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统计研究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统计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任务对节能减排提出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城镇化需要能源保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气候变化促使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呈低碳化、清洁化趋势。(二)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能源,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只有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尽快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统计研究

(一)新任务对节能减排提出新要求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城镇化需要能源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继续延续目前的能源增长态势,按人均能源消费3.8吨标准煤计算,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3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加20.5亿吨,增长63%。同时,城镇化意味着生产、生活和交换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住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消耗大量钢铁、水泥,增加能源消费。因此,未来我国能源供应保障压力很大。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必然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必然要求我们在加强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增加供给的同时,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2)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需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能源生产消费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我国煤炭开采造成的采空区土地塌陷累计达100万公顷左右,主要产煤省情况更为严重。全国每年因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超过80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 200万吨,其中燃煤电厂排放量占到了40%。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情况愈加严重,越来越多的地区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和健康。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尤其是PM2.5绝大部分是由能源生产消费活动造成的。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炼油、核电、水电、电网、风电等项目建设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处理好增加能源生产和消费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关系,是能源发展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气候变化促使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呈低碳化、清洁化趋势。近年来,由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使得建立低碳社会、发展绿色经济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各国纷纷将注意力转向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以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以风能、核能、生物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获得快速发展,世界能源消费低碳化、清洁化趋势逐渐显现。根据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为实现这一减排目标,国务院决定要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使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推进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

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能源,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中国能源的发展,不仅保障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对维护世界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需求会继续增长,能源供应保障任务更加艰巨。

(1)能源资源浪费严重。近几年来,我国火电利用小时数持续偏低,高效环保机组不能满发多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时不得不为拥有计划电量的高煤耗机组“让路”,每年为此要多消耗电煤数千万吨。部分能源基地受输电通道建设滞后的影响,时常出现“窝电”、“弃电”现象,据统计,内蒙古每年都有近700亿度的电输送不出去,2012年弃风电量超过200亿千瓦时,2013年云南一个省弃水电量将达200亿千瓦时。我国的空调比世界平均水平多耗能1/5;我国国有大型煤矿的平均回采率大约在40%左右,而乡镇、集体和个体小煤矿的平均回采率只有10%~20%左右,由于开采方法不科学,我国西部产煤区的自燃现象十分普遍。

(2)能源效率明显偏低。我国每创造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耗费是美国的2.5倍,是欧盟的5倍,几乎是日本的9倍;我国1吨煤所产生的效益仅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也低于巴西、墨西哥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能源密集型产业技术落后,第二产业特别是高耗能工业能源消耗比重过高,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耗能行业用能占到全社会用能的40%左右。据建设部统计,目前高耗能建筑在全国既有建筑中的比例超过95%,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27.5%。(www.xing528.com)

(3)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突出。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淡水仅为28%,耕地为43%,铁矿石为17%,铝土矿为11%。虽然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较快,但目前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比较低,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能源消费还将大幅增长,资源约束将不断加剧。矿产资源方面,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消耗了全球约53%的水泥,47%的铁矿石,45%的钢,44%的铅,41%的锌,40%的铝,38%的铜和36%的镍。而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主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4)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大量耕地被占用和破坏,水资源污染严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害重金属排放量大,臭氧及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加剧。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持续增加。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仍占主体地位,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迫切需要能源绿色转型。从温室气体排放看,近年来,我国碳强度实现了显著降低,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长较快。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量部分中,我国所占的比重较大,人均排放量也在不断上升。高消耗、高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只有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尽快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

(5)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中国能源安全正在面临结构性危机,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首先表现在过分依靠煤,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煤在中国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68%。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2030年煤仍会占到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在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大,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8%。由于中国原油产量的增长大大低于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造成中国石油供应短缺、进口依存度飙升,加之石油海上运输安全风险加大,跨境油气管道安全运行问题不容忽视,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增加了保障国内能源供应难度。能源储备规模较小,应急能力相对较弱。与此同时,我国油气进口来源相对集中,受地缘政治和军事力量影响,进口通道受制于人,远洋运输能力不足,能源储备规模较小,能源保障能力脆弱。

(6)体制机制存在问题。中国能源安全还面临制度性困境,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能源管理机构处于不断调整和改革的进程中,能源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不断积累,价格机制尚不完善,行业管理仍较薄弱,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体制机制约束已成为促进能源科学发展的严重障碍。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权限和职责还有待进一步理清,与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能在不断开发和研究中,如果缺乏有效的能源安全管理体制,就难以出台统一协调的政策措施。能源市场的垄断行为也不可忽视,能源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行业内的垄断经营和区域市场分割等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

(7)国际谈判压力不断增加。随着更多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未来全球能源资源需求将继续大幅增长,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国际博弈日趋激烈,全球资源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我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温室气体排放增量大、增速快,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这要求我国承担更大、更多的责任,压力不断在增加。德班会议虽然已就落实巴厘路线图坎昆协议达成一揽子成果,但各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分歧依旧。发达国家要求我国承担国际减排责任,2020年后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承诺。随着谈判进入更加实质的阶段,我国面临的谈判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这些问题,是由国际能源竞争格局、中国生产力水平以及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的,也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密切相关。中国必须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努力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