有功劳和赞誉,爵位和俸禄不能持守,这是大夫的忧虑;朝廷没有忠臣,国家混乱,工匠们技艺不精巧,献上的贡品不好,朝觐失序,不遵循天子的命令,这是诸侯的忧虑;阴阳不和谐,寒暑颠倒,损伤万物,诸侯暴乱,擅自攻伐,伤害百姓,礼乐没有节制,财货穷竭,人伦秩序得不到整顿,百姓淫乱,这是天子和大臣们的忧虑。如今你上没有君主侯王的权势,下没有大臣的官职,却擅自修治礼乐,创制人伦纲常,以教化百姓,这不是太多事了吗!

“且人有八疵1,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揔2;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希意导言2,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4;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析交5离亲,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6人,谓之慝7;不择善否8,两容颜9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所谓四患者,好经10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11;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谏12愈甚,谓之很13;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14。此四患也。能去八疵,无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注释

1疵:缺点。2揔(zǒng):通“总”,滥。3希:通“睎”,看,观望。导:或作“道”。4谀:谄媚,奉承。5析交:离析朋友。6陈景元《庄子阙误》引张君房本作“德”。7慝(tè):奸邪。8否(pǐ):坏,恶。9颜:或作“颊”。10经:管理,治理。11叨(tāo):通“饕”,贪。12谏:劝谏。13很:或作“狠”,不听从。14矜:自负。

译文

而且人有八种毛病,做事有四种祸患,不能不明察。不是自己的事却去做,这叫作多管闲事;没有人理睬却一味进言,叫作巧佞;观察别人意图投其所好地说话,叫作谄媚;不辨是非地进言,叫作阿谀;喜欢说别人的坏话,叫作谗言;挑拨故交,离间亲人,叫作贼害;称赞诈伪,败坏他人,叫作慝;不分善恶美丑,两副面孔随时应变,暗中满足自己的私利,叫作阴险。有这八种毛病的人,对外惑乱他人,对内伤害自身,君子不和他们交往,明君不接受他们为臣下。所谓四患,喜欢管理大事,随意变化常规,以捞取功名,这叫作贪得;自恃聪明,独断专行,侵害他人,刚愎自用,叫作贪婪;知过不改,听到劝谏反而变本加厉,叫作顽固;别人跟自己相同则认可,与自己不同的,即便是好也认为不好,这叫作骄矜自负。这就是四种祸患。除去这八种毛病,不做这四种祸患之事,才能够对其施教。”(www.xing528.com)

孔子愀然1而叹,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鲁2,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丘不知所失,而离3此四谤者何也?”客凄然4变容曰:“甚矣子之难悟也!人有畏影恶5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6影,处静以息迹7,愚亦甚矣!子审8仁义之间,察同异之际,观动静之变,适9受与之度,理好恶之情,和喜怒之节,而几于不免矣。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注释

1愀(qiǎo)然:脸色凄凉悲伤。2再逐于鲁:详见《山木》《天运》。3离:通“罹”,遭遇。4凄然:凄凉悲伤。5恶:厌恶。6休:停止。7息迹:消除足迹。8审:仔细思考。9适:适合。

译文

孔子凄然叹息,再次行礼后站起来说:“我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没有立足之地,在宋国遭受伐树的惊吓,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遭受围困。我不知道犯了什么过错,为什么会遭遇这四次诋毁呢?”渔父凄然说:“你实在是难以觉悟啊!有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足迹,想要离开它而逃跑,结果抬脚越多足迹越多,跑得越快而影子不离身。自以为还是跑慢了,于是快速奔跑不停,终于力竭身亡。不知道站在阴处来消除影子,停止不动以消除足迹,实在是太愚昧了!你仔细考究仁义,明察事物的同异,观察动静的变化,权衡接受与给予的准则,控制好恶之情,调节喜怒的尺度,却几乎不能免于祸患。认真修养你的身心,谨慎地持守你的真性,把身外之物交还他人,就没有什么牵累了。如今你不修养自身,反而苛求别人,这不是舍内求外了吗?”

