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洞仙歌·怀郑谷》诗:江西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洞仙歌·怀郑谷》诗:江西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325首。晚唐期间,湖南一位自号衡岳沙门的诗僧齐己,携《早梅》诗,来其隐居的宜春仰山求教。齐己细思,惊叹改用“一”字之妙,深为佩服,“不觉下拜”,即称郑谷为“一字师”。其中《鹧鸪》诗,被誉为警绝,脍炙人口,风靡一时。正因如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21岁首次参考,名落孙山。郑谷读书堂,曾是宜春历代名胜,尤为历代骚人墨客所景仰。

《洞仙歌·怀郑谷》诗:江西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16.洞仙歌·怀郑谷

骑竹能赋,赞言风骚主。一字之师越千古。咏鹧鸪,伤感还恸今人;凄切切、月照天涯归路。

仕途难锦绣,屡落孙山,雨后方知庙堂苦。叹罢了尘缘,遁入芳林,读日夜、潜心幽处。看日暮西峰落霞浓,亘古逝流年,久存风骨。

奇才可琢风骚主:郑谷(848—909),字守愚,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唐末著名诗人,是唐代江西诗人中成就最大的一位,其诗品人品堪称典范。其父郑史、兄郑启,均为唐代诗人。受父兄熏陶,他“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唐僖宗光启三年(887)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他与许棠、张乔、任涛等九位同辈人,被誉为“芳林十哲”。唐乾宁年间,他归隐故乡的仰山,过着“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的隐居生活。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有的已敬佚。《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325首。

诗坛堪称一字师:其诗清新婉丽,明白晓畅,讲究锻字炼词。“一字师”便是字斟句酌的结果。晚唐期间,湖南一位自号衡岳沙门的诗僧齐己,携《早梅》诗,来其隐居的宜春仰山求教。郑谷看过“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细思,惊叹改用“一”字之妙,深为佩服,“不觉下拜”,即称郑谷为“一字师”。从此,他这个“一字师”的盛名,便在士大夫中广为传扬,有关史籍也先后载入,一直流传至今。

鹧鸪声凄成绝唱:其诗成就最高的要数写景咏物诗。其中《鹧鸪》诗,被誉为警绝,脍炙人口,风靡一时。鹧鸪鸟,羽色斑斓美丽,形如雌雉,体大似鸠;其鸣极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厉,使人伤感。古人常借其啼,来抒写迁客孤寂愁苦之状,游子思乡怀亲之情。该诗以鹧鸪喻游子、迁客,选取“舜帝客死二妃殉情,屈原投江万民同悲”的湘中这个典型环境,借鹧鸪的啼声,渲染了作者凄怆悱恻、寂寞孤苦的感情,的确是千古绝唱。正因如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诗曰:“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www.xing528.com)

以神韵胜吟人痴:历代骚人墨客,对其“一字师”和《鹧鸪》诗,极为推重。有诗云:“早梅一字师,齐己谢不逮”,“一字之师齐己拜,早梅开后独踟蹰”;还有诗云:“一卷云台刚读罢,耳边疑听鹧鸪声”,“读书堂侧老松枯,故址荒凉唱鹧鸪”。元代辛文房赞他“尝赋鹧鸪,警绝”;清代沈德潜称《鹧鸪》是“以神韵胜”。

老郎入仕知天命:在诗歌创作上,他虽光耀万代,但科举、仕途却颇为坷坎。他21岁首次参考,名落孙山。此后滞留长安、流离四川近20年,先后上十次应考,至40岁才金榜题名。中进士后,又因时局动荡,至45岁才授京兆府户县尉,不久提拔为右拾遗,50岁时升为尚书都官郎中(相当于司局级京官)。对此,他并不满意,常自称“老郎”,意为年纪一大把了,还在任都官郎中。

斑鬓归隐不言迟:唐哀帝天佑元年(904),朱全忠逼帝迁居洛阳,烧毁长安宫。书生报国唯纤管,眼见李唐王朝气数已尽,为避免忠臣事二主的尴尬,他在宜春籍和尚虚中的劝导下,弃官返回宜春。先在化成岩下建房自居,之后到距城80里的仰山,建造读书堂隐居,至909年去世,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岭。北宋时期,袁州太守祖无择,曾主持修缮其墓。为纪念这位著名诗人,袁州区把春台公园南面一条小巷,命名为“鹧鸪巷”。

春秋三百堪巨擘:和李白、杜甫一样,他也是仕途上的失败者;然却因此,成就了其千古流芳的诗名。正所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历代文人评论其诗,可谓“仁、智所见”,各抒不同。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他直言“其格不甚高”;而明代的叶涵云却推其为“有唐三百年,风雅雄一代”的重量级人物;费嘉树不仅赞他“骚坛树赤帜,群贤拜下风”,而且还言其诗是与“李杜相颉颃,岂与郊岛同”的杰作;清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其“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但“汰其肤浅,撷其菁华,固亦晚唐之巨擘矣”。

书堂一山隐春枝:今宜春仰山“栖隐寺”旁,有一道山梁,名“书堂山”,在书堂山中部,离栖隐寺约一箭之地,有一块古宅遗址,这就是著名的郑谷读书堂遗址。郑谷读书堂,曾是宜春历代名胜,尤为历代骚人墨客所景仰。宋朝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都曾到这里凭吊。故乡宜春的人民,对他一向非常尊崇,曾将他与袁京、韩愈李德裕、卢肇、易重排在一起,称作“袁州六先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