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徽州祁门六都社会变迁个案剖析

明清徽州祁门六都社会变迁个案剖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徽州社会变迁个案剖析:祁门六都的社会变迁祁门六都,是距安徽省祁门县北约10公里的一个山区村庄,六都古称“善和”,建村于唐末。下面,我们将结合六都和程氏宗族丰富的书面文字资料,以及实地调查的问卷统计资料,对六都村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全面深入地考察与研究,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探讨徽州山区这一宗族聚居村落的社会变迁过程。

明清徽州祁门六都社会变迁个案剖析

第二章 徽州社会变迁个案剖析:祁门六都的社会变迁

祁门六都,是距安徽省祁门县北约10公里的一个山区村庄,六都古称“善和”,建村于唐末。在宋、元、明、清以来的都图制下,祁门被划分为22个都,该村为“六都”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六都是徽州大姓程氏宗族聚居村落,历史上的宗族管理与控制十分严格,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宗族和村庄管理制度体系,如明代中期制定一直至清初还在执行和使用的宗族管理法规兼籍账记录的《窦山公家议》(十卷本),即是该村程氏宗族严格管理制度的最完整汇编。该村历史上家谱编修兴旺,自宋代以来先后9次修谱,至今保存下来的家谱,已知还有明嘉靖、崇祯,清康熙乾隆嘉庆《衍庆录》手抄本和光绪《仁山门程氏宗谱》等6部家谱。该宗族最近一次的修谱活动发起于1999年2月,刊印于2000年10月,名之曰《祁门善和程氏仁山门宗谱》(不分卷)。

六都不仅有修纂家谱的传统,而且还有编撰村志的习惯,自明清以来该村前后曾经三修村志。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除明代弘治村志散佚不存外,至今依然有清代康熙和光绪2部村志被保存了下来,最近一次新修的村志即《徽州文化古村——六都》(以下简称“《六都村志》”),在2000年12月修成。这部村志不仅承继前代的修志传统,而且在体例、格式与内容上又有许多创新。(www.xing528.com)

既然延续前代的修志和修谱的传统,那么,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是否该村宗族势力依然如历史上一样强大?宗族是否像过去一样左右和控制着该村的各项事务?或者说,《六都村志》和《程氏宗谱》的修纂,其直接的背景、目的究竟是什么?带着一些列的疑问,我先后于2000年2月和2001年4月,在祁门县陈A和程A的陪同下,对六都进行了实地调查。

下面,我们将结合六都和程氏宗族丰富的书面文字资料,以及实地调查的问卷统计资料,对六都村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全面深入地考察与研究,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探讨徽州山区这一宗族聚居村落的社会变迁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