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当代文学学术研究:回望与前行

中国当代文学学术研究:回望与前行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构主义也许是在文学批评史上最具有理论倾向和最具哲学性质的运动”。解构主义批评给出了一个药方并提供了批评思维的或然性想象。所谓新批评,既不囿于某种批评模式的规范,自然也就不给自己自设边界。这里的所谓新批评,是建立在批评即选择,选择即筛选的原则上的批评。“新批评”丛书收入的5本书5个选题,它们都不是什么全新的异质性的话题。

中国当代文学学术研究:回望与前行

郭小东

批评即选择。选择本身是一个批评批判筛选的过程,它在扬弃中肯定着主张着并建设着。故它着眼的不是破坏、颠覆而是寻找其价值与意义并从正面对之进行疏引和建树。中国古代文论的点到即止,并未在形式上延伸而给意会与想象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想必也正是批评即选择这个既定目标及其方式所设定的边界。它同时也体现了批评对对象的尊重及对对象的有限保留。这种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贴切文学创作与思维的特殊规律,包括文学对人心对其操作方式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的深切了解,而后作出的基本姿态与判断。这种基本立场,与传统哲学中的二元对立,它所包含的鲜明的对抗,等级关系以及诸如对世界的基本把握善/恶;肯定/否定;本质/意外等等这类基本模式,凸显着一种自觉地逸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这种自觉精神,包含着强烈的现代性意味。类似当下的解构主义批评。

解构主义批评作为新批评的一种范式。是现代生活方式、现代思维的全新体验。是一种结构消解式的批评,它的对立面或说主要批评对象是现象学结构主义。而其基本观点和立场,主要来源于雅克·德里达三本书:《论文字学》、《语音和现象》、《文字与差异》。它们同时出版于1969年,开启了解构主义运动纪元

解构主义运动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广义上,它指的是一场超越文学批评的运动;在狭义上,是指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学派的解构主义运动。“解构主义也许是在文学批评史上最具有理论倾向和最具哲学性质的运动”(德·曼《后哲学文化》)。它的核心价值可说是对批评教条的解构。解构,也即消解结构。尽管迄今为止,解构主义批评在理论与实践上,严格说来,尚有许多未及厘清且含混的地方,有叙说不清的问题,但是,从宏观的价值评判上言,其基本立场与主要精神倒是十分恰近现代性对文学及阅读乃至文学批评的现代化需求,对复杂丰富吊诡的现代生活及精神现象。解构主义批评给出了一个药方并提供了批评思维的或然性想象。

所谓新批评,既不囿于某种批评模式的规范,自然也就不给自己自设边界。这里的所谓新批评,是建立在批评即选择,选择即筛选的原则上的批评。是一种充分发挥自觉意识,并努力对固定、僵死的文学批评观念的一种独立的、自由的突围,是以对象为媒介为材料而尽力耗散、辐射其艺术与精神存在的文学批评。自然,也不得不首先考虑对对象的现象及结构的消解。

关于解构的含义,西方有多种解释,更适合于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批评目的。即“分解”,而不仅仅是“摧毁”或“破坏”。它是对保守主义的动摇并对之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这种基本立场有益于开拓创新并对传统质疑。(www.xing528.com)

其实,解构批评是一种哲学行为,是文学批评的价值观体认。是对世界的把握方式及认识论上的一次革命性的和解。它并非因为哲学立场及其主张而远离文学及文学批评,相反,它将文学及其批评置于一个无边玄思的哲学范畴之中,使其文学话语呈现一种足够丰富深谙人伦的状况。文史哲的合围,是文学批评真正实现对文学的有效统制的价值所在。美国女批评家巴巴拉·琼生说:“解构不是破坏的同义词。……一个文本的解构并不是去胡乱怀疑或随意颠覆,而是小心翼翼地从文本本身抽出相互为敌的旨意力量。若解构阅读中有任何东西被摧毁了,它不是文本,而是一种指意模式对另一模式毫不含糊的统制要求。”(《批评差异》)消解就是一种对对象的追寻与追索,从而发现文本的非逻辑因素,在文学迷宫中寻找到批评清晰的路径,以轻取目标。

“新批评”丛书收入的5本书5个选题,它们都不是什么全新的异质性的话题。这些话题包括知青文学,都是经年累月的文坛旧说。但是,旧说并非意表着过时,它们中间隐藏着许多未及追索或在穷追之下已见麻木但却风光在前的问题。比如知青文学,目前既是显学却又存着无尽的误读与隐匿。即便在概念上的迷乱与解释上的浅表,都非一般的泛泛而谈所能决断。故在这套书中,关于知青文学研究的,就有7个选题之多。它们分别从不同视角、不同方向对之解构。

其他几个选题,也适切解构精神的要求,分别从文史哲的学科层面展开阐释。《艺术魅惑》、《文学肌质》等,都逼近近年学界或倡导或新进的学术前沿。

模式与方法自然是重要的,但是价值观是更其重要的。

2012年6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