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钢琴制作流派及中国钢琴艺术发展

近代钢琴制作流派及中国钢琴艺术发展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钢琴虽然诞生在意大利,但是在这个格外偏爱声乐艺术及弦乐艺术的国度却遭到冷遇,反倒是在德国、奥地利和英国迅速成长。至l8世纪中叶,钢琴的制作工艺在这些国家不断更新,性能日趋完善。钢琴制作家们推出了具有不同机械性能和不同音响效果的钢琴。其中以德、奥国家的“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为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1781年,布罗德伍德制造了首架三角钢琴。

近代钢琴制作流派及中国钢琴艺术发展

钢琴虽然诞生在意大利,但是在这个格外偏爱声乐艺术及弦乐艺术的国度却遭到冷遇,反倒是在德国、奥地利和英国迅速成长。至l8世纪中叶,钢琴的制作工艺在这些国家不断更新,性能日趋完善。钢琴制作家们推出了具有不同机械性能和不同音响效果的钢琴。其中以德、奥国家的“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为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

(一)维也纳派

“维也纳式”钢琴的机件灵活,琴键触感较浅而轻,有很灵敏的制音系统,共鸣不强,音量偏小,但音色清晰透亮,深受海顿莫扎特的喜爱。其中“施坦因”钢琴和“瓦尔特”钢琴都属于维也纳式钢琴。

1.施坦因钢琴

施坦因(Johann Andreas Stein,1728-1792,德国钢琴制造师)在18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制造钢琴,他是最早制造维也纳钢琴的制造师。1790年施坦因在德国南部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但是他所制造的钢琴并没有被称作德国钢琴,而是被称作了维也纳钢琴,从18世纪晚期很多杂志中所提到的信息资料来看,他当时肯定拥有了一个相当大的钢琴制造工厂。施坦因制造的维也纳钢琴以触感灵敏轻柔的特点而著称,整个击弦机和键盘是一个有效的机械运动机制,这种维也纳钢琴自身重量较轻,整体为双弦结构(即每个音两根弦),击弦机轻便灵巧,琴槌上裹着薄皮革,发出的声音优美、均匀、纤细。由于琴槌直接安装在琴键的末端,没有中间杠杆或重复助动的击弦机,琴槌可以作精确的调节,并且不会发生阻滞或双击琴弦,因此,在键盘和琴槌之间没有动能损失,这就可以使弹奏方式更加直接简便。

2.瓦尔特钢琴

瓦尔特(Anton Walter,1752-1826,奥地利钢琴制造师)在18世纪90年代对施坦因的设计进行了调整,他制造的钢琴以坚固耐用的特点而闻名,尤其以共鸣很强的低音区音色和灵敏快捷的琴键反应为特征。瓦尔特在这个时期制造的钢琴具有钟鸣般的悦耳声音,低音区共鸣很强,击弦机运动非常灵敏,使力度和重音得以突出,即使运用踏板其音色也依然清脆。瓦尔特制造的钢琴音域为五个八度,配有左右两个膝部杠杆来分别调节制音头和高音区,键盘中间还有一个制音器来控制音色,由此构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钢琴击弦机系统。由于瓦尔特对击弦机做了适当的改进,加强了弦轴板和支撑系统的强度,并且使用了更重规格的琴槌,因此,他制造的维也纳钢琴受到了当时一些著名钢琴家的喜爱,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就十分推崇和偏爱这种维也纳钢琴,他们都曾经拥有一架瓦尔特制造的钢琴。

(二)英国派

1.楚姆佩的钢琴

“英国式”钢琴首先由约翰内斯·楚姆佩(Johann Christoph Zumpe,1735-1783,德国钢琴制造师,1760年因战乱而移居英国)制作。这种钢琴最初是长方形状,触键感觉较重,琴键反弹较迟钝,但是由于琴弦粗(一音三弦),音板厚,所以音量大,共鸣强,声音深沉浑厚。著名意大利钢琴家M·克莱门蒂就是在这种钢琴上形成动力性演奏技术及真正的连奏(legato)风格的。

楚姆佩的英国钢琴制造于1766年,长约四英尺,琴槌上裹着一层薄皮革,琴弦尺寸近似拨弦古钢琴,音色也近似拨弦古钢琴。这架钢琴采用了新颖的张弦结构,自然音琴键是由乌木覆盖的,而染色果木的半音琴键则是由象牙覆盖的,这种键盘风格在18世纪十分流行。该钢琴的琴槌被一个薄皮革铰链围住,由一个金属针作导向推向琴弦,当琴槌离琴弦约0.5厘米时,琴键被按到底,但动能却使琴槌继续运动,羔皮纸铰链的阻动器被鲸骨弹簧所加强,将它们推向琴弦,而鲸骨刺则通过拴针木块将它们从键盘后面抬起,另有一个手控制音器将阻动器从高音或低音或两者弦上抬起。

