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初步成果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初步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规定,事业单位干部基于隶属行政部门的不同,而分别由中央和地方的不同部门管理。“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及制度逐步得到恢复。这次会议还决定成立国家人事部。人事部成立后,立即着手研究并进行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探索经验。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初步成果

1.3.3 事业单位独立人事制度的初步形成

在大一统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基本框架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体系也逐步成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迅速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水平极其落后的状况,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建立起了以国家为单一举办主体和政府直接管理学校、医院及其他公共事业机构为特征的事业单位制度,并将整个公共事业的发展纳入了国家计划管理的轨道,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也由此产生。

建国之初,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一揽子”统管干部的方法,对机关、企事业组织干部的管理统一由组织部门负责,同时在政务院及内务部、财委、文委和政法委内部设立了人事机构,协助中央组织部的干部管理工作,虽然当时尚未有事业单位的概念,但类似的管理已存在和包容于机关人事管理模式之中。

此后,在建立起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干部人事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根据规定,事业单位干部基于隶属行政部门的不同,而分别由中央和地方的不同部门管理。其后,虽然中央多次调整干部管理权限,但事业单位干部管理一直按照机关干部人事管理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在人员配置、考核、奖惩、工资福利、退休等人事管理的若干具体环节上,也大都适用机关人事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

“文化大革命”期间,包括事业单位干部管理在内的整个干部管理体制遭到严重破坏,干部人事制度的相关规定也形同虚设。

文革”结束后,干部人事管理体制逐步恢复并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尝试。1980年8月,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拉开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针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种种弊端,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央从1983年开始多次做出规定,一些事业单位不定行政级别,这也指明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1986年,中央做出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规定。以此为基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逐步展开,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七个方面,即下放干部管理权限,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调整中央和地方干部管理权限;改革专业技术干部管理机构重复设置情况;建立后备干部制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任期任届制;科技干部实行干部聘任制(72)。“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及制度逐步得到恢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新步入正轨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一统的干部人事管理模式逐渐被打破,干部队伍开始出现分离和流动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开始尝试建立干部人才市场,逐步改变过去“通包通配”的干部资源配置模式,向在国家宏观管理下,发挥市场对干部人才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模式转变。在此背景下,部分已经开始淡化干部身份的专业人员,随着干部人才市场的建立而开始出现流动。改革开放后曾出现过两次干部人才流动高峰: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和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干部人才流向经济特区、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第二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下海热”、“经商热”的影响下,一批干部采取停薪留职或者辞职的方式告别国家干部身份。干部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兴起,既适应了干部流动的内在需求,同时也说明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改革开放后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73)。总之,对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作为一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模式,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客观上促进了当时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但这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适应国家现代化推进的需要。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和弊端;“国家干部”概念过于笼统庞杂,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管理方式单一,阻碍人才成长;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既然传统干部人事制度是粗放和缺乏活力的,那么改革的首要目标就应着眼于对大一统的干部人事制度进行科学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各类干部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为此,十三大报告确定了以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为目标的人事制度改革主题思路,即按照党政分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对国家干部进行合理分解,改变集中统一管理的现状,建立科学分类管理的体制,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和企事组织等分别形成与机构或组织特点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十三大报告同时还指出,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74)

在充分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推行。1984年下半年,中央决定加强干部人事立法,将干部的升迁、选拔、考核、奖惩等环节用法律形式予以确认。1984年11月,中央组织部和原国家劳动人事部开始组织力量进行相关法规的研讨起草工作。1988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抓紧建立和逐步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次会议还决定成立国家人事部。人事部成立后,立即着手研究并进行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探索经验。根据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条例的精神,从1989年初开始,首先在国务院六个部门即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税务局、国家建材局进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试点。1990年,又在哈尔滨市和深圳市进行试点。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之后,国务院召开会议,对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工作做出部署,提出“争取用三年或更多一些时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公务员制度,然后再逐步加以完善”。(75)同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作为制度推进的依据。此后,围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所规定的对公务员管理的若干主要环节,有关部门又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单项规章,并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实施办法》和有关政策性规定,基本上形成了以《条例》为龙头、由40个配套规章所组成的涵盖公务员管理各个环节的法规体系。至此,公务员人事管理逐步从干部人事制度体系中分解出来。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发展,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或全民所有企业)的干部人事制度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围绕着扩大企业用人自主权进行的。1979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指出“企业在定员、定额内有权根据精简和高效的原则,按照实际需要,决定自己的机构设置,任免中层和中层以下的干部。”(76)按照这一规定,首先在少数企业进行了试点,探索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为改革企业的用人制度奠定了基础。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企业进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试点,提出了企业可根据需要从工人中选拔干部,在任职期间享受同级干部待遇;不担任干部时仍当工人,不保留干部待遇的重要原则,开始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弊端。1987年党的十三大后,围绕贯彻落实《企业法》,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干部人事管理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任用企业管理人员,从工人中选拔干部,全面推行聘用制度。1993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在全面总结前期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建立适应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符合企业特点的企业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作了进一步探索。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成熟,企业干部的管理工作逐步从传统干部人事制度体系中剥离出来。

至此,面对国家现代化的推进和社会转型的诉求,大一统的传统干部人事管理模式已被打破,适合机关、事业、企业不同人员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形成。一方面,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在传统干部人事制度体系中分解出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将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纳入公务员制度管理范畴,而其他国家机关和党群机关也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使得企业干部,逐步从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中剥离出来,被纳入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管理范畴。就此而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逐步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事制度体系,独立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初步形成。

【注释】

(1)徐复,等.古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74.

