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舒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其流派特征-西方钢琴艺术的流变与发展

舒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其流派特征-西方钢琴艺术的流变与发展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舒伯特的《即兴曲》在创作上受其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很大。“歌唱般的声音”在每一首《即兴曲》中都可以轻易找到,这是舒伯特对钢琴音乐的理想以及他自身性格的表达。另外,舒伯特的作品歌唱性强,同时线条也会比较单一。舒伯特去世前5个月,《f小调幻想曲》完成。

舒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其流派特征-西方钢琴艺术的流变与发展

(一)《即兴曲》及其特征

舒伯特一生共创作了8首《即兴曲》,它们旋律优美,意境悠然。和一般意义上的“即兴”有所不同,舒伯特的《即兴曲》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信手拈来,是即席而作的乐曲。恰恰相反,舒伯特在这些小曲的构思上花费了很多心思。为了使它们成为结构严谨、曲调优美、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他反复修改,尝试过多种表现方式。

舒伯特的《即兴曲》虽然没有宏大的结构,没有高超的技巧,但它们是后来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浪漫主义作曲家创作钢琴小品的楷模和先驱。这些作品在今天也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舒伯特钢琴作品中被演奏家选中、登台演奏最多的作品。《即兴曲》以丰富的音乐内容表现出了舒伯特的各种情感,有的安逸、宁静,如诗一般美妙、虚幻;有的悲壮有力,充满戏剧性;有的热情轻快;有的沉思般地引人入胜。但不管怎样,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风格,那就是舒伯特所特有的抒情性。舒伯特将自己一生中最真挚、最纯净的情感融入旋律中,这让《即兴曲》摆脱烦琐复杂,用最简洁、明快的音乐语言表达了钢琴音乐之美。

舒伯特的《即兴曲》在创作上受其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很大。其中,旋律的歌唱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舒伯特通过这些优美的旋律,刻画出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歌唱般的声音”在每一首《即兴曲》中都可以轻易找到,这是舒伯特对钢琴音乐的理想以及他自身性格的表达。舒伯特善于借鉴歌唱的方法来表现钢琴音乐,在很多乐句中,他都会用细微的力度变化将歌唱的气息融入。枣核形的强弱变化让乐句的上行和下行都变得如流水一般自然、流畅,乐句之中没有重音,音符光滑而温暖。这也是舒伯特的《即兴曲》中虽然较多地使用音阶,但是却不会像练习曲一样乏味的原因所在。

在舒伯特的《即兴曲》中,同一旋律经常在不同调上出现,或是原形,或是变奏,在频繁的调性对比中,音乐被赋予不同的色彩,同时也把不同的情感注入其中。明亮、光彩的大调经常同紧随其后的阴晦、灰暗的小调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好像天空中的浮云,随时调节阴与晴。

另外,舒伯特的作品歌唱性强,同时线条也会比较单一。其实,《即兴曲》的织体非常丰富,层次感较强,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之一。舒伯特的《即兴曲》中常常出现旋律隐藏在分解和弦与和声中的情况,声部的交织塑造了朦胧的意境,旋律在其间若隐若现,从色彩中透出音乐形象的轮廓。中低音声部温醇丰厚,有时像中国的水墨画浓淡相宜,有时像水粉画色彩浓郁。

在《即兴曲》作品90和作品142中,8首小曲各具特点。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奏曲,作品直入主题,无论是在力度上还是在风格上都与舒伯特的其他《即兴曲》略有差别。但是随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与开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主题朴素而纯美,整首作品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先是透明的单旋律,接着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犹如滴水成泉,缓缓流淌。在主题一次次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满,各种装饰音让主题充满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涵了深邃的诗意。这首变奏曲没有使用具有强烈对比的方法,是一首安静脱俗的钢琴作品。舒伯特对待音乐的从容就在这些“即兴”中,就像他对待生活一样不加刻意。

