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

高职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矛盾引起的认知问题。这些冲突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生活环境的变化是促使整个人心理发生变化的基础。它要求大学生既要做到生活自理,又要有奉献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对自己进行整体否定。个人情感的压力。经济困难的压力。因此,他们所承受的心理负担明显地超过了其他同学,极易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高职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加上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因此在处理学习、工作、社会友谊爱情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复杂问题时,常会出现内心矛盾和冲突,造成心理发展失衡。大学生自我关注和人生目标的定位也较高,因此,面临的心理压力自然要比一般的社会成员大得多,其压力源也广得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竞争的压力。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竞争机制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制度上的引进等,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各种竞争的压力。例如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转向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这种毕业分配制度的重大变化,使大学生感受到强烈冲击,加之我国许多单位正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社会的下岗失业人数逐年增多等,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这种失落感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2)信息矛盾引起的认知问题。大学生正值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可塑性极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方面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而大学生由于思想不完全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智力支持,导致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不强,使理论与现实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

2.学校环境因素

(1)生活环境的压力。生活环境的变化是促使整个人心理发生变化的基础。从中学到大学,令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换了一个环境,开始过独立的但又是集体式的生活。它要求大学生既要做到生活自理,又要有奉献精神。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人往往会因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过不惯集体生活而感到孤独寂寞、压抑和焦虑。

(2)学习环境的压力。许多同学考入大学后,会突然失去自信,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在学校里,竞争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还表现在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对自己进行整体否定。学习环境的压力还表现在学习方式、方法的变化方面。以往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详细讲解和具体辅导,自学能力较差,依赖性强。而在大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除了老师的讲授中,自学还占了很大一部分,它需要学生不仅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习自觉性、学习自主性和自制能力,而且还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加上大学的考试方法比较灵活等,这些变化往往使那些死记硬背、墨守成规、缺乏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大学生遇到较多的挫折,从而感到自卑。(www.xing528.com)

(3)个人情感的压力。大学生正值青年中期,对性的问题比较敏感。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甚至爱情。但由于其生理早熟和心理滞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技巧和交往能力,常为找不到真正知己而苦恼,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症

3.家庭环境因素

(1)父母期望值的压力。当今社会,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为了子女的升学问题,许多家长都是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一种来自父母的强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为大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能适得其反,成为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

(2)经济困难的压力。目前,高校学生中有20%来自经济困难家庭,他们在生活条件方面,在吃穿乃至言谈举止方面都与大城市来的学生有很大差距。他们除了参与学业竞争,还得承受因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而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压力。不少贫困学生在学习之余不得不靠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生活。因此,他们所承受的心理负担明显地超过了其他同学,极易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4.自身缺陷因素

有少数大学生因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在长相、身材等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或者因为身体素质不好,患有疾病,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或者因为自身的个性缺陷,如性格内向、心胸狭窄、孤僻封闭、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等,这些因素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我不如人”的心理,久而久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这样恶性循环,其心理承受力将越来越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