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循环经济:概念和内涵

循环经济:概念和内涵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循环经济要求按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模式,将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中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生产或只生产很少的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实现废弃物零排放。在企业层面,循环经济主要表现为清洁生产模式。

循环经济:概念和内涵

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它既是物质闭环流动性(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又是资源循环性(Resources Circulate)经济,其特征是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的梯次使用。它是一种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方式而运行的经济模式,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优选模式,强调将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替换为循环生产模式,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模式,以达到最高效利用资源和最有效保护环境的目的,“投入最小化、废物资源化、环境无害化”,最终以最小发展成本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循环经济及其所遵循的原理,本质上是人类向自然学习的结果。目前循环经济解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仿生态”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生态系统经历了几亿年的进化后,“投入—产出”的外部自然条件得到了优化,生态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所具有的稳定关系得以确定,这些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最终表现为生态系统的“高效、和谐、循环、再生”等特点,展现出整体效益最大化,从而使得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实现运行合理、衔接流畅和功能互补的目标函数。这一系统所表现出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相应的流程、反馈、抗逆、循环、互补共生、资源共享等,构成了一个层次有序、自组织能力与抗干扰能力较强,取得物质与能量损耗最小,同时系统内部达到整体优化的运行模式。

2.循环经济的深层内涵

(1)物质流动多重循环性。循环经济要求按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模式,将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中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生产或只生产很少的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实现废弃物零排放。(www.xing528.com)

(2)科学技术先导性。科技进步是循环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依靠科技进步,更多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幅度减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消除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3)综合利益的一致性。在循环经济理念中,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基础之上,以物质的合理使用和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体系替代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传统工业经济体系。在获得等量物质、能量效用的过程中,实现索取自然界资源最小化,提供社会效用最大化,向生态环境排放废弃物趋零化,逐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4)社会参与广泛性。循环经济是糅合了经济、技术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发展这种经济必须以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因此,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办事规则和操作规程,并且有督促其实施的管理机制和能力。要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企业的努力,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政府必须提供财力支撑和政策支持;同时还要取得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工业企业、政府以及消费者三方的共同努力,全民参与,才能最大化地实现社会利益。

(5)清洁生产模式。在企业层面,循环经济主要表现为清洁生产模式。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即在工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对污染加以控制,其核心就是把综合环境保护策略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和服务中,通过改变产品设计的工艺路线、流程等,尽可能不产生或少产生有害的中间产物和副产品,同时实现废物或排放物的内部循环,以实现污染最小化和节约资源最大化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在推广清洁生产方面已实现有效进展,摒弃了被动落后的资源控制举措,在产生资源环境问题之前,进行科学的削减,一方面降低环境污染治理经费,另一方面切实控制环境污染问题的蔓延,降低社会负担。对于企业经济效益进行考虑,在工业产品设计环节提倡环保概念,提倡绿色环保节能发展方向,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推广,鼓励企业更加主动地应用落实。制定科学的清洁生产政策,实施科学的监督管理,同时加强立法工作,在农业领域,降低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方式,推动新世纪农业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