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元化与德里达对话探究

王元化与德里达对话探究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意识到这是更适于一本书规模的讨论内容,不如在有限的篇幅中,对王元化与西方后现代反理性主义思想代表人物德里达的戏剧性的对话,做相对透彻的分析,借两种不同的思想方式间的碰撞,来凸显王元化个人在学术思想中追求“具体的普遍性”特点。

王元化与德里达对话探究

金 华

王元化先生生前助手蓝云女士在《王元化及其朋友》一书中,她的2008年4月7日的日记里,记有一段林同奇先生评论王元化的话:“2008年4月7日 林同奇先生又有信来,谈到先生第二次反思最引他注目的是,先生靠着与他人相比远为单薄的思想资源(主要是黑格尔,还有启蒙运动),独立思考,这点非常难得。他说要做到这点,如果没有追求真理的坚贞意志和独立思想的力度,恐怕很难完成。”[1]这是颇为恰当的评论,但是林先生将黑格尔外加启蒙运动称为“与他人相比远为单薄的思想资源”,来反衬王元化在中国思想界的成就来之不易,虽有其道理,但也未必尽然。我不是很同意将黑格尔哲学以及曾被黑格尔总结过的启蒙思想看作一种“单薄的思想资源”。黑格尔是西方由柏拉图开启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可与这个传统中的另一位集大成者康德并称为对启蒙运动有所总结的理性主义哲学中的两大“巨无霸哲学家。他们的不同处大概在,康德把历史收摄到人的主体中来表述他的哲学,因而表面上比较超脱于历史发展的具体细节;不像黑格尔美学对具体文艺作品多有评论,康德美学注重抽象地讨论美的概念。黑格尔哲学以思维主体包孕历史,直接涉足历史中去,使他的哲学被后来的历史运动所用,也因此引起较多的是非。黑格尔哲学最易受人诟病之处是它被打造成一个“总体主义”(holist)思想的教父,还有就是后来经歪曲而衍生出来的斗争哲学。这使得黑格尔哲学中最精华的部分,即将柏拉图理性主义思想的长处发展到极限的、主张思想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关于具体的普遍性的哲学,则基本上被人忽略或抛弃。其实上述黑格尔哲学的精华部分是要经过艰苦的学习才能掌握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林同奇先生对王元化的评价稍加修正,改为以“追求真理的坚贞意志和独立思想的力度”掌握与坚持黑格尔哲学中的最精华部分,并从黑格尔哲学中实际阻碍“具体的普遍性”实现的框架突破出去,这就比较如实地反映了王元化的思想形成与更新。置于国际学术的大视野中,对黑格尔哲学的运用与突破这一实验项目并没有因冷战结束而打烊;相反,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暴露出来的缺陷,仍在持续引发西方学术界思考和改造黑格尔哲学中的精华部分,使之为今所用。举其要者,当代最著名的德国准理性主义哲学家哈贝马斯,以及当代与德里达齐名的另一位法国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德勒兹,都在自己重要著作的显著位置,把黑格尔哲学与尼采哲学当作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或者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两大阵营分野的标志。[2]英国艾塞克斯学派的学者,则尝试嫁接这两个不同面向的哲学。(www.xing528.com)

我本来打算借纪念王元化诞辰100周年的机会,就他在早期对尼采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看法、向韦卓民和熊十力问学时的思想、对《文心雕龙》研究、评韩非与龚自珍中关于个性自由的研究、参与周扬文章起草、与境外学人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卢梭“公意论”的批评、论京剧的“写意型”等一系列在他学术生涯里有标志性的活动中,是如何形成并突破他的取之于黑格尔的“具体的普遍性”的思想方式的。后来意识到这是更适于一本书规模的讨论内容,不如在有限的篇幅中,对王元化与西方后现代反理性主义思想代表人物德里达的戏剧性的对话,做相对透彻的分析,借两种不同的思想方式间的碰撞,来凸显王元化个人在学术思想中追求“具体的普遍性”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