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征以鸟谏君,默默达成目的

魏征以鸟谏君,默默达成目的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到三个月,子倍生病而死。 魏征以鸟谏君,不吐一字,达到目的。

魏征以鸟谏君,默默达成目的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淳于髡献鹄(即天鹅)”的故事。

   淳于髡受齐王委派到楚国进献天鹅。不料刚出国门,一不小心天鹅飞走了。淳于髡拿着空笼,来见楚王,说:“齐王派我进献天鹅,路过水边的时候,我实在不忍心天鹅的干渴,就把它从笼子里放出来让它喝点水。谁想它竟然挣脱我的手飞走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本来想用剖腹或上吊的方法自杀,但恐怕别人议论大王您,因为禽鸟走失的小错而迫使使臣自杀;天鹅只不过是一种鸟,天下相似的很多,我原想买一只代替,后来又感到这是对您的欺骗;我还想过逃往别的国家,却又痛心我主齐王与大王您中断交往。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前来认罪,请大王惩罚我吧!”

   楚王听了这番表明白,大加赞赏:“太好了,齐王竟然有如此忠诚的使臣!”于是赏了淳于髡许多财宝。

   淳于髡谏言之妙,妙在三层隐含的意思上:“我是一个满腔忠信的使臣”;“我是一个为楚王着想的人”;“我是一个为齐楚两国之交往舍命奔走的人”;言下之意,“楚王如果将我治罪就不再是仁义之君,你就会成为地地道道的昏君。”淳于髡传达给楚王的言辞上看,完全无意解决自己,实质上他则希望楚王能够从他的话中悟出他的言外之意,规谏楚王作出无罪和厚赏的决定。

   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另外说法。《韩诗外传》载的是魏文侯派遣舍人毋择给齐侯进献天鹅。具体情节与上相同。明代徐渭《青藤山人路史》说的是地方官派缅伯高向千里之外的大唐王朝皇帝进贡天鹅。路过沔水时,见河水清澈洁净,就给天鹅洗澡,不料天鹅乘机飞了。只落下根鹅毛。缅伯高就将鹅毛献给唐朝皇帝,并吟诗一首:“将鹅贡唐朝,山高路又遥;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号。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皇帝见他可怜,也就饶恕了他。

   以鸟谏君的故事在继续。

   晋平公出朝,有只鸟儿环绕平公不离开。平公好生奇怪,于是问乐师师旷:“我听说,建立霸业的君主凤凰就会降临。今天出朝,有只鸟儿尾随我盘旋,整个早上都不离去,这不正是凤凰吗?”

   师旷说:“东方有种鸟儿名叫谏珂,这种鸟身上有文采,脚爪是红的,它厌恶同类却喜欢狐狸。今天国君一定是穿了狐皮袍出朝了吧!”晋平公点头称是。

   师旷沉下脸说:“我已经说过,一次自欺的人会遭困厄;两次自欺的人会受屈辱;三次自欺的人会死亡。今天鸟儿因为狐皮袍的缘故,并不是陛下的德义,您怎么还要再次自欺呢?”

   《国语》:有只海鸟,名叫“爱居”,停在鲁国都城东门外呜叫两天。君王臧文仲派都城的人去祭它。大夫展禽劝谏道:按照圣王制定的祀礼,只有“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悍大患”的才祭祀,没有功绩去祭它不是仁爱;不懂得却又不问,不是明智。

   臧文仲说:“实在是我错了。”他叫人把名士的话写成三份简策。

   《吕氏春秋》:楚庄王云梦打猎,射中了一只秃顶野鸡,申公子倍上前抢走了这只野鸡,庄王想要杀死他。大夫们劝谏说:“子倍是个自重的人,抢夺大王的野鸡必定另有缘故,大王暂且先看看再说。”不到三个月,子倍生病而死。

