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核心结论:西安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

核心结论:西安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1基本结论9.1.1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研究概念和研究对象界定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9.1.3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本研究将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动力归结整合为市场力、政府力、社会力三个方面。

核心结论:西安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

9.1 基本结论

9.1.1 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研究概念和研究对象界定

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论文认为城乡接合部是在共同地域基础上由市民、农民和外来流动人口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典型城市与传统乡村之间出现的城乡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兼有城乡双重特征的特殊区域。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是指城市周边区域在城市化演进过程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物质环境建设有序、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切实保护的发展;也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的发展,充分顾及和尊重人在发展中的真实感受,人与自然之间、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关系融洽的发展。

本研究选取西安进行实证研究,以西安东北部城乡接合部片区为研究对象,面积144.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将达到140万。研究对象的用地范围和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特大城市规模,理论研究的应用及实践反馈可以支撑课题研究。

9.1.2 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战略分析

论文基于城乡经济增长的效率差异、城市在社会地理空间占据主导地位、对城市空间的边缘约束等矛盾背景分析,提出要根据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和基础条件,分析城乡接合部在全国或城市劳动区域分工中的作用和地位,对城乡接合部经济发展在城市、省乃至全国、国际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功能进行准确判断和定位。论文认为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目标主要有经济增长目标和社会进步目标,可分解为总量目标、分阶段目标、分区域目标及分产业目标。根据资源条件、现有产业基础、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发展的软环境等基本条件,选择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做好主导产业选择。根据城乡接合部区域空间发展要求与生态环境约束要求,重点进行产业空间组织、城镇空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多要素的空间整合。论文对西安城乡接合部战略规划进行实证分析。

9.1.3 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

本研究将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动力归结整合为市场力、政府力、社会力三个方面。市场力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表现为产业集聚与扩散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政府力以区域整体利益优化为目标,以政策制定与实施为调控手段,对市场力进行适当引导;社会力表现为技术进步与文化观念传承。

研究认为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口、产业、土地、基础设施、市场和区域环境。人口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劳动力迁移和人口素质;城区与城乡接合部产业部门互补,以及产业结构水平高低对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产生的影响;土地利用动态演变和土地高效利用是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因素也影响了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

研究认为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社会文明现代化是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基础动力,主要动力为经济增长、中心城市郊区化;间接动力为制度变迁、科学技术;潜在动力为资源、环境。

9.1.4 城乡接合部经济和谐发展构建(www.xing528.com)

论文研究了城乡接合部产业协调发展,提出了城乡接合部城市新区产业建设、老区改造产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措施,并对西安北部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安纺织城老工业区更新改造、西安灞桥区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论文提出了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对西安新筑小城镇规划、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益性设施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

论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三方面出发,建立了城乡接合部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评价目标—评价准则—评价因素—评价指标四个层面,由24个指标组成。论文对西安东部城乡接合部土地高效利用进行实证研究,采用熵值法计算方法,以2005年西安东部城乡接合部各项指标为基准,当年和谐发展综合指数为1,2005年、2007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分别为1.15、1.35,年增长15%、17.4%,土地的经济效益呈现显著提升,土地经济效益占综合效益比重不断增加,土地社会效益稳步提升,环境生态效益持续改善。

9.1.5 城乡接合部社区环境和谐发展构建

论文研究了城乡接合部社区发展规划,提出规划的基本原则、空间形态、组织管理和居民参与的措施;研究了外来流动人口与社区的融合过程,提出促进外来人口与社区融合的措施。分析了城中村的类型及特征、改造面临的障碍和困难,提出了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改造措施。研究了城乡接合部生态环境建设,对西安浐灞河环境综合治理进行了实证分析。

9.1.6 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论文采用目标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总目标分解为三个二级指标:和谐发展动力、和谐发展质量、和谐发展响应,共计24个分指标,可采取综合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纵横因子分析法分别进行测算评价。

论文对西安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以2005年西安东部城乡接合部指标为基准,当年综合指数为1,2006年、2007年综合指数分别为1.10、1.39,说明西安东部城乡接合部近年发展和谐度增加。综合指数标准值为16.89,以2007年为基年,按照综合指数平均增长率19.5%计,需要14年即2021年达到和谐发展评价综合指数标准值。经济发展权重为0.4524,接近总指标权重的一半,表明经济发展依然是实现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科技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绿化覆盖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权重较高,是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评价的重要因素和实践推进的关键环节。

9.1.7 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制度保障

论文对城乡一体化制度进行了研究,提出建立土地制度创新、户籍制度创新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措施。研究了城乡接合部和谐发展的政府管理,提出行政管理创新和政府管治的措施。论文进行了城乡接合部行政管理制度设计,提出将行政不同体向经济共同体转变,建立政府协调机制的措施。对西安城乡接合部政府管理创新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