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百位历史文化名人怀咏诗词集:破阵子·怀郭子章

江西百位历史文化名人怀咏诗词集:破阵子·怀郭子章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7岁告老还乡,于万历四十六年去世,享年77岁。郭子章为统帅部成员之一,负责贵州方面的军事指挥,在筹措军饷、组建黔军、稳定危局、激励士气和争取安民诸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整个战役的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豫章诗话开先路:郭子章不仅是作家,也是评论家。当时,贵州巡抚郭子章,主黔十年,政声卓著。郭子章把亭台取名“观风”,主旨在提倡一种为政之道。

江西百位历史文化名人怀咏诗词集:破阵子·怀郭子章

77.破阵子·怀郭子

万历平播战役,丹青落笔留芳。统领黔军兵数万,浩荡旌旗卷岭岗,美名朝野扬。

满腹经论才气,为官廉净如霜。问俗观风知正误,更把深思著锦章,书山溢墨香。

兵部尚书郭子章:字相奎(1542—1618),号青螺,江西泰和县冠朝乡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博览诸子百家,并对《左传》《尚书》《易》《毛诗》《礼记》等经典著作有特殊兴趣。他还善于天文、历算,又擅写文章。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历任福建建宁府推官、南京工部主事、广东潮州知府、四川提学佥事。万历二十六年(1598),被皇帝任命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兼制蜀楚军事,与湖广川贵总督李化龙,合力剿平播州杨应龙叛乱,彻底消灭了盘踞播州八百余年、世袭了29世的杨氏土司,以功封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67岁告老还乡,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去世,享年77岁。葬故里井坑,赠太子少保,谥文定。

平播战役显锋芒:唐末的杨端,领兵据播州,成为世袭领主。其第29代孙杨应龙,为明朝万历年间播州宣慰使。因其残暴嗜杀,所辖五司七姓的百姓,向四川、贵州的巡按司告发。万历二十年(1592),杨到重庆对簿公堂,坐法当斩。因其要求领兵五千,去朝鲜征讨倭寇以赎罪,得允回播州后,即起兵对抗朝廷。王继光与总兵刘承嗣出兵讨伐,在白石口被其苗兵打败,死伤大半。万历皇帝决意平播,任湖广川贵总督李化龙为总指挥,兵分八路合攻播州。郭子章为统帅部成员之一,负责贵州方面的军事指挥,在筹措军饷、组建黔军、稳定危局、激励士气和争取安民诸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整个战役的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

才高八斗真贤士:郭子章为官,以庐陵先贤为榜样,清正廉洁,公平办事,深得民心,理政有治绩。但他为人所知,主要在学术方面。他是一个饱学之士,曾经与王时槐、邹元标等,讲学于吉安青原山和白鹭洲,提倡正学。他有天赋之才,识卓超群,勤于著述,每任职一处,均有专集,并以任处为集名。其著作涉面极为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历律、历史地理、工艺、文学等,无所不包。可以算得上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他勤奋一生,身兼多家,为江西文化作出了宝贵的贡献。(www.xing528.com)

著述汗牛尽佳章:他一生虽久在官场,但读书不辍,“文章、勋业亦烂然可观矣”,史称他“能文章,尤精吏治”,“于书无所不读”,“宦辙所至,随地著书”,“著述几于汗牛”。著述宏富,有《粤草》10卷,《蜀草》7卷,《晋草》9卷,《楚草》12卷,《家草》7卷、《黔草》21卷,《闽草》16卷,《留草》1卷,《浙草》16卷,《闽藩草》9卷,《养草》1卷,《苫草》6卷,《传草》34卷,及《播始末》《豫章书》《圣门人物志》《阿育王山志》《马记》《剑记》《六语》《豫章诗话》《易解》《郡县释名》等,入《四库全书总目》共20余种。至今北京图书馆善本室收藏他的著作,还有11种,均系明万历、天启刻本。

豫章诗话开先路:郭子章不仅是作家,也是评论家。其《豫章诗话》,专评江西籍诗人和外地寓居江西的诗人作品,为江西人研究和评论江西作家开了先路。《诗话》多取材于郡县中的记载,难免芜杂其中,甚至存在如《四库全书总目》所批评的“有爱奇嗜博之失”的缺陷,但毕竟为后人研究江西诗人乃其作品,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山巅游目览山江:贵阳城南有座小山,山间林木苍郁,山巅平台兀然。明万历年间贵州巡按监察使毕三才(江西贵溪人),兴建亭台于其上,撰写《观风台碑记》,并请巡抚郭子章书额“观风”两字。山以亭显,其山亦因之名观风山。从晚明至清一代,贵阳士民,佳日闲暇,常登临斯台,游目骋怀,抚览山川,成地方名胜古迹之一。当时,贵州巡抚郭子章,主黔十年,政声卓著。《贵阳府志》称他主持贵州最高政务,施政“动中民隐”,能够切中民间疾苦,“尤喜奖拔士类”。

入世观风问俗事:《观风台碑记》浓墨重彩,描写了当年亭台落成的盛况。“是日也,云蒸霞蔚,日丽风怡。登空中楼阁,芙蓉四面,环带三溪。”登台向东望去,有栖霞、铜鼓诸山;向西望去,西岩矗矗,卓立如笔。置身此境中,他似有所悟,喟然赞曰:“兹其观风问俗之奇观乎?!”于是,挥毫为亭台题写了“观风”匾额。

潮流可察民忧伤:“观风”确实是个好名称。其实,再往深一层细想,“观风”两字的内涵更值品味。古代国君派采诗官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从中了解施政得失和民间风俗,也称之为“观风”。郭子章把亭台取名“观风”,主旨在提倡一种为政之道。他所谓的“观风问俗”就是点睛之笔。不观风,则无以察潮流,辨风向;不问俗,则无以了解实际,下车伊始,自以为是,置民情民俗民意而罔闻,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做好一方工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