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韩国市制沿革及行政区划演变

韩国市制沿革及行政区划演变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韩国的市制沿革韩国光复后将日本时代的府以及一些人口较多的邑改制或升格为市,1949年颁行“地方自治法”实施地方自治时,除首尔特别市外,有仁川、开城、大田、全州、群山、光州、木浦、大邱、釜山、马山、晋州、丽水、顺天、浦项、金泉、清州、水原、春川、里里共19个市。截至2010年7月1日,韩国分为8道、济州特别自治道、6广域市及首尔特别市共16个广域行政区。

韩国市制沿革及行政区划演变

(二)韩国的市制沿革

韩国光复后将日本时代的府以及一些人口较多的邑改制或升格为市,1949年颁行“地方自治法”实施地方自治时,除首尔特别市外,有仁川、开城(朝鲜战争后转归北方的朝鲜)、大田、全州、群山、光州、木浦、大邱、釜山、马山、晋州、丽水、顺天、浦项、金泉、清州、水原、春川、里里(现益山市)共19个市。

在1950年,韩国形成现代道()——郡()、市()——邑()、面()三级体制。在当时的地方自治法中,郡不实施地方自治,所以那时的基础地方政府,是指市、邑、面。从行政级别上看,市和郡平行,邑、面则是郡以下的次级行政区域。当时设邑的要件是人口达到2万,人口达到5万且3/5以上居民从事工业生产的邑则可以脱离所在郡升格为市。新设面的人口要求是6000。

1961年,朴正熙独裁统治开始后,军政府取消了地方自治。1963年进行改革,取消了邑、面作为独立法人的资格,转而由郡成为基础地方政府。但邑、面作为独立法人的资格虽然取消,不过时至今日仍扮演一些行政角色。

从1954到1989年间,韩国累计新设54个市(详见下表),尤其是1980年新设市最多。这实际上也是侧面反映当时的韩国社会经济累计30年高速发展后已经较为成熟。另一方面,同期郡的数量仅从140减少至137个,相对稳定。

1988年,韩国终于实现了40年来首次总统权力和平移交,进入第六共和国时期。同年,韩国修订地方自治法,真正开始举办地方自治。1991年3月和6月,相继举行基础地方政府(小市、郡、大城市的区)和广域地方政府(道、直辖市)的议会选举,1995年又举行了地方政府的行政长官选举,产生民选第一代地方政府首脑。

表3.4 1955~1989年韩国新设市一览表

(www.xing528.com)

注:市名后面括弧的名称(除义王外),表示该市在1995年市郡合并时起用的新市名。

这之后,韩国的设市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推动市郡合并(详见本章下一节),实行整郡改市替代了以前的邑升格市,称为“都农复合形态市”。规定一郡之内如果中心街区人口达到5万,或者郡内有2个以上人口在2万以上的街区且郡的总人口达到15万,或者人口达到15万虽街区人口只有3万但该街区是国家政策开发的地区并且设立有道政府的有关机构,那么该郡就可以改制为市。此前已经设立的市即使人口不足15万的也不降格。

第一个都农复合形态市是1992年设立京畿道高阳市,直接由高阳郡升格而成。随后1996年龙仁郡、坡州郡、利川郡、论山郡、梁山郡,1998年安城郡、金浦郡,2001年华城郡、广州郡,2003年抱川郡、扬州郡和忠清南道鸡龙出张所等12郡(所)相继改制为市,均为都农复合形态市。

截至2010年7月1日,韩国分为8道、济州特别自治道、6广域市及首尔特别市共16个广域行政区。二级行政区包括85个郡和75个市,以及若干区。

目前剩下的各郡大多远离首尔、釜山等大都市区,人口增长缓慢,有望升格为市的郡已不多。2010年11月1日韩国进行人口普查时,人口超过10万的郡仅有忠清北道的清原郡,忠清南道的唐津郡和庆尚北道的漆谷郡。其中唐津郡已经在2011年8月被批准升格为市,预定2012年1月正式实施。另外全罗南道道厅移到务安郡后,大大加速当地人口集聚,或可值得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