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杂家:从争霸到称帝

先秦杂家:从争霸到称帝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惠王和齐威王称王之后,秦国的惠文君和韩威侯相继称王,接着是魏国的公孙衍发起魏、韩、赵、燕、中山等“五国相王”(公元前323年。在魏国衰落的同时,齐、秦两国都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中真正能称得上是大国和强国的国家,争霸天下、统一中国的历史重任似乎非齐即秦。

先秦杂家:从争霸到称帝

三、由“争霸”、“相王”到“称帝”

主要由兼并战争所推动的政治变革,使战国时期部分国家迅速强大起来,并使社会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进一步得到加强。时代的主题由“争霸”、而“相王”、发展到“称帝”。通过政治改革迅速强大起来的魏、齐、秦等国,不断地发动对外的兼并战争,使各自国家的国土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天下一统的历史机遇也已开始出现。先是魏国,在魏惠王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他曾图谋统一“三晋”,恢复春秋时期晋国的霸业,后来由于策略的失误,马陵之战(前341)致使魏国从此衰败,只能和齐国妥协,以“齐魏相王”来安慰失落的野心(前334)。魏惠王和齐威王称王之后,秦国的惠文君和韩威侯相继称王(均在公元前325年),接着是魏国的公孙衍发起魏、韩、赵、燕、中山等“五国相王”(公元前323年。中山国是小国,齐国不承认它称王,欲废掉其王号,但未能实现)。在魏国衰落的同时,齐、秦两国都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中真正能称得上是大国和强国的国家,争霸天下、统一中国的历史重任似乎非齐即秦。公元前288年齐湣王和秦昭王为了共同伐赵,采取“连横”策略,相约共同称帝,齐为“东帝”,秦为“西帝”(虽然其后由于战略的需要,齐、秦相继又去帝号,但已反映出诸侯国们都欲统一中国称帝天下的野心和趋势),但是后来的燕齐相争(公元前315年齐破燕,公元前284年燕攻陷齐国复仇),燕、秦、楚、三晋组成的联军几乎使齐国灭亡。从而,历史的天平开始由齐向秦倾斜,统一天下的历史机遇只有秦国能够把握了。其他一些国家由于改革不彻底或中途夭折虽有过短暂的中兴强盛期,但很快就衰落下去。例如,吴起楚国的变革,由于楚悼王死去,致使变法因旧贵族群攻作乱而中途夭折;赵国公仲连在赵烈侯时期的改革,只涉及教化选官制度、财政方面,而国家的土地田亩、吏治等根本制度方面没有触及,改革很不彻底。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也只是涉及军事方面。因而国力或军力只有短暂的强盛,可以说国家并没有真正的强盛起来;燕国的改革始于燕王哙,燕王任用子之进行改革并禅位于子之的事件,简直就是一场历史的闹剧,后来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任用乐毅苏秦等人励精图治,有过一时军事上的辉煌;至于韩国任用申不害的变法,正如韩非所说:“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托万乘之劲韩,十七年而不至于霸王者,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18]致使韩国变法的效果很差,在战国七雄中韩国一直处于弱小的地位。从战国整个历史演变过程来看,天下一统的历史趋势逐渐清晰,战国初期除了战国七雄之外,所余诸侯小国不过十余家,到了战国晚期这些小国均被大国所吞并,“七雄”之中也只有魏、齐、秦能叱咤战国风云,此消彼长之下,最后只有秦国一国独强,秦消灭六国一统天下指日可待。(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