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于线性的传统经济,循环经济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是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经济活动进行重组和改造的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的提出

近代循环经济的理论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K.E.Boulding)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20世纪60年代环保运动在全球刚刚兴起,波尔丁敏锐地觉察到必须从经济过程来思考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他将人类生活的地球比作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当时正在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这艘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生存,如果不能合理开发资源、善待环境,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地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最终走向毁灭。[13]波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可以说是早期循环经济理论的代表,在《宇宙飞船经济观》一书中,他把污染视为未得到合理利用的“资源剩余”,即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没有绝对的无用垃圾。只有循环利用资源,才能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对环境的污染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世界各国开始对环境问题加以关注,两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加之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系统地考察了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向全世界发出了100年后经济增长将会因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而停滞的警告。

20世纪80年代,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国家,在为解决环保问题而对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逐步由单纯的末端治理,发展到从源头预防、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后再生循环利用,而且确立了废弃物处置的顺序:尽量抑制废弃物的产生、再使用、再生利用、回收、无害化处置。[14]至此,强调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污染的源头防控的循环经济模式呼之欲出。

20世纪90年代,环境问题促使人类对传统线性技术进行了反思。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珀斯和特纳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循环经济”一词。1996年,德国颁布《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首次在国家法律文本中使用循环经济的概念。至此,人类真正步入了循环经济理论的殿堂。

(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定义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模式。[15]循环经济要求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策略,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物流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通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贯彻“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简称“3R”原则)的减物质化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循环经济是人类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使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低效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总之,循环经济就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是实施可持续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循环经济理论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双赢”的理论,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提出了一个资源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体现了人类在发展观上的进步,根据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循环经济体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从物质流动方向看,传统经济是指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与此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它是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循环流动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模式。它表现为低投入、低排放、高利用的特征,即经济发展是通过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来带动的。相对于线性的传统经济,循环经济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循环经济意味着在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发展等重大决策中,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减少资源与环境财产的损耗,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的良性循环。

2.循环经济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16]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考虑自然界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自然界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自然界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界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科学技术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界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能力。总之,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生态学相关理论基础之上的,生态循环也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循环原理,同时它还是受生态学规律指导的发展模式。因此,从本质上说,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www.xing528.com)

3.循环经济体现了一种新的生态环保理念

传统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采取末端控制措施,即事后控制措施,采取的是“先污染,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但是这种末端治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循环经济是边发展,边治理,在发展中治理,甚至是在发展之前就注意生态环境问题,所以是一种事前或事中控制措施。将生态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双赢”,体现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生态环保理念。

4.循环经济体现了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17]

循环经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力求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达到某种尽可能的平衡。所以,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是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经济活动进行重组和改造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要求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立新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原则,就是把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落实到操作层面的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减量化原则(Reduce)

该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于生态环境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从而在经济活动的源头上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原则是将物质和能量流在其提供确实等效的服务时降到最低程度。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利用较少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较轻的产品或体积较小的产品成为可能,从而使这些小巧或轻便的产品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2.再利用原则(Reuse)

该原则要求物品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或反复使用,而不是用过一次就了结。通过物品的再使用,可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利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产品及其包装进行合理设计,使之能被反复使用,再利用原则还要求生产者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不是像现在这样频繁地更新换代。

3.再循环原则(Recycle)

该原则要求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再利用的资源。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为其他类型的产品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料消耗的效率比次级再循环高很多。这一原则能够减少废物最终处理量,缓解垃圾无害化处置的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