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穆克登碑探究:图们江即为土门

穆克登碑探究:图们江即为土门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引文之“豆满江”,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今之豆满江、图们江。其后近二百年中,中朝两国的公文中均将“豆满江”和“土门江”通用,记为界河。但是,从穆克登查边、立碑的整个过程来看,在中、朝两国公认界河为“土门江”的前提下,穆克登寻找的就是豆满江源,即图们江源。该“土门江”即今图们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穆克登碑探究:图们江即为土门

第三节 穆克登所查之界河“土门”即今图们江

中、朝两国以图们江为界是朝鲜王朝早已经认可的事实。

朝鲜史料中,关于今图们江为界河的记载出现于《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卷记事:“三国之末,平壤以北悉为野人游猎之所。高丽时徙南民以实之……安边以北多为女真所占,国家政令不能及。……上受命以后……自义州至闾延,沿江千里建邑置守,以鸭绿江为界……上即位,量授万户、千户之职,使李豆蘭招安女真……自孔州迤北,至于甲山,设邑置镇,……延袤千里,皆入版籍,以豆满江为界。”[79]该文记载朝鲜王朝在太祖(1392—1398年)时代时,开始与中国以“豆满江”分界。

以上引文之“豆满江”,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今之豆满江、图们江。严格说来,引文之“豆满江”的流程小于今图们江所指,该“豆满江”仅指今吉林省和龙境内崇善(该处为红丹水、红旗河和西豆水的汇流处,当时称三江口,合流处以下成为今图们江的主河段)以东的今图们江中、下游河段。因为该时对今图们江上游尚未有明确的认定,中、朝两国对这一地段的边界也没有明确划分。正如1686年朝鲜持平李徽明向肃宗王所奏:“闻自茂山府西行一日许程,豆满江上流分为三派,彼此之界未知在于第几派。第一派以南则我国之人常常往来,任自耕牧。日后之虑难保必无,此亦不可不预虑者也,下询大臣从长善处何如?”[80]即是说,当时三江口以东的地段,中朝两国以豆满江为界是明确的;但三江口以西地段,豆满江有三条上源,具体以哪一个源头来划分上游地带的边界尚未确定。

穆克登在朝鲜官员及向导的陪同下,寻找了“土门江”源,该“土门江”,即豆满江、今之图们江。查边中,对于以土门江,或曰豆满江为界,朝方未曾有过任何异议。其后近二百年中,中朝两国的公文中均将“豆满江”和“土门江”通用,记为界河。但是,19世纪末时,朝鲜王朝却突然提出“土门”非豆满江,提出中朝两国并非以图们江为界。(www.xing528.com)

19世纪后半叶,朝鲜连年遭遇自然灾害,加上封建朝廷的残酷剥削,朝鲜出现了地少人多的局面。于是,大量朝鲜人越过图们江,到图们江北岸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中国境内垦居谋生。

清光绪七年(1881年),清王朝政府着手开发图们江北岸的今延边地区,实施移民实边政策。清政府原本未将在此处违法垦居的朝鲜流民纳入招垦范围之内,命朝鲜将越垦朝鲜人全部“刷还”本国。但由于朝鲜流民人数众多,不但“刷还”不见成效,反而越聚越多。在此情形之下,清政府决定将已经定居于中国的朝鲜人一并招垦,但规定越垦民必须加入中国籍,向清王朝纳税

为避免本国劳动力流失,清光绪九年(1883年),朝鲜王朝政府杜撰了“中朝界河不是图们江”的“土门”、图们“两江说”,提出穆克登碑文中的“土门”界河非图们江,而是海兰江,后来又于1885年改称其为松花江上源之一的黄花松沟子、布尔哈通河等。

但是,从穆克登查边、立碑的整个过程来看,在中、朝两国公认界河为“土门江”的前提下,穆克登寻找的就是豆满江源,即图们江源。该“土门江”即今图们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