舒伯特的音乐非常容易激发人的想象,这一点在《即兴曲》中表现得很明显。在《即兴曲》中,作品90的第二首和作品142的第二首更近似于美丽的画面,是一首形象性非常强的作品,春意盎然之感在音乐中油然而生。无形的音乐能够将人们带入有形的世界,舒伯特总是把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写到音乐里面。不管周围是深秋还是严冬,他的心中总会有一畦青绿的颜色。《即兴曲》作品90的第三首被公认为8首《即兴曲》中最美的一曲。这首作品的曲调隐藏在分解的和弦中。作品以降记号最多的降G大调写成,虽然很难讲出舒伯特选用这一调性的微妙之处到底在哪儿,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调性能够替代它——很多钢琴家后来尝试过用其他调来演奏这部作品,最终都会发现逊色一些。舒伯特的音乐天才就隐藏在这些不为人轻易察觉,但是又绝不能缺少的地方。(www.xing528.com)

《即兴曲》在技术上并不艰深,舒伯特从来不用过分华丽的技术去修饰音乐,也从来不会刻意赋予作品复杂的思想内容。他的“即兴”源于天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这样的音乐无论对于演奏者还是欣赏者而言都没有负担。然而,也正是这样的音乐才对表演者和欣赏者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当音乐没有媚俗与夸张的时候,只有自然与纯洁的心地才能理解并正确演绎它。

(二)《f小调幻想曲》及其特征

除了大量的钢琴独奏作品外,舒伯特还创作了很多双钢琴和四手联弹作品,可以说他为四手联弹这种体裁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舒伯特的四手联弹作品中有着很明显的交响乐特性,和声与织体的丰富程度达到了以前四手联弹从未达到的境界。《f小调幻想曲》是舒伯特创作的最后一部四手联弹作品,也是舒伯特最优美、最让人欲罢不能的一部四手联弹作品。与之前的一些小品比起来,这部作品更接近于舒伯特的真性情。作曲家在音乐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在这部作品中内化成为强大的戏剧张力

《f小调幻想曲》是一首具有内省、透视力、戏剧张力和说服力的钢琴曲。作品创作于1824年,舒伯特再次回到采利兹庄园的那段时光中。这期间的创作,可以说是作曲家对一生的思索与回顾。舒伯特去世前5个月,《f小调幻想曲》完成。乐曲为单乐章,四个声部在连续将近20分钟的时间内,为人们讲述了一个美好而带有忧伤情绪的故事。作曲家晚期作品的伤感和他一生未泯的天真再次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当音乐出现的时候,香气弥漫,它陶醉了几代钢琴家,从人们认识它的那一刻起,这部作品再不曾在舞台上消失。

《f小调幻想曲》故事感很强,正是多声部的交织使这部作品声部之间的对话变得富有戏剧性。尽管在舒伯特之前很多作曲家都创作过四手联弹作品,但舒伯特与众不同的是,他赋予这种形式全新的意义,开始用这种形式来表达双手难以表达的情绪和故事。有钢琴家曾经对《f小调幻想曲》进行改编,试图用双手演绎这部经典作品。虽然音乐的主题、旋律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当这部作品以双手演奏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原曲中很多感人之处被大大弱化了,那些来自和声、来自声部之间对话的细腻情愫消失,整个作品也变得黯淡无光。

舒伯特的四手联弹之所以来得浑然天成,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舒伯特不需要在宫廷中表演,其四手联弹只是为了在家庭式的沙龙音乐会中进行。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舒伯特还结合了很多民族曲调带来的灵感,其中包括快速三拍子的波希米亚弗里安特舞曲。这种舞曲天生包含生机与斗志,仿佛能在旋律中看到野花执着地漫山遍野地开放,花中隐藏着清澈的梦想。虽然初听的时候感到第一主题中充满寂寞,但这种看似悲剧式的情绪,却被与生俱来的天真本性和对自由的追求所覆盖。乐曲的最后,哀愁的第一主题再次出现。但是这一次,第一主题发展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赋格形式,忧郁的情绪不再单纯,而是加入了复杂的思考。在交错叠织的思绪中,哀愁与希望的冲突显得更加激烈,最后音乐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回到了平静,就像太阳尘埃落定后闪耀出温柔而坚强的光芒。

在《f小调幻想曲》中,音乐向人们呈现出的是美丽而坚强的花朵。这是舒伯特一生的哀愁与欢乐,是他对人生期望与失望的总结。舒伯特一生中挥之不去的率真与音乐相得益彰,人们在聆听中或许能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心灵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