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策划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研究

设计策划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艺术设计的策划,一般都局限于产品等具象的、微观的物品或实践活动。

设计策划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研究

1.招生要求艺术专业考试,是培养艺术设计策划和管理的必需

策划与管理,要求的不仅是策划、管理的知识培养,在设计艺术学院,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艺术设计”领域。在现行的课程设置中,也有432个学时包括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装饰基础、摄影基础、版式设计等课程在内的设计基础教育。也就是说,事实上我们也没有放弃学生在设计基础知识板块的要求。

策划和管理要通过语言来实施和实现,只拥有文字语言这一种思维、表达手段,事实上,是策划和管理人才的局限。四川美院拥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表达培养环境社会已经接受了历来形成的所有专业招生均设置艺术专业考试的“门槛”,秉承设计艺术学院培养“专业人才”的定位,理应在设计策划和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定位中,加入形象艺术的思维、表达能力和习惯的要求与教育。

作为设计实施的前后续工作和过程控制工作,策划和管理都必须能够理解甚至指导设计工作。因此,具备艺术专业的能力是一个必需的基础。

2.缩减史论基础板块的课程,增加应用设计的理论性课程

尽管设计策划与管理方向被安排在设计学专业下,但设计学属于“艺术设计学”类理论研究型学科,而设计策划与管理是应用型学科。在课程学时总量限制下,增加应用设计的理论性课程,必然需要减少一些其他课程。

史论基础课程与该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关性不强,且占据了专业课总学时的20.27%和专业课总学分的18.37%,因此应适当缩减。

建议该方向课程中,取消如“古代汉语”“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现代设计艺术史”等。同时,将“中国文化史”作为必选选修课程。

3.综合考量宏微观,实践有的放矢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设计策划和其他策划一样,需要有“放大的事业”去保证成功。

虽然,艺术设计的策划,一般都局限于产品等具象的、微观的物品或实践活动。然而,只有融入全局的考量,把握住大环境的基础和背景,才更能确保艺术设计策划的成功率,才更能确保所策划的设计作品不是短命的,而是符合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规律的经典作品。(www.xing528.com)

因此,在实践性课程中,有以下三个建议:

(1)宏微观结合:在过去两年里,我们尝试了在“专业实习”课程里,安排一周多时间的城市考察(上海)。要求同学们从城市规划设计的对比感受中,体验设计策划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条件的遵循与发挥。

虽然效果暂时还不够明显,但从本人社会实践的经历来看,这种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在于引导的强度,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强度。

如果能以此原则,扩展到对历史人文的实践课程(如“专业考察”)的要求中,相信对学生的教益会更加深刻而有效。

(2)有的放矢:按当前的安排,“专业实习”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末,“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

延续上面提到的“全面了解,重点提高”,笔者认为在“专业实习”课程之前,即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中期,有必要辅导学生建立起对未来职业方向的思考选择(即以哪种艺术设计学科作为产品或手段的行业),在“专业实习”课程中帮助其寻找或安排相应的实习单位,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予以延续。从而,在事实上提前了学生参加工作所必经的“实习期”“试用期”,也使学生就业有了更为实际、更有说服力的“资历”。

有必要强调的是,在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各用人单位都在通过提高入职门槛来达到高素质、高成本用人的目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要切实提高其入职的竞争力。而实践能力,是历来掣肘应届毕业生择业最主要的系统性障碍。

(3)专题讲座:以专题讲座的方式,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紧跟社会经济潮流。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策划是一项综合性、概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丰富的相关知识、阅历作为基础,更需要深入、细致的思维习惯。理想中,该方向的招生最宜面向具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士,或者拉长培养期至研究生阶段。

现实中,在有限的学时里很难加入为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课程。因此,建议增加专题讲座的数量,拓宽讲题面,以知识性、趣味性的讲题为主,如政治经济、城市、人文等,而缩小技术性的讲题比重。如有可能,应进一步以研讨、辩论等方式深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和促成他们紧跟社会经济潮流的意识,丰富其知识和间接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