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尸子》框架与体系:先秦杂家研究

《尸子》框架与体系:先秦杂家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尸子》尚试图将四时、四方与政治人事联系起来。《尸子》逸文中有以下几条:春为忠。(二)《尸子》的“治己则人治矣”——修身与治国相结合的思想体系将修身与治国结合起来,串成为一个思想体系的学派是先秦儒家。《尸子》对此也颇为推崇,藉此将“人”之道与“治道”联系起来。

《尸子》框架与体系:先秦杂家研究

一、《尸子》的框架与体系

(一)天地、四时、阴阳四方政治合一的框架

《尸子·处道》篇说:“德者,天地万物得也。义者,天地万物宜也。礼者,天地万物体也。使天地万物皆得其宜,当其体者谓之大仁。”文中虽说论述的是“德”、“义”、“礼”、“仁”四个范畴,但作者都将它们与天地分别联系起来,试图将社会人事与天道联系起来。《尸子》尚试图将四时、四方与政治人事联系起来。《尸子》逸文中有以下几条:

春为忠。东方为春。春,动也。是故鸟兽孕宁,草木华生,万物咸遂,忠之至也。

夏为乐。南方为夏。夏,兴也。南,任也。是故万物莫不任兴,蕃殖充盈,乐之至也。

秋为礼。西方为秋。秋,肃也,万物莫不肃敬,礼之至也。

冬为信。北方为冬。冬,终也,北,伏方也,是故万物至冬皆伏,贵贱若一,美恶不减,信之至也。

这四条逸文分别将四时的春、夏、秋、冬与四方的东、南、西、北,与道德、政治方面的“忠”、“乐”、“礼”、“信”结合起来,将天地的运行规律与治道、人事结合了起来。可惜以上四条均为逸文,无法探究到关于此的详细论述,甚为遗憾。《尸子》中还将四时与“五行”结合起来。《仁意》篇说:“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四时和正光照,此之谓玉烛。”按照“五行”的说法春与青相配,夏与朱相配,秋与白相配,冬与玄相配。“玉烛”的意思是四时之气和畅,光照均和明亮。四时与“五行”配合起来,最终的落脚之处是政治。“舜南面而治天下,天下太平。烛于玉烛……”[29],用来形容理想社会“天下太平”社会清宁祥和的景象。很遗憾,此篇亦是残篇,不能窥其思想的全貌。(www.xing528.com)

(二)《尸子》的“治己则人治矣”——修身与治国相结合的思想体系

将修身与治国结合起来,串成为一个思想体系的学派是先秦儒家。儒家提倡道德政治,君子先修其身,修身达到“善”或“圣”的境界即可以治理好国家。《尸子》对此也颇为推崇,藉此将“人”之道与“治道”联系起来。它借孔子之口说:

仲尼曰:得之身者得之民,失之身者失之民。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下其堂而治四方,知反之于己者也。以是观之,治己则人治矣。[30]

圣人之身犹日也。夫日圆尺,光盈天地。圣人之身小,其所烛远,圣人正己而四方治矣。[31]

文中的“治己”与“正己”指的都是修身,“人治”、“四方治”说的是人民由此得到治理,天下亦因圣人修身正国而得到治理。

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尸子》的作者努力地将天地、四时、阴阳、四方与人事结合起来,将天道、治道、人道联系起来编织其思想体系的大网,是先秦杂家在内容与形式上构筑大体系的最早尝试,从理论框架的涵盖度和融合诸家的深度来说都显得不够,其系统性不是很强。由于文本的残缺,对此难以进行更为深入地论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