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太宗以臣魏征为镜,深切之事

唐太宗以臣魏征为镜,深切之事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太宗以臣为镜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唐高祖传位给李世民,是为唐太宗。太宗又提拔魏征为谏议大夫,封赐钜鹿县男。太宗以其“至诚奉国”升其为尚书左丞。太宗如丧股肱,亲自为他哭灵,中止上朝听政五天,并且为他亲笔书写了碑文。太宗曾对群臣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以臣魏征为镜,深切之事

唐太宗以臣为镜

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有大志,好读书,无所不通,尤善纵横之说。归唐以后,先事皇太子李建成为臣。他见秦王李世民所立功勋越来越多,声望日高,已经对太子地位构成了威胁,便劝李建成先下手为强,赶快除掉李世民。

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诛后,李世民找来魏征,对他说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他回答道:“皇太子如果听取我的意见,肯定不会有今日之祸。”李世民向来器重他的才干,又见他答话坦直,便没有怪罪他,还推荐他任詹事主簿。

唐高祖传位给李世民,是为唐太宗。太宗又提拔魏征为谏议大夫,封赐钜鹿县男。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励精图治,很想有一番作为。他屡次把魏征叫到内室,虚心求教治国之道。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知无不言,先后陈言进谏二百余事。太宗以其“至诚奉国”升其为尚书左丞。后来太宗曾因有人诬告魏征结党营私而调查他,查证无实,太宗感到后悔,魏正便诚恳地进言道:“希望陛下使臣成为良臣,不要使臣成为忠臣。”太宗奇怪地问道:“忠臣与良臣有什么差异吗?”魏征答道:“所谓良臣,就是稷、契、咎陶一类的人;所谓忠臣,就是龙逢、比干一类的人。良臣使自己获得美名,使君主荣受显号,子子孙孙永受福禄。忠臣则身被诛杀,使君主陷于大恶,国破家亡,只留有个虚名。所以,良臣与忠臣的差异实在太大了。”太宗觉得很有道理,就赏赐他五百匹绢。

贞观二年(628年),太宗任魏征为秘书监,让他参与朝政。他为官公正,秉性耿直,天子有过则谏,无所屈挠。一次,太宗在丹霄楼宴请群臣,酒饮至兴头上时,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道:“魏征以前在李建成手下任职,尽心尽力,当时确实非常可恶。我能不计前嫌地提拔任用他,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我无愧于古人。然而魏征每次劝谏我,当不赞成我的意见时,我说话,他就默然不应。他这样做,未免欠于礼貌了吧?”长孙无忌说道:“臣子认为事不可行,才作陈说;如果不赞同而附和,那恐怕给陛下造成其事可行的印象。”太宗说道:“可以当时随声附和一下,然后再另找机会陈说劝谏,这样做,君臣双方不就都有面子了吗?”魏征从旁插话:“舜告诫群臣道:你们不要当面附和,背后却又说三道四。如果为臣当面附和陛下,退下后又屡有繁言,那怎么能做到像稷、契侍奉尧、舜一样侍奉陛下呢?”太宗大笑道:“别人都说魏征你举止疏狂简慢,我却觉得你妩媚,就是因为你这一点啊!”(www.xing528.com)

贞观七年(633年),太宗命魏征出任侍中后又加其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魏征认为自己无功于国,只凭进谏而参与军政机要,担心位极生祸,便以目疾为由请求去职。太宗却挽留道:“我从仇敌中把您选拔出来,委任您居要职显位。您见我有错误之处,未尝不加谏止。您没见山中的金矿石吗?当它为矿石时,何足珍贵!当能工巧匠把它冶炼后制成器物时,才被人视为珍宝。我就好比金矿石,把您当作能工巧匠。您虽有眼疾,但并未衰老,怎么能提出去职呢?”后经魏征一再当面请求,太宗才改拜他为特进;贞观十六年(624年),又拜他为太子太师。

贞观十七年,六十四岁的魏征死去。太宗如丧股肱,亲自为他哭灵,中止上朝听政五天,并且为他亲笔书写了碑文。太宗曾对群臣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旧唐书•魏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