从这些击弦机的基本构造上来看,楚姆佩与克里斯托夫里的机械结构机制有所不同,特别体现在整个方形钢琴的独特设计上。楚姆佩早期制造的钢琴声音虽然比古钢琴响亮,但是音质却不是很好,击弦机上不仅没有擒纵器装置,使演奏者无法弹奏同音反复,而且也没要挡托木装置,使琴槌击弦后容易反弹或再次击弦。楚姆佩在1780年发明了双击弦机系统,基本上解决了同音重复演奏和琴槌击弦后反弹等问题。(www.xing528.com)

2.贝克斯的钢琴

18世纪60年代末期,贝克斯(Americus Backers,荷兰钢琴制造师,曾从荷兰流亡到英国定居)也开始制造三角钢琴。他的设计直接源于克里斯托夫里和希尔伯曼的制造理念,并且对楚姆佩的长方形钢琴又做了许多改进,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击弦机系统。贝克斯运用了一块拱形的音板、规格更重的三股琴弦、窄而坚固的琴槌、高音琴键靠近琴槌的末端等方法,使钢琴音色饱满洪亮。此外,贝克斯还采用脚踏板取代了膝部悬垂的杠杆,用以取得延音和弱音的效果,这种击弦机也被称为是英国式击弦机。然而,贝克斯制造的钢琴按键幅度比原先的设计要深,琴键必须先返回原位才能再次按下,因此,也有人认为这种钢琴的触键感觉太重而重复击弦又太慢。

1772年,贝克斯制造的一架钢琴很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带有踏板的钢琴。这架钢琴有两个踏板,一个是制音器踏板(也称持续音踏板或延音踏板),另一个是弱音踏板,这成为了英国制造钢琴的标准。这架钢琴的击弦机和调节系统都很简单,它采用了英国式击弦机的设计,击弦机的擒纵器可以作精确地调节,而且还运用了一块挡托木来控制琴槌,这样既可以有助于同音重复演奏,又可以有助于琴槌击弦后复位,这种设计直到1777年才申请注册专利,该琴现存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早期键盘乐器陈列馆。

3.布劳德伍德的钢琴

18世纪80年代之初,布劳德伍德(John Broadwood,1732-1812,英国钢琴制造师)对楚姆佩和贝克斯的钢琴做了重要改进,用金属支弦架代替过去的木质支弦架,音域扩大到五组半八度,钢琴的声音更为明亮丰满,大大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1781年,布罗德伍德制造了首架三角钢琴。他对钢琴音色的统一性要求很高,尽力做到在张弦时使所有的琴弦都保持同样的张力,并且努力使琴槌敲击琴弦的击弦点位置相同。

1788年,布罗德伍德又开始对击弦点进行改进,使钢琴音域不断加宽,到了1792年已经能够制造六个八度的钢琴了。1800年以后他又对钢琴音板上的连接部(或称弦码)进行了改良,使之能够承受更大张力。他把三根琴弦切成相同的发音长度,从而改善了钢琴音色的效果。他为了加强低音区的共鸣而采用单独的低音连接部,使斜钢丝的想法得以实现,特别是采用了金属框架代替过去的木质框架,这些技术革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钢琴乐器的品质

素来对“维也纳式”钢琴颇感不满的贝多芬对“布劳德伍德”钢琴向往已久,直到1818年才实现这一愿望。他著名的巨作一钢琴奏鸣曲作品106号(“为槌击钢琴而作”)正是在喜获“布劳德伍德”钢琴之后写下的,(如图1-3即是贝多芬创作时所使用的布洛德伍德钢琴)其气势之宏伟,技术之辉煌,令人震惊。新的乐器、新的音响世界为作曲家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使之乐思涌动,翱翔于中。随着音乐风格的演变,“英国式”钢琴逐渐以压倒优势胜过了近似古钢琴的“维也纳式”钢琴。

图1-3 贝多芬创作时所使用的布洛德伍德钢琴

综上所述,维也纳钢琴和英国钢琴是当时最著名的两种制造流派,它们之间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两种钢琴的击弦机都带有擒纵器装置,它们的琴槌都裹有皮革,两者之间所不同的是维也纳钢琴的制音系统更有效,向上可以控制到高音区,而英国钢琴的高音区则得不到控制。此外,两种钢琴在整体构造上还存在着一些差异性:维也纳钢琴的下部有一个坚固底座,支撑系统就建立在这上面,它的琴槌比较轻巧,非常便于演奏,但是为了避免演奏音响的混浊在整个音区上装有制音器,这就导致了在演奏持续段落中会出现明显的干燥现象;英国钢琴外壳的力量主要产生于一个支撑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钢琴的每一个侧面,因此,它要比维也纳钢琴更厚重,这种钢琴还具有音量宏大、音色饱满、触键较重等特点,钢琴家一般通过延音踏板来获取优美圆润的音色,这样还可以避免钢琴音色的干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