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文明理论特征:节能减排统计研究成果

生态文明理论特征:节能减排统计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文明理论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全局观念、公平正义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文明也注重人的自律性。生态文明主要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对人类自身活动的反思。生态文明实现的是整个世界的和谐。生态文明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新纪元,为自然和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生态文明对我国社会建设的整体布局有着重要影响,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相关,更是对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考虑和思索。生态文明具有可持续性。

生态文明理论特征:节能减排统计研究成果

生态文明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人、社会、自然全面发展出发,提出生态文明理论。生态文明理论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全局观念、公平正义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生态文明的有机性与自律性

生态文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有机体,人类是自然界中最为活跃的一员,人类的各种生产实践活动会对自然这个有机体造成重大的影响,而自然界又会将这种影响回馈给人类。如果人类依旧像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那样只是盲目地改造自然以提高物质水平,必将伤害自然这个有机体,而自然界则会以另一种方式将这种伤害转移到人类自身。因而生态文明高度重视这种有机性,注重爱护自然。生态文明也注重人的自律性。人类是自然界中的普通一员,但又是最为特殊的一员,因为人类具有意识,能够认识自然界并改造自然界。在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时,人具有能动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在于人类能够自觉地改变自身的行为,以文明的方式对待自然。生态文明主要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对人类自身活动的反思。迈向生态文明目标的路程是人类不断修正自身错误的过程,通过自觉的改变来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解决生态问题需要依靠人类的自觉性,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不能主宰自然界,但也不屈从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有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长远发展。

(二)生态文明的公平性与和谐性(www.xing528.com)

生态文明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代内公平、代际公平、生态公平。生态文明的公平广泛地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维护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代内之间必须共同承担相应的道德义务,对于环境权益和环境责任进行公平的分配,实现代内正义。资源和环境不仅是我们当代人所享有的,也是先辈的遗产,将来要传承给子孙后代。我们不能将资源用光、将环境破坏到不能恢复的程度,而应该保护好资源与环境,让子孙后代也能够享有发展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所有生命物种的家园,人类不能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去无限掠夺其他物种的生活权利,必须保护所有生命共同体,实现生态公平。生态文明具有和谐性。生态文明实现的是整个世界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发展变化处于统一过程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自然界的不断演化。人与自然之间要不断地克服片面的关系,确立全面的关系,从对立走向和谐。人们必须遵循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生活环境更加优美、清洁,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实现整个社会安定有序。生态文明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新纪元,为自然和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三)生态文明的基础性与可持续性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物质和精神食粮,是人类的无机身体。生态文明正是站在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协调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生态文明对我国社会建设的整体布局有着重要影响,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相关,更是对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考虑和思索。生态文明是其他文明的基础,又渗透在其他文明之中,对它们起着指导作用。生态文明具有可持续性。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与经济实力、创新能力等同等重要,并对它们起着基础支持的作用。建设生态文明正是对国家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与整合,保证国家综合国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要求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乃是追求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的可持续性,保证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生态文明之下,才能实现中国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