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循环经济理论在低碳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理论在低碳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循环经济的概念,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理解。从环境保护意义上来说,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排放的逐渐减少,甚至达到零排放。所以,在研究我国产学研合作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

循环经济理论在低碳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1.4.4 循环经济理论

1.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美国经济学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需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人们的经济活动超过了地球的承载力,地球就会像宇宙飞船一样走向毁灭。这个理论告诉人们,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必须在地球的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但是现代工业产生以来,人们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表现为现代经济活动中大量产生和排放废水和污染物,严重污染了环境。到20世纪70—8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国际社会开展了环境整治运动。但是当时的污染治理是一种“末端治理”的方式,也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对于污染物的治理是被动的、消极的,因而产生的效果有限。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的认识上升到污染物资源化的层面,即认识到污染物也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但是并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90年代,随着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认为应当在生产源头、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之后的不同阶段都要注意减少环境污染,对于污染物要尽量重复利用,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循环经济的理念。

2.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1)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经济。

对于循环经济的概念,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理解。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从物质运动意义上来说,循环经济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的经济。它的表现形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从环境保护意义上来说,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排放的逐渐减少,甚至达到零排放。从资源再利用意义上来讲,“循环经济”就是对资源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过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规律重构经济系统,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

(2)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同发展的发展观念,循环经济内涵集中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上。

在微观层次上,主要是企业或者部门层次,这是以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家庭为单位实现清洁生产,使得所有的资源、能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最终目标是达到无害化排放或污染零排放。这就要求企业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物料使用量;减少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量;加强物质的循环使用能力;最大限度可持续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

中观层次,主要是生态工业园区,这要求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目前工业园区主要分为以单一大型企业为中心的工业园区、同类聚集工业园区和多产工业园区几个类型。

在宏观层面,要建立起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循环型社会”,即限制自然资源消耗、环境负担最小的社会。这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终极目标,即在整个的社会经济领域,使得工业、农业、城市、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原料、产品、能量达到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再生,甚至在工业、农业、生态之间也存在交叉点、链接点。

3.循环经济的原则(www.xing528.com)

循环经济的原则可以分为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过程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

再使用原则(Reuse)。这一原则要求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尽可能重新变成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有害的垃圾。即从原料制成成品,经过市场直到最后消费变成废物,又被引入新的“生产—消费—生产”的循环系统。

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产品和包装器具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和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性消费,使用完毕后就丢弃。同时要求系列产品和相关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物兼容配套,产品更新换代零部件及包装物不淘汰,可为新一代产品和相关产品再次使用。

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减量化原则是基础和前提。首先,要减少经济源头的污染产生量,尽可能在生产阶段避免各种废物的排放;其次,对于源头不能削减的污染物进行回收利用,使其回到经济循环中去;最后,只有当源头削减和回收利用都无法实现时,才将最终废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置。通过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减量化,可以使得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周期拉长,为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寻找替代资源创造条件。

总之,循环经济的3R原则要求以最低的资源投入,达到最高效率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使得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相互吻合,从而实现人类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4.循环经济理论的深化

传统的循环经济理论主要关注自然资源的使用,即在自然资源使用过程中如何使得资源使用效率最高,如何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发生。本文认为,资源的概念是广义的,不仅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才资源、教育资源、制度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在这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得这些资源的使用实现集约化、高效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分析和研究我国产学研合作问题,就要把握循环经济实质,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现有资源的充分节约利用。我国现有的产学研合作是在资源短缺和能耗消耗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条件下进行的。这种自然短缺的现象不仅表现在自然资源方面,也表现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所需要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制度资源的短缺上。所以,在研究我国产学研合作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