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宁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支撑能力研究成果

辽宁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支撑能力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针对我省农业的优势领域及制约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重点开展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防治、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旱作节水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农村储粮装备技术及绿色储粮示范、生物质能源综合开发术集成与示范等研究。

辽宁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支撑能力研究成果

一、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针对我省农业的优势领域及制约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重点开展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防治、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旱作节水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农村储粮装备技术及绿色储粮示范、生物质能源综合开发术集成与示范等研究。

(一)实施“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主要针对辽宁省大面积设施业的发展需求,研制出适宜日光温室使用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太阳能的系统及内保温幕系统、适合工厂化免疫育苗的壮苗剂、坐果激素、叶面喷施等,筛选出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主要果菜优良品种19个,建立日光温室主要菜逆境障碍及关键防止技术集成体系及日光温室果蔬优质无害化有机基质培技术规程6项。在沈阳、朝阳等7市26个示范点进行日光温室果菜高产优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辐射80余万亩,番茄、黄瓜平均每亩增产272公斤,甜瓜嫁接栽培产量平均提高22.5%,枯萎病防治效果达95%以上,为我工厂化育苗及蔬菜设施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实施“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项目

组织实施“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项目,主要对玉米黑束病、北方炭疽病及水稻、西瓜病虫害进行系统研究,明了病害症状特点、病原特性、发生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已筛选出米抗病自交系207份和杂交种112个,利用筛选出的优异抗源育成新玉米自系145份,抗病新组合和品种38个。通过集成应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鉴定监测及防控技术规程使全省西瓜病毒病防治面积累计达15万公顷,挽回产损失达10亿公斤。建立了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预警网络系统,以粮食作为主的农作物监测面积达4000万亩以上,监测范围遍布全省70多个农业县区,中短期预警准确率达到90%以上,长期发生趋势预警准确率可达85%以上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发布病虫害预测预报200期,指导农民及时开展防治活动全省因病虫灾害预测预警准确、防治及时,累计挽回粮食及各类经济作物产损失约8亿公斤,同时由于减少了盲目使用农药,累计减少农药投入800吨,省农药开支1亿元。

(三)实施“海产品高效、安全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海产品高效、安全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主要针对我省海产品养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重点开展海产品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技术、养殖环境安全评价控制技术及水产品高效增养殖技术等研究。目前已查明辽宁省海参养殖主要病害的病原,提出综合防治措施,示范点育苗和养殖病害发病率分别下降了65%和70%以上。建立了口虾蛄、牙鲆、刺参等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建立3000多亩养殖基地,辐射面积2万余亩。成功研制出菲律宾蛤仔、美洲帘蛤、毛蚶等的育苗和底播增殖技术,在大连、盘锦、锦州、葫芦岛建立浅海增养殖示范区与保护区,推进了当地的浅海滩涂养殖产业发展。(www.xing528.com)

(四)实施“畜禽安全高效养殖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

以畜禽养殖安全和产品安全为目标,实施“畜禽安全高效养殖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辽宁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病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等项目,重点对饲料添加剂、生存环境调控、猪蓝耳病及畜禽寄生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新型畜禽安全养殖模式。2007年,组织阜新祖代猪场、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优质瘦肉型猪标准化繁育与饲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国家专项资金899万元。目前已建立了适合北方地区的良种猪繁育体系,该体系拥有新瘦肉型原种猪场1个,原种猪存栏2200头,一级扩繁场9个,存栏种猪0.8万头,二级扩繁场13个。通过良种猪繁育体系向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良种猪,使优良种猪的优秀遗传潜能迅速扩大,解决了我省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瘦肉型种猪抗应激能力差商品肉猪生产性能低、市场竞争力差、养猪效益低、肉品质量下降的问题。目前繁育的8万头种猪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同时推广配套科学养殖技术,每年多创造利润1.67亿元。研制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降低肉鸡死亡率10%、料肉比降低13.50%。益生素和保康酶802可将死亡率降低6.37%、粗蛋白转化率提高18.42%、粪便中氮磷排放量降低15%左右。制定了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及畜禽寄生虫驱虫技术标准,集成我省畜禽工厂化养殖疫病及寄生虫病综合防控规程,防控总有效率达99%,猪群免疫保护率达88.75%,创造经济效益2亿余元。

(五)实施“沿海经济带及西北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研究与示范”等项目

针对辽宁省西北风沙区与沿海地区风蚀沙化严重、缺乏耐盐耐旱林木品种及粮食产量不稳、经济效益低下的现状,组织实施“沿海经济带及西北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研究与示范”及“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旱作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重点开展抗逆性树种的保存与选育、防风固沙体系建设及旱作节水高效栽培模式等关键技术研究。“十一五”期间在全省共营建基因资源保存圃及保存林720亩,累计保存种质资源及品系近2000份,筛选培育出21个抗旱作物新品种。确定了覆黑地膜等高效造林措施及林粮复合种植模式等旱作节水技术体系,累计建立示范区1200多万亩,通过新品种及防护体系的应用使综合生长指标提高2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48公顷/立方米。以阜新市为例,2009年仁用杏林粮复合模式种植面积56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80%,增加了区域森林覆盖率,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六)实施“新农村能源、环保住宅及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与示范”等项目

针对农村新能源建设、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生产条件等问题,进行“新农村能源、环保住宅及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与示范”及“辽宁农村储粮装备技术及绿色储粮示范”项目研究。2008—2009年度在葫芦岛市6个县区设置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基地9050亩,蔬菜产量平均增加33%,节省化肥25%,减少农药用量35%,平均亩生产成本降低600元。研制开发出两种标准储粮仓型,8个系列产品,“十一五”期间在省内21个县建立新粮仓示范点,至2009年末已完成试点28827户。示范户年度粮食总储量达到14.41万吨,按农户储粮最低减损率8%计算,平均每户每年增收608元。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秸秆利用率,有效解决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火灾等一系列问题。新型粮仓的应用每年可节约燃煤6629吨,减少SO2、CO2和烟尘排放量82000吨,两项技术的应用对保障我省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总目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