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话式教学模式理论尝试及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成果

对话式教学模式理论尝试及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普遍觉得这种对话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消除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使课堂变得更加亲切,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实现了由以前的“被动”向现在的“参与”的转变。这也就是说,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客观上所起的促进作用可能还要延伸得更远,其中一个明显的效用就是对教学主体身份的调适作用。

对话式教学模式理论尝试及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成果

我们在给2015级商务英语专业教授《英美文学选读》时,结合学生的知识状况,充分吸收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并试图超越其局限性,提出以对话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原则,在具体的每一堂课的实践中,我们师生共同经历了三个过程:课前的小组准备、课堂的对话教学、课后的反思总结。

以“对话”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是基于两个理论: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以“学”为中心;二是德里达曾经指出的“传统哲学的一个二元对立命题中,除了森严的等级高低,绝无两个对项的和平共处,一个对项在价值、逻辑等方面统治着另一个对项,高居发号施令的地位”。基于两个层面我们来实践对话授课模式。

当然这种“对话”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超越。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两个角色:一是引导者,把每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展示出来;二是陪练者,如同人类学家面对异文化一样,与学生一起以各自的背景和理解对问题进行观察、记录、思考甚至书写。对于另一个主体(即学生)而言,他们拥有两种不同身份,第一个阶段是随导游进入问题现场。在他进入问题现场后,他就要转变为一个主动参与者,一个以积极姿态深入问题的参与者。这就是说,在进入现场后,原初不同身份意义的主体双方都演变为相同的参与者身份。共同在课堂上发现“第一手资料”,建立起自己的理解。

学生普遍觉得这种对话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消除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使课堂变得更加亲切,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实现了由以前的“被动”向现在的“参与”的转变。在一堂课上,每一个人都要有随时出场的准备。因此,课堂上每一个学习主体的大脑都是处于兴奋状态,他们必须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构成对新问题做出自己的回应,并就此问题提供自己的阐释,并对自己不能够阐释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他们在体验知识、意义之所以如此的全部过程。(www.xing528.com)

学生在阐释自己对一个问题的理解、猜想与反驳的过程无疑增强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对现象的穿透能力。另外,学生还要将自己的东西拿到一个对话的平台上进行交流。这就迫使他们必须将这些思考用语言逻辑地组织起来进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这样一个过程既是学生领悟、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我想这一层面也就是我们教学活动的目的所在。

在对话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我们将问题设置成一个供人参与观察的现场,而教师和学生都是问题现场的参与者,他们在现场的空间中共同致力于观察问题,仔细地观察赋予了教学主体双方深刻的体验,他们就是在这种体验中获得了对知识的领悟或理解,相应的知识生产也得到了不断的新实践。这也就是说,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客观上所起的促进作用可能还要延伸得更远,其中一个明显的效用就是对教学主体身份的调适作用。当面对问题时,他们是问题的参与者;当理解了问题后,他们就成了知识的生产者和建设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