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再生能源:环保达人秀教学设计

可再生能源:环保达人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5有关“可再生能源——环保达人秀”模块的教学设计本模块通过“可再生能源——环保达人秀”的教学内容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的:让学习者熟悉“数字化讲故事”的历史、内涵及制作过程;促进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多媒体作品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和风格创作数字媒体作品。

可再生能源:环保达人秀教学设计

6.5 有关“可再生能源——环保达人秀”模块的教学设计

本模块通过“可再生能源——环保达人秀”的教学内容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让学习者熟悉“数字化讲故事”的历史、内涵及制作过程;(2)促进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多媒体作品的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和风格创作数字媒体作品。表6.36描述了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框架

表6.36 “可再生能源——环保达人秀”的教学内容框架

img124

续 表

img125

6.5.1 步骤一:认识“数字化讲故事”

“数字化讲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即采用数字技术来讲述故事,是一种讲故事的新方法,美国专业讲故事者Dana Atchley最先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这一概念。当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兴起之时,Dana Atchley看到了这种数字技术在媒体传播中的潜力,他创造性地将数字媒体技术(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和网页)与说故事的技巧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数字化讲故事的方式。

数字化讲故事和传统口说式讲故事的最大差异在于故事的呈现方式。由于可以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呈现,讲故事者可以借助很多外资源(图片、音乐、视频等)来表现故事情节,故事内容可以因此被更形象地呈现在读者/观众面前。更重要的是,借助于网络的力量,好的数字化讲故事作品可以被快速地传播到更大的一个受众群体中去,产生讲故事者自己都无法想象的社会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Atchley和他的同事们在世界各地推广这一新型的教学工具,1994年,Dana Atchley和Joe Lambert等人创办了一个名为“数字化讲故事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Storytelling,简称CDS,http://www.storycenter.org/index.html)的非营利组织机构,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利用数字媒体来创作、保存、分享和珍藏个体和群体的故事,以此来改善所有人的生命体验”。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吸引了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个人和团体参与到数字化讲故事的队伍中来。目前,该中心每年会在美国的加利佛尼亚州、华盛顿州举办定期的培训班,培训数字化讲故事爱好者们系统的数字化讲故事理念和制作技能。同时,该中心也已经出版了一些与数字化讲故事相关的著作,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数字化讲故事操作手册》(the Digital Storytelling Cookbook)和《数字化讲故事:捕捉生命,创造社群》(Digital Storytelling:Capturing Lives,Creating Community)。

2002年11月底,在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八国的众多数字化讲故事倡导者们的提议下,数字化讲故事协会(http://www.dsaweb.org)成立。如今,数字化讲故事已成为欧美中小学课堂上流行的教学工具,很多教师将“数字化讲故事”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工具和反思工具;美国不少大学也开设了与“数字化讲故事”相关的一些课程

在中国,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是“数字化讲故事”活动的积极倡导者。近些年来,黎教授在全国很多大、中、小学校通过培训和讲座的形式推广数字化讲故事的概念。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数字化讲故事”是很好的教学工具,其魅力不仅来源于每个老师和学习者基于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都有可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优秀作品,更重要的是,创作“数字化讲故事”作品的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参与“数字化讲故事”的创作过程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个人学习体验过程,让他们真正地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

2.参与“数字化讲故事”的创作过程可以发展学生的视觉素养和媒介素养,因为数字化讲故事要求学生使用数字媒体来诠释个人的文字和故事。

3.参与“数字化讲故事”的创作过程可以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通过提供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媒体语言来扩展交流边界,增加交流深度和力度。

4.参与“数字化讲故事”的创作过程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评价“数字化讲故事”作品最重要的标准是其故事性,而故事性中最重要的是原创性。

5.参与“数字化讲故事”的创作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视化的写作过程能帮助学生更有成效的写作以及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到一个新高度。

6.参与“数字化讲故事”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和信息素养,通过相应软件的使用、素材的制作和管理,以及版权的识别等具体活动,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可以得以实质性的提高(黎加厚,2010)。

为了更好地在学校系统推广“数字化讲故事”的理念,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作品大赛”中增加了数字故事的内容,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表6.37呈现了几位中小学教师创作的优秀案例。

表6.37 中国数字化讲故事优秀案例

img126

续 表

img127

续 表

img128

在课堂上开展数字化讲故事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1)为学习者提供一些“数字化讲故事”的范例,在观摩他人优秀作品时启发学生如何去“讲故事”;(2)评价“数字化讲故事”作品时要突出故事性,而不是技术性;(4)强调在尽可能大的群体中分享学生“数字化讲故事”作品的重要性,这不仅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让每一个学习者在展示与表达中培养故事感,提高交流的能力,这是21世纪技能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公开展示其数字故事作品会让学生更严肃、认真地去对待他们的创作过程,作品展示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鼓舞。

6.5.2 步骤二:创作“数字化讲故事”作品

“数字化讲故事”作品的制作过程一般包含以下步骤:(1)确定“数字化讲故事”的主题;(2)写故事文本和脚本;(3)画情节串联图板;(4)寻找素材;(5)创建“数字化讲故事”作品;(6)发布“数字化讲故事”作品;和(7)评价学习活动及学习作品。以下将逐一介绍各步骤的具体内容:

