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孤独到涅槃:诗与生命

从孤独到涅槃:诗与生命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诗歌才是真正地诞生于孤独的个人。在这条注定孤独的路上,塞克斯顿勇敢地前进,因为她知道只有诗歌能暂时解放她孤独的灵魂。她勇于把自己的灵魂置于孤独的荒原,因为她相信只有诗歌能让她生命中的孤独和痛苦在灵魂空白处得到完美的结合。可以说,诗人与孤独孪生,孤独与痛苦孪生。这种动力给了塞克斯顿继续与精神分裂斗争的勇气,催促着她寻找生命的意义,克服自己的悲剧意识,起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都是非常有效的。

从孤独到涅槃:诗与生命

诗人是同时具备诗人诚挚率真和哲学家理性孤独的人。先不管安妮·塞克斯顿写诗的初衷是什么,她能够坚持写诗,坚持表达自己,这已经是一种勇气的表现。有评论家称,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但是,小说至少还有它脱离不开现实社会的群体,也即它不仅需要完成叙事的责任,而且还得通过叙事将个体的人纳入到群体的社会中去,它不是绝对的孤独呈现。而诗歌是在语言的层面上来抒写个体的、人的情感,这个个体可以是诗人,也可以不是诗人,而成为诗人诗歌中所溢出的另一个“自我”。所以,诗歌才是真正地诞生于孤独的个人。真正的诗人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有诗人说:诗歌是孤独的。它孤独地走在路上。谁写诗歌就与它一样。诗歌是孤独的,这注定了写作诗歌的诗人一生也是孤独的。但诗歌并没有因为孤独而停滞不前,它仍然在默默地前行,并为人们提供经典的诗歌范本,让语言中的精华部分同样闪现着耀眼的光芒。

诗人的孤独,比一般人更常见,因为内心的敏感和爱欲导致这种孤独必将更深刻入骨。诗人的孤独,不是“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的孤独,而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诗人不仅与社会存在着疏离感,甚至与自己都有距离。因为诗人在写诗时灵魂产生的对艺术的微妙情感与平时的自己是大不相同的,同时这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孤独是生命的本我状态,是一切思想之源,是一种无可否定的宿命。在这条注定孤独的路上,塞克斯顿勇敢地前进,因为她知道只有诗歌能暂时解放她孤独的灵魂。她勇于把自己的灵魂置于孤独的荒原,因为她相信只有诗歌能让她生命中的孤独和痛苦在灵魂空白处得到完美的结合。

作为自白诗派中的一员,安妮·塞克斯顿和其他成员一样把诗歌当成自我暴露、自我发泄的工具。他们勇于坦然暴露内心深处隐藏的一切,即使是最为常人所忌讳的东西。可以说,诗人与孤独孪生,孤独与痛苦孪生。人对痛苦的体验多种多样,惟诗之体验最深刻;对生命的超越形形色色,惟诗之超越最本质;语言的表达形式林林总总,惟诗之语言最美妙、最直观、最透明。诗歌是情感的语言,对于自白诗人更是如此,他们借由文字表达内心的隐秘,汹涌的感情如洪水一般倾泻而出,正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感到无法表达,无法沟通,因而他们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痛苦的。他们认为在现实世界无人聆听他们的心声,更无人可以理解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更有甚者,他们坚信有意义的经验必是痛苦的经验,像塞克斯顿在《勇气》中所列举的一件又一件小事,见证了勇气,更刻画了人的孤独和痛苦。他们认为只有深刻的痛苦才能让人反省和认真思考人生的种种问题,只有在痛苦中的成长才是有益的成长。可以说,对于自白诗人来说,正是孤独和痛苦给了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创作的灵感,他们创作的过程犹如一次活体解剖,活生生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公之于众,那里是一潭杂陈的沸水,充满了不为人知的元素。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迷恋内心生活,用以对抗现实;他们的勇气来自于对自身内在的认识,来自于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知,他们不求与别人分享,只把一切化为诗的文字,尽情宣泄、尽情嚎叫,这都是自白诗的显著特点。

作为一名精神病患者,安妮·塞克斯顿的勇气更多地体现在她与自己疾病的对抗中。据她的精神病医生回忆,她总感到无望无助,无力尽一个妻子或母亲的责任,她恼恨家人把她的孩子从她身边带走,但又承认自己无力照顾他们。她很爱她的孩子和家庭,但她又不能扮演所要求的角色。尽管她尽最大努力去按照好妻子、好母亲的标准去做,但她发现这完全超出她的能力之外。她曾在一封信中说道:“我像一块石头似地活着……被隔离在所有真实的东西之外。”这就表现了她作为一个精神病患者所承受的深切的孤独和压抑感。寂寞是一无所有的感受,孤独是不能与人分享的拥有,由此看来,塞克斯顿是既孤独又寂寞,一方面她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十分无助;另一方面,她认为所有的事情都达不到她的期望,十分自卑。一个人一方面需要感到自己是完整的,另一方面需要视其所生存的世界为有意义的。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很难感到自己是完整的、自由的和富于人性的。在多重压力下,塞克斯顿精神崩溃也就不显得那么难以理解了。(www.xing528.com)

值得庆幸的是,塞克斯顿的医生给她指明了一条用艺术得以救赎的道路,使她重新注入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按照分析,精神病人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把自己和他人隔离开来。精神分裂性个体易于感到他们的知觉、记忆和行为不太实在。他们感到被隔离,与世界之间仿佛隔有一层玻璃。塞克斯顿的这种与人群的疏离感正与诗歌、诗人的特点相符合,更加促进了她的诗歌写作。这种动力给了塞克斯顿继续与精神分裂斗争的勇气,催促着她寻找生命的意义,克服自己的悲剧意识,起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都是非常有效的。

“死,是一门艺术;所有东西都如此,我要使之分外精彩”,这句话出自于塞克斯顿的好友,同是自白诗代表人物的普拉斯。当诗歌再也不能分担她们的痛苦,当她们在自己的世界已经声嘶力竭,当勇气如汽油一样耗光,她们选择了“死亡”,另外一种“艺术”。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余虹在自杀前,在她的博客里曾经有这几个字“自杀不易,活着更难”,正是那些灵魂的写照。也许塞克斯顿在生的世界里所有的勇气已经不够支撑她继续前行,而只能让她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离去,那一刻的她,相信也和她诗中的人一样,“大步走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