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能减排:国家战略及统计研究

节能减排:国家战略及统计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一次能源在一定时间内的供应、消耗及其结构比例,决定着社会总体和各个部门对各种能源的消费数量和比例,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结构、规模和发展速度。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人类面临着艰巨的开拓新能源领域以及节能减排的重任。总体而言,党和政府对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认识上更加清醒,态度上更加坚定,内容上更加丰富,要求上更加明确。

节能减排:国家战略及统计研究

能源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能源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是农业经济走向现代工业经济以及服务型经济的关键因素。同时,能源是居民生活所必需的,是消除贫困、增加社会经济福利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国际上往往以能源人均占有量、能源构成、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现代化程度。

能源是通过组成能源系统,并与更大范围的经济社会系统交互关联,从而发挥作用。首先,一次能源在一定时间内的供应、消耗及其结构比例,决定着社会总体和各个部门对各种能源的消费数量和比例,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结构、规模和发展速度。其次,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转化为二次能源,能按需要经过机械、物理、化学或生化的方法进行加工,依靠储运、调配来连接和调节挖掘、加工、转换、分配和使用的各个过程,最终到达能源消费终端用户。能源终端消费又涉及各种设备、技术、产品、流程和管理。与此同时,能源在其开发、消费、利用等诸多过程中都会产生环境污染。如煤炭在开采时会产生地表塌陷、煤矿废水、固体废物;石油在开采中会对地表水、地下水、海洋产生污染;燃烧石化能源会排放烟尘和有害气体。因此,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其生产和消费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来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能源、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另一方面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资源的投入转向资源效用的提高,扭转高耗能倾向,逐步使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人类面临着艰巨的开拓新能源领域以及节能减排的重任。

我国政府也早已意识到能源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路,致力于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并且在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年《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2008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同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会议还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加强对节能、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环境保护、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发展、低碳发展等作为以后工作重点,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无疑是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静的美好憧憬。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树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增强优化环境和保护生态意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更多良田,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要严守耕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而优化资源结构,优化自然生态体系架构,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特别是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汇报、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李克强总理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很多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再次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部署。

总体而言,党和政府对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认识上更加清醒,态度上更加坚定,内容上更加丰富,要求上更加明确。具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探索环境保护新路。事实证明,破坏环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看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要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搞好顶层设计,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入手,制定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形成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李克强总理强调,决不能以牺牲结构和环境换速度,在保护生态中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www.xing528.com)

第二,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生态红线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来,全国必须严格遵守,决不能逾越。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绿色生态空间,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决定》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

第三,健全生态文明制度。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制度创新,努力从根本上扭转环境质量恶化趋势。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抓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相关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加快环境保护税立法,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费标准。

第四,解决关乎民生的大气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政府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雾霾天气多发频发,既是环境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发展下去也必然是重大政治问题。因此,要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出明确的落实要求:一要积极调整能源结构;二要大幅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三要切实落实环境污染防治责任。李克强总理强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雾霾也非一日之功。一定要让群众感到,我们决心大、措施硬,雷声大、雨点急,只要坚持不懈做下去,一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采取稳、准、狠的措施,重拳出击、重点治污,把环境治理同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第五,狠抓节能减排。要加强污染物减排,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李克强总理强调,继续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实施节能、循环经济、环境治理三大类重点工程,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国有企业要带头保护环境、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注重运用价格机制和市场办法推进节能减排。张高丽副总理指出,节能减排是硬任务、硬指标,必须切实完成,把能效提上去,把排污总量降下来。

第六,严格考核问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是终身追究。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不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

综上所述,节能减排是国家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节能减排战略至少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确保经济合理的持续的能源供应和高效使用能源;二是如何同时解决与能源过程有关的环境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