(2)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1246.

(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265-266.

(4)李汉林.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3.

(5)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音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539.

(6)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334.

(7)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OL].(1952-6-27),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2/20/content_2359094.htrn.

(8)李先念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OL].1955-7-6.广东省财政厅网站,http://www.gdczt.gov.cn/docments/lib1/200004034861.HTM

(9)刘霞.事业单位质疑[J].中国行政管理,1995(5).

(10)刘霞.事业单位质疑[J].中国行政管理,1995(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新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人事管理实用政策法规[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56.

(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通知.转引自齐炳文.民间组织:管理·建设·发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新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人事管理实用政策法规[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85.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新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人事管理实用政策法规[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73.

(15)韩琪,等.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调整的理论分析[J].国际商务,2004(3).

(16)这里的政府是广义的概念.

(17)董礼胜,等.中国公共物品供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2.

(18)席恒.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3-36.

(19)很多学者都将事业单位翻译为institutional unit,而权威性的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在事业单位词条后所附英文注释也为institutional unit。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334.

(20)《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一书中.“事业单位”一词被翻译为Public Service Unit。见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减贫与经济管理局.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21)徐强胜博士将事业单位翻译为shiyedanwei,见徐强胜我国事业单位法人制度改革的法理思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22)鉴于英语语境中找不出事业单位的对应词汇,在目前情况下,结合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属性,笔者退而求其次,相对倾向于public service unit的表述方法.

(23)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减贫与经济管理局.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分散化的公共治理——代理机构、权力主体和其他政府实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4)各类公法行政实体的具体特征可参阅: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减贫与经济管理局.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31-36.

(2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分散化的公共治理——代理机构、权力主体和其他政府实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6-9.

(26)[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27)王名.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J].学术月刊,2006(9).

(28)[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13.

(29)王名非营利组织及其对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J].学会,2005(2).

(30)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中央提出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脱钩、分类、放权、搞活”,其中分类的提法可以看做是官方对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合理借鉴。详见成思危.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王名.非营利组织及其对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J].学会,2005(2).

(31)世界银行东亚和大平洋地区减贫与经济管理局.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9.

(32)朱光明.非营利机构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4(3).

(33)赵立波教授认为,关于事业单位的概念有16种不同的观点.见赵立波.事业单位改革:公共事业发展新机制探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10-13.(www.xing528.com)

(34)国务院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1963-7-22).转引自刘霞.事业单位质疑[J].中国行政管理,1995(5).

(35)国家编制委员会关于划分国家机关、事业、企业编制界限的意见(草稿)(1965-5-4),转引自刘霞.事业单位质疑[J].中国行政管理,1995(5).

(36)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334.

(37)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劳动部、人事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在劳动计划和统计中划分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暂行规定[OL].(1990年9月29日),见北大法意网,http://www.lawyee.net/act/act_display.asp?rid=8706.

(38)郑国安,等.非营利组织与中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2.

(39)黄锡生,等.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4.

(40)成思危.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134.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载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新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人事管理实用政策法规[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73.

(42)席恒.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8.

(43)辞海(1999年版普及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865.

(44)李德志.人事行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

(45)[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45.

(46)[美]V.W.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载[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29.

(47)[德]柯武刚,等.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64.

(48)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新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人事管理实用政策法规[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73.

(49)吴志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与路径[J].探索与争鸣,2006(1).

(50)刘晓苏.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功能困境的结构解析及其再设计[J].天津社会科学,2008(4).

(51)董礼胜,等中国公共物品供给[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49.

(52)席恒.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33.

(53)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劳动人口之中的从事经济及社会活动并能创造价值的能力,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而人力资本则是通过对人力资源投资而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的总和,只有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利用,才能成为人力资本。

(54)吴忠魁.教育变革的理论模式[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117.

(55)人力资源对企业战略影响达43[N].组织人事报,2002-12-9:5.%

(56)孙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D].北京: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2006.

(57)[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6.

(58)[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4.

(59)[德]柯武刚,等.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2.

(60)江美塘.制度变迁与行政发展:公共行政之制度理论的比较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149.

(61)[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25,3.

(62)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78.

(63)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4.

(64)刘霞.稳步推进中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N].中国人事报,2007-10-19:7.

(65)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8-90.

(66)1989年颁布实施的《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财政部令第2号)明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形式主要分为: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自收自支管理。1997年,财政部颁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原有的《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同时废止,按照新《财务规则》的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算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实际上是将事业单位分为财政补助和经费自理两类,但现有政策法规大多与原来的经费分类方法相衔接,因此,新的分类方法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OL].法律快车,http://law.lawtime.cn/d599646604740.html;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OL].法律快车,http://law.lawtime.cn/d518076523170.html/pos=1.

(67)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1-92.

(68)根据地时期人事管理活动的相关内容参阅:王建学中国行政管理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290-322;李和中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38-142;吴志华,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2-15.

(69)扩大的中央第六次全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OL].(1938-11).见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30513/30515/33960/2523542.html.

(70)这九类干部分别为:军队、文教、计划工作、财政贸易、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统一战线、政法、党群干部。

(7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585.

(72)何跃青.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实用全书(上卷)[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173-177.

(73)叶国文.社会转型与资源整合——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制度变迁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2).

(74)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N].人民日报,1987-11-4:1.

(75)张柏林.在纪念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OL].http://unpanl.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APCITY/UNPAN015599.pdf.

(76)国务院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OL].北大法意网,http://www.lawyee.net/act/act_display.asp?rid=4301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