   不久,楚国与晋国在邲地交战,楚军大胜,回师后赏功。申公子倍的弟弟向庄王请求封赏,并说:“别人有功是在战斗中,我的兄长有功劳是抢走陛下射中的野鸡。”楚庄王好惊诧,说:“申公子倍当初抢走我的野鸡,没惩罚他是看在大夫们的面子,如今你为他请功从何而来?”子倍弟弟说:“我的兄长读过古书,上面说,射中秃顶野鸡的人,不出三个月必定死亡。我的兄长抢夺了那只野鸡,所以夭折而死。”

   楚庄王将信将疑,于是命人从府库中找出书来查对,古书上果然有这样的说法。庄王优厚地封赏了子倍亲人。(www.xing528.com)

   梁国国君外出打猎,看见一群白雁飘然而落,就打算用弓箭射它们,恰在这时路上走来个人,梁君吆喝他走开,那人脚步依然不停下,结果那白雁受到惊吓全部飞走了。梁君很生气,想把那行路人射死。替君王驾驭马车的公孙龙劝谏道: “这个人应该杀,可是射死雁很难,射死人却很容易,谁说人更尊贵呢?”

   君王猛然醒悟,快乐地说:“真高兴啊!别人打猎只能得到禽兽,而我打猎却能得到好的进谏。”

   《战国策》: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替燕国去告诉赵惠王说:“我这次来赵国经过易水的时候,一只蚌正出水晒太阳,一只鹬来啄它的肉,蚌合起来夹住鹬的尖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要被干死!’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要被饿死!’鹬蚌争吵不休,谁也不让谁,打渔人得以一下子把它俩捉住。现在赵国将要进攻燕国,燕、赵两国久久相持不下,使大家都疲惫了,我担心强大的秦国要当打渔的人了。所以希望大王好好生生地考虑吧!”惠王听从了苏代的奉告,就放弃了伐燕的打算。

   苏代劝谏惠王,用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唐太宗当皇帝的第三年,派使者到凉州(今甘肃武威)去办事,使者看见凉州有绝好的鹰,就叫州的军事长官李大亮向唐太宗进献。为这个事情,李大亮向唐太宗进谏潞:“陛下

  很久都不打猎了,现在使者来要鹰,这要是陛下的意思,那和您以前讲的不一致;如果是使者擅自这么办,那您派遣使者没有选好人。”唐太宗给李大亮写信说:“您的忠心,使我感动不已。古人说一言值千金,您的意见,非常宝贵。”他又把自己用的金壶瓶等两件东西,还有一部书,奖给李大亮。

   魏征以鸟谏君,不吐一字,达到目的。唐太宗曾经得到一只好玩的鹞子,非常喜欢它。一天,他正在让鹞子停在自己的臂上赏玩,望见魏征来了,因为怕魏征提意见,赶快藏到怀里。其实,魏征已经看到了,他故意唠唠叨叨地禀奏国事没个完,唐太宗始终不敢把鹞子取出来,结果待到魏征走开,鹞子已闷死在怀中。

   唐中宗时,武承嗣、武三思一心钻营,希望被立为太子,以继承帝位。狄仁杰力谏武则天,召还卢陵王(中宗李显),武盾心意稍有醒悟。

   有一天,武后对狄仁杰说:“朕梦见鹦鹉一双翅膀都折了,为什么呢?”

   狄仁杰回答:“鹉与武同音,武是陛下的姓,两翼象征两子,陛下应起用两子(中宗李颢,育宗李旦),那么两翼自然就能振飞了。”

   随后,狄仁杰又从容地对武后说:“姑侄与母子,哪一种关系亲密?陛下立子,将来就可以永远于太庙中受祭祀;如立侄儿,却从来不曾听说侄儿为天子,而把姑姑的神位摆在太庙祭祀的。”太后听了,很同意他的话。

   宋太祖赵匡胤一天在后花园拿着弹弓打鸟玩耍,有个臣僚报称有急事求见。等到见面上奏,原来只是件平常的事情。太宗不悦,说道:“这种事有什么可急的?”那臣僚回答:“可也比弹弓打鸟要急吧!”一句话道得太祖无话可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