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都无城:解读中国古都的动态

大都无城:解读中国古都的动态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往前上溯,就是著名的殷墟时代,一般认为相当于商王朝的晚期阶段。作为都邑的殷墟遗址群始于以洹北城为重心的时期,由洹北向洹南的转移是都邑内活动重心的变化而非正式的迁都行为。我们先看看豫北安阳地区殷墟时代的都邑状况。殷墟文化第二期:约当武丁晚期至祖庚、祖甲时期。殷墟文化第四期:约当帝乙、帝辛时期,该期晚段或可进入西周初年。

大都无城:解读中国古都的动态

再往前上溯,就是著名的殷墟时代,一般认为相当于商王朝的晚期阶段。与商代都邑相关的遗址,目前已知有4处,即郑(州)洛(阳)地区的郑州城、偃师城、小双桥遗址和安阳地区的殷墟遗址群,后者包括洹北城与洹南殷墟。作为都邑的殷墟遗址群始于以洹北城为重心的时期,由洹北向洹南的转移是都邑内活动重心的变化而非正式的迁都行为。无论从遗物演变还是聚落分布上看,洹北城时期都应属于殷墟文化的初期阶段。以郑洛到安阳这一大的都邑迁徙活动为契机,有商一代的总体文化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75]。我们先看看豫北安阳地区殷墟时代的都邑状况。

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安阳殷墟遗址持续发掘,总计15次,发掘面积达46000平方米。主要工作集中在小屯北地、侯家庄西北冈和后冈三地。在小屯村东北发掘了3组53座夯土基址;在西北冈王陵区发掘了11座大墓及1200余座小墓和祭祀坑。历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晚商时期遗物,包括24000余片甲骨以及数以万计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骨器及角牙蚌器等[76]。发掘工作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中断。

1937年殷墟第十五次发掘现场(《殷墟发掘照片选辑(1928~1937)》)

195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恢复了殷墟遗址群的发掘工作。当年春,发掘了洹北王陵区东区的一座大墓、20余座祭祀坑以及洹南的若干地点。此后发掘工作断续进行。1958年,考古所成立安阳工作队,开始对殷墟进行长期全面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同时,安阳市文物部门在殷墟外围也做了一些发掘工作。1961年,殷墟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范围,面积约24平方公里。此时的发掘地点除小屯、侯家庄、后冈等地之外,扩大到洹河两岸近20个自然村。在小屯宫殿宗庙区一带发现作为防御设施的大灰沟。除清理各类房址、窖穴、灰坑外,还发掘了一批手工业作坊遗址,包括铸铜作坊、制骨作坊、制玉石场所和陶窑等。先后于小屯西地、南地和花园庄东地发现殷代甲骨埋藏坑,出土刻辞甲骨6500多片。清理晚商墓葬7000座以上,其中数十座为带墓道的大型墓;清理车马坑30余座、祭祀坑200余座。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确认殷墟遗址群的面积达30平方公里,对遗址群的布局也有了总体的了解[77]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洹河北岸王陵区东北的三家庄及邻近区域即发现商代墓葬和其他遗迹,并先后出土过略早于已知的殷墟期遗存的铜器。1980年代后期,发掘者将小屯与三家庄发现的年代稍早的墓葬定为殷墟文化第一期的偏早阶段,在论及殷墟遗址群的范围时已囊括三家庄一带,指出“该遗址的发现为了解殷墟早期的范围提供了新线索”[78]

1996年,为配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开始在发现过“殷墟一期偏早阶段”遗存的三家庄至花园庄一带进行钻探;1997~1999年,在花园庄村西、村东做了重点发掘,获取了殷墟初期阶段的重要遗存材料。1998年开始在上述地区进行较大范围的钻探,发现了夯土建筑基址。1999年底,发现了大型城址,定名为洹北商城。随后开始在城内进行系统钻探,于中南部发现了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群,已确认夯土基址30余处,并在其外围发现了宫城[79]。至此,对殷墟这处晚商都城初始阶段的遗存状况有了系统的了解。

殷墟遗址群(葛韵制图)

随着以郑州城及其郊外的重要遗存小双桥遗址为典型代表的二里岗文化的衰落,以洹北城为中心的洹河两岸一带作为商王朝的都邑崛起于豫北。这表明商王朝的政治中心由郑洛地区北移至豫北地区;在考古学文化上,二里岗文化演变为殷墟文化。殷墟遗址群开始走向繁荣,殷墟文化也自此发端,成为商代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80]。(www.xing528.com)

1960年代,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和邹衡分别提出了系统的殷墟文化分期方案[81]。其中,后者所分的第一期在前者的分期中是没有的。80年代,安阳工作队的发掘者将三家庄和小屯墓葬等早于原定第一期的遗存定为殷墟文化第一期的偏早阶段[82]。至此,二者除在第一、二期对应王世的认识上小有差异外,基本相同。其共同之处是均将洹北花园庄期(后来发现的洹北城阶段)纳入殷墟文化的范畴。后来邹衡又将其原定的殷墟文化一期归入早商文化晚期[83]。这里根据殷墟遗址群中洹北城等新的考古发现,大致采纳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分期方案,以下述分期框架阐述殷墟遗址群的演化过程。

洹北花园庄期:至少其晚期约当盘庚、小辛、小乙时期(?)。

殷墟文化第一期:约当武丁早期。

殷墟文化第二期:约当武丁晚期至祖庚、祖甲时期。

殷墟文化第三期:约当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期。

殷墟文化第四期:约当帝乙、帝辛时期,该期晚段或可进入西周初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中推定盘庚至帝辛的年代为公元前1300~前1046年,殷墟文化的年代与此大致吻合[84]。由于发掘资料较少,对于洹北花园庄早期遗存的性质,尚无法做出确切的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