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型高新区规划研究:景观生态结构分析

创新型高新区规划研究:景观生态结构分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高新区的生态斑块基本上都是由一些河流交汇的节点以及山体构成。所以我们构建的贯穿高新区的主生态廊道就是这条宽为300—1 000m的绿化带,它主要由一些乡土物种构成。

创新型高新区规划研究:景观生态结构分析

7.2.2 高新区景观生态结构分析

1)高新区斑块设计

由对南京高新区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及现状条件可知,高新区的生态敏感性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片区的水系和龙王山及其周围的山体。因此,高新区的生态斑块基本上都是由一些河流交汇的节点以及山体构成。大斑块主要是龙王山风景区和金水湾农业生态园。小斑块比较多而密集。在西北片区由于水网密布,小斑块主要是水系节点;在东南片区,考虑到斑块的密度,除了几个山体的小斑块之外,还规划设计了几个绿化斑块,主要是一些生态公园、公共绿地(图7-8)。

img159

图7-8 南京高新区斑块设计示意图

2)高新区廊道设计

(1)廊道的确定

廊道作为物种流通的通道,是斑块联系的关键。根据高新区现状特点和生态斑块的规划设计,不难确定高新区的生态廊道。整个高新区的自然基地在西北片和东南片是有着显著的差别,一个水网密布,一个是零星分布的山体。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由宁淮高速、宁启铁路以及一些天然河流水系从中间将其一分为二。所以我们构建的贯穿高新区的主生态廊道就是这条宽为300—1 000m的绿化带,它主要由一些乡土物种构成。在西北片区构建“四横四纵”的水系生态廊道,主要由天然河流及其两侧的绿化组成。在东南片区,已基本建设成型,主要在现有的道路周围种植绿化,形成“一横两纵”的绿化生态廊道(图7-9)。(www.xing528.com)

img160

图7-9 南京高新区廊道设计

(2)廊道的规模

一般来说,廊道的规模在满足最小宽度的基础上越宽越好。由于廊道为线性结构,生境的质量和物种的数量都受到廊道宽度的影响,随着廊道宽度的增大,廊道内的边缘种和内部种具有不同的数量变化格局(图7-10)。随着廊道宽度的增加,内部种逐渐增加,而边缘种在增加到一定数量后趋于稳定。因此,廊道的宽度根据廊道设置的不同目标、不同类型而有所不同。

img161

图7-10 廊道宽度与物种数量关系图

在高新区西北片区,设计有16条河流廊道,这些河流廊道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完整性,这两个主要功能是决定南京高新区河流廊道宽度的基本功能。虽然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统一的河流廊道有效宽度值,但许多学者从水土保持、防治污染等功能角度,提出了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适宜廊道宽度值。根据朱强、俞孔坚、李迪华(2005)对不同学者研究结论的分析,当河岸植被宽度大于30m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温度,提高生境多样性,增加河流生物食物供应,控制水土流失,有效过滤污染物,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当宽度处于80—100m时,能够较好地控制沉积物及土壤元素流失。据此,对西边缘和北边缘的滁河,考虑到地处边缘,又是区域里最宽的河道,建议其河岸植被宽度设计为100—120m。其余的河道植被宽度设计为30—50m。这既考虑了景观生态,又考虑了土地的节约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