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初探:改革研究成果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初探:改革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试行职员制改革探索。这是建国后首次召开的研究和部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全国性会议,为事业单位改革探索指明了方向。郑州会议后,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都陆续开展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初探:改革研究成果

3.2.1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初步探索

随着大一统的传统干部人事制度逐步分解,事业单位独立的人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并由此开始了初步的改革探索。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形成之后,对蕴含其中的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遗传性顽疾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为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一些地区和有条件的部门率先进行了全员聘用合同制的改革试点。

1993年10月,全国第3次工资制度改革确立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工资管理新体制,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开始与国家机关工资制度脱钩,初步建立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基本框架。根据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加快工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的要求(14),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行了第三次重大改革,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从机关工资制度中分离出来。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依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体现事业单位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这次改革根据事业单位特点和经费来源的不同,对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的管理模式。此外,改革方案要求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的不同工作特点,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例,根据其所处行业的不同,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艺术结构工资制、体育津贴奖金制和行员等级工资制等。工资制度改革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工资中“活”的部分,通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特点的津贴、奖励制度,使工作人员的报酬与其实际贡献结合起来,克服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15)。这次工资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奠定了基础。

同时,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试行职员制改革探索。许多地区和部门结合实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开展职员制的改革试点。比如,中国科学院从1992年开始研究探讨职员制问题,在其所属的八个研究所进行改革试点。从1996年起,中科院打破长期存在的科研机构行政化、管理人员官员化倾向,实行科技职员制,该院123个研究所及院部的7520余名各类管理人员,全部脱离原有的套用党政机关的职务身份,成为不同级别的科技职员(16)。1995年11月,原国家人事部下发《事业单位职员管理暂行办法》,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对稳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优秀人才,保证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5年5月,为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原国家人事部决定选择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作为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联系点,以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首批试点名单中,选择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盐城市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选择浙江省杭州市进行事业单位津贴分配制度改革试点,选择清华大学进行教育事业单位津贴分配改革试点,等等。这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重点内容是:进行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的试点;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一步下放人事管理权的试点。这次改革试点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某些重点、难点问题上的突破取得了第一手的新鲜经验。(www.xing528.com)

1995年底,原国家人事部和中央编办在郑州召开全国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路,即科学化的总体布局、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多样化的分类管理、制度化的总量控制,以及“脱钩、放权、分类、搞活”的改革原则。这次会议还讨论起草了《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事业单位聘用制暂行办法》。这是建国后首次召开的研究和部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全国性会议,为事业单位改革探索指明了方向。郑州会议后,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都陆续开展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

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和有条件的部门进行了全员聘用合同制改革试点。比如,上海市人事局1995年12月下发《上海市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暂行办法》;江苏省南京市确立27家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改革试点,南京市政府于1995年印发《南京市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合同制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盐城市在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上也进行了职员制试点,等等。到1996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事业单位都推行了程度不同、形式各异的聘用制度。

1999年8月,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日渐清晰。这次会议要求根据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精简冗员、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自身特点以及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人才成长规律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这次会议提还出了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即推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人事监督制度和未聘用人员的安置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