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复观:批判性思想史观和道德史观

徐复观:批判性思想史观和道德史观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唐、牟的哲学出身和哲学建构不同,知命之年才正式转入学界的徐复观则致力于思想史的研究。徐氏思想史和艺术史的研究,指导性的乃是一道德史观或心性史观。从上可知,徐复观的思想史观和方法论,是具有批判性的,他在认同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道德理性的同时,正是擎起它来鞭笞历史上的非理性、非人道的黑暗的,但在道、理与势、事的关系上,他所主张的道、理尊于势、事的原则,仍然是道德史观的。

徐复观:批判性思想史观和道德史观

与唐、牟的哲学出身和哲学建构不同,知命之年才正式转入学界的徐复观则致力于思想史的研究。就个性而论,唐是仁者型,牟是智者型,徐则是勇者型的人物。他特别表现了儒家的抗议精神。他所留下的大量的“学术与政治之间”的时评,与思想史著作相得益彰,颇能表现他的风骨。

徐氏学术代表作是三大卷的《两汉思想史》,以及《中国经学史的基础》《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思想史论集》及其续编等。我这里只能简略提揭他的学术思想史观

第一,忧患意识。从中国思想史之主体的这种文化心理、深层意识出发,徐氏的思想史研究特别重视发掘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对于治道和民生的关切、介入,以天下为己任和以德抗位、道尊于势的传统;特别重视光大中国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及其承续性,以此来界定“中国性”,来响应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纠正“西化”式的“现代化”的偏失。

第二,心性史观。忧患意识即是一种道德意识,但不是道德意识之全部和根本。徐氏思想史和艺术史的研究,指导性的乃是一道德史观或心性史观。徐氏对道德形上学也是非常关注的,只是他没有从哲学家的角度,而是从思想史家的角度来体察而已。此外,徐复观在阐述中国艺术精神时,充分看到了人生、人格、人性修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道德精神与艺术精神的关系,肯定艺术精神是从人格根源之地涌现、流淌出来的。徐氏虽批评了儒家文化对于道德主体和道德实践的偏重,限制了思想自由和对客观性之重视,主张仁知双彰、道德与科学并进,但仍然认为中国文化是“心的文化”,人心是一切的价值之源。(www.xing528.com)

第三,批判精神与庶民情结。徐氏在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和庶民地位的肯认方面,可谓善承乃师熊十力先生。徐氏说,他作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目的即是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可以与民主政治相衔接的地方。徐复观所以推重士人的殉道精神、担当意识、道德勇气和人格尊严,是因为士人代表了社会良知,尤其是庶民的利益和心声。他出身于乡间,他希望人们能听到身心都充满了乡土气的一个中国人(指他自己)在忧患中所发出的沉重的呼声。

从上可知,徐复观的思想史观和方法论,是具有批判性的,他在认同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道德理性的同时,正是擎起它来鞭笞历史上的非理性、非人道的黑暗的,但在道、理(这里指道德、良知)与势、事的关系上,他所主张的道、理尊于势、事的原则,仍然是道德史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