1.确定“数字化讲故事”的主题

在教师给定的“数字化讲故事”作品取材范围内,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协商确定“数字化讲故事”作品的主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出发挖掘题材,因为优秀的选题一定是让人眼睛一亮的,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原创性。

2.写故事文本和脚本

通常写作的材料是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情节和体会,经过反复的写作和修改形成一个几分钟(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的文本故事。脚本是在文本写作完成后,把故事中的主要情节提炼出来,并用多媒体元素重建故事情节。其间需要标注出所用到的媒体元素及其呈现的时间长度

3.画情节串联图板

该步骤要求学生用情节串联图板来组织故事呈现的流程,所谓情节串联图板,又称故事板或分镜头,指的是把脚本和可视化材料用故事图格的方式连接起来,来说明影像的构成,将连续画面分解开来,标注好景别、镜头角度、时间长度、对白、特效运用等要素,供最后创作时使用。表6.38描述了情节串联图板的一般呈现样式,它由多个故事图格组成,每个故事图格中有对特定分镜头中的故事情节和所需素材的描述,尤其是对景别、镜头角度和声音效果等关键要素的描述,以便创作者在创作数字故事时可以清楚地知道如何编排素材。

表6.38 故事情节串联图板

img129

所谓景别,指的是画面中景物在画框中呈现的范围和主体所呈现的大小。这种范围的大小受到两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一个是拍摄距离的远近,另一个是镜头焦距的程度。表6.39描述了常用的景别类型。(www.xing528.com)

所谓镜头角度,指的是镜头取材的角度,它决定了画面的构成和视觉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表达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和个人风格。表6.40描述了常用的镜头角度类型。

所谓声音效果,指的是每一个故事场景中声音的有无、声音的来源以及声音的质量,其中,声音的来源一般会包含人物之间的对话或背景声音。

表6.39 常用的景别类型

img130

表6.40 常用的镜头类型

img131

图6.1展示了一个情节串联图板样例,该故事描述的是球场上的片断,图板中每一个图格中都描述了特定的故事情节和所需素材,同时也包括了有关景别、镜头类型、声音和旁白等的描述。表6.41详细介绍了该情节串联图板中标注的内容和各图格描述的内容。

img132

图6.1 故事情节串联图板样例

表6.41 故事情节串联图板样例的文字描述

img133

续 表

img134

4.寻找素材

可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互联网上的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也可以用数码相机自己拍摄和创作。不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引用他人的多媒体素材资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来源,如有必要,要标明其出处,尤其是创作的作品会用于商业用途时,以免以后引起不必要的版权纠纷。

5.创建“数字化讲故事”

用软件把各种数字化媒体素材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数字化故事。常用的数字化讲故事制作软件包括PowerPoint,Flash,Movie Maker,Windows Live,Photostory,Premiere,iMovie,绘声绘影,数字相册等。

许多中小学学科教师可能对视频/音频编辑软件不是很熟悉,那么,老师们可以从自己常用的软件入手,比如,老师们可以指导学生们用PowerPoint来讲数字故事,通过图片、声音和文字的组合制作而成的PPT讲故事作品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前面表6.37所展示的优秀作品其实都是PPT讲故事作品。一般而言,制作PPT讲故事作品只需要完成图片和文字的选择和编排、添加声音效果和设置过渡效果等步骤。

如果教师想指导学生们利用一些多媒体编辑软件来制作数字故事,教师事先要对熟悉相关的多媒体编辑软件,不熟悉这些编辑软件的教师可以向学校信息技术老师请求帮助,或者参加校内或校外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因为多媒体编辑软件有很多种,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们常用的操作系统类型来选择几种合适的软件进行专题培训(如Photo Story,Movie Maker或Audacity等软件工具的使用培训等),利用视频/音频编辑软件来制作数字故事,一般需要完成在视频时间线中编排照片、添加叙述内容的声音轨迹和添加图片效果和过渡效果等环节。

当学生们完成了特定的视频或音频作品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们介绍播放软件的类型、它们能播放的格式类型,以及如何利用软件转化不同格式的视频和音频格式。表6.42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多媒体编辑软件和播放软件。

表6.42 常用的多媒体编辑和播放软件

img135

6.发布“数字化讲故事”作品

教师除了组织学生们将数字化讲故事作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享之外,也可以让学生们现在通过互联网来向更多人展示作品,例如,师生们可以通过全球幻灯片共享网(www.slideshare.net),全球视频共享网(www.youtube.com),中国视频共享网站——土豆或优酷网等等,把作品与全世界的人们分享。

6.5.3 步骤三:评价“数字化讲故事”作品

教师邀请同学们利用“数字化讲故事”评价工具(表6.43)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数字化讲故事作品。该评价工具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举办的全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作品大赛活动中采用的数字故事作品的评价量规。

表6.43 “数字化讲故事作品”评价工具

img136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网站http://www.etr.com.cn/2011/0325/2228.html

6.5.4 步骤四:模块活动反思

本模块的主要教学活动包括:(1)认识“数字化讲故事”;(2)创作“数字化讲故事”作品;(3)评价“数字化讲故事”作品。学生们在学习完本模块后按表6.44提示的问题反思学习过程。

表6.44 模块学习活动反思工具(请在选择项前打“√”)

img137

续 表

img1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