孔子愀然曰:“请问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1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2为主。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事亲以适,不论所以3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4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5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6于人,不知贵真,禄禄7而受变于俗,故不足。惜哉,子之早湛8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

注释

1人理:人伦。2适:安适。3所以:所用的方式。4具:器具,饮酒的杯具。5天:天然。6恤:忧。7禄禄:平庸,随附他人的样子。8湛:通“耽”,沉溺。

译文

孔子凄然地说:“请问什么叫作真?”渔父说:“所谓真,就是精纯诚实的极致。不精纯不诚实不能打动人。所以勉强哭泣的人虽然看上去很悲伤,但实际上并不哀痛,勉强发怒的人虽然看上去严厉,但实际上并不威严,勉强亲近的人虽然看上去笑容满面,但实际上并不和蔼可亲。真正的悲伤即便没有哭声却很哀痛,真正的愤怒即便未发作却已经体现出威严,真正的亲近虽然没有笑容却很和蔼。真性存在于人的内心,而通过神情表现于外,这就是真性之所以珍贵的原因。真性在人事中运用,侍奉亲人自然慈爱孝顺,侍奉君主自然忠诚不二,饮酒自然欢乐洋溢,守丧时自然悲痛。忠诚以功业为主,饮酒以快乐为主,居丧以哀痛为主,侍奉亲人以安适为主。功业成就的美好,不拘泥于具体行迹;侍奉亲人使其安适,不论采取什么方式;快乐地饮酒,不拘执于饮酒的器具;悲痛地居丧,不拘执于具体的礼仪。礼仪是俗人的行为;而纯真却是天然禀赋,与生俱来,不可改变。所以圣人效法天道,重视纯真,不为俗世所拘执。愚蠢的人反其道而行之,不能效法天道,而忧虑世人,不知道重视真性,承受着世俗的变化,所以不知足。可惜啊,你过早地沉溺于世俗的伪诈之中,而听闻大道太晚了!”

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1。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2,而身教之。敢问舍所在,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3船而去,延缘苇间4

注释

1幸:宠幸。2不羞:不以为羞辱。服役:仆从。3刺:撑。4延:慢行。缘:沿。

译文

孔子又一次行礼,站起身来说:“今天我能够遇上先生,就像上天对我的宠幸。先生不以我为羞辱,将我看作门人一样,亲身教导我。请问您家住何处,请让我跟着您学习,最终通达大道。”渔父说:“我听说,可以一起前往探寻大道的人就与之交往,通达玄妙的大道;不可以一起前往探寻大道的人,不知大道,千万不要和他们一起,自身才能免于灾祸。你好自为之!我要走了!我要走了!” 于是撑船离开孔子,沿着芦苇间水路缓缓而去。

颜渊还车,子路授绥1,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挐音而后敢乘2

注释

1绥:登马车时拉的绳子。2挐(ráo)音:船桨划水之声。挐,通“桡”。

译文

颜渊掉转车头,子路递上马车绳,孔子看也不看,直到渔父的船所荡起的水波平定,听不见划桨的声音才登上马车。

子路旁车而问曰:“由得为役1久矣,未尝见夫子遇2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3,夫子犹有倨敖4之容。今渔父杖挐逆立5,而夫子曲要磬折6,言拜而应,得无太甚乎?门人皆怪夫子矣,渔人何以得此乎?”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湛于礼仪有间7矣,而朴鄙之心至今未去。进,吾语汝,夫遇长不敬,失礼也;见贤不尊,不仁也。彼非至人,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长伤身。惜哉!不仁之于人也,祸莫大焉,而由独擅8之。且道者,万物之所由9也,庶物10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今渔父之于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

注释

1役:弟子。2遇:对待,接待。3分庭伉礼:彼此的关系对等,以平等的礼节相见。4敖:覆宋本作“傲”。5逆立:对面而立。6曲要:弯腰。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可悬挂。“磬折”指像磬一样弯曲。7有间:有一段时间。8独:偏偏。擅:具有。9由:从。10庶物:万物。

译文

子路在车旁问道:“我在您身边伺候很久了,从来没有看见您对待人如此的恭敬。大国小国的君主,见到先生彼此都是以平等的礼节相见,您还有一些傲慢的神情。如今渔父撑着桨迎面而立,您却弯腰曲背像石磬一样,一再行礼后再作回答,这也太过分了吧?弟子们都认为您的行为很奇怪,渔父怎么获得如此礼遇呢?”孔子扶着马车前的横木叹气道:“你实在是太难教化了啊!你浸润于礼仪也有一段时间了,但你那粗野浅薄的心态至今还没有消除。你过来,我跟你讲,遇到长辈而不恭敬,就是失礼;见到贤人而不尊重,就是不仁。他如果不是至人,不可能让别人对他谦恭,谦恭却不真诚,就不能得到他的真传,得不到真传,所以常常伤害自身。可惜啊!不仁对于人来说实在是最大的祸患啊,然而你却偏偏有这个缺陷!大道是万物产生的根源,万物失道就会死去,得道就会生存;做事情违逆大道就会失败,顺从大道就会成功。所以得道之人,圣人都会很尊敬他。如今渔父对于大道,可以说是有所得了,我怎能不尊敬他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