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历史:律宗是由小入大的原因

佛教历史:律宗是由小入大的原因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教传入之初,大小乘佛教同时传入中国。律宗以《四分律》为主要依据,所以又称“四分律宗”。他曾长年隐居于终南山,故后人称他一派为“南山律宗”。道宣有关律学的著作,有《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等,这三部著作被称为律宗三大部,是律宗教义的主要基础。律宗的主要学说是戒体论。由此而形成了律宗“由小入大”的说法。

佛教历史:律宗是由小入大的原因

佛教传入之初,大小乘佛教同时传入中国。由于大乘佛教的教义与修行方式更加适合于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心理,于是慢慢成了中国佛教的主流。原来属于小乘的一些学说,也被逐步改造以适应大乘佛教的流行,例如律宗就是如此。

律宗是唐代形成的中国佛教宗派之一,是一个以研习和传律承戒律为主的宗派。印度佛教各部派的戒律,传到中国的主要有《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律》和《五分律》。律宗以《四分律》为主要依据,所以又称“四分律宗”。

唐代律宗主要分为南山、相部、东塔三大派,它们之间互有争论,相部与东塔的争论尤为激烈。后来,相部、东塔二系逐渐衰微,只有南山一派传承不绝,成为律宗的正传。(www.xing528.com)

南山律宗由道宣(596~667)律师创立。道宣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学者,所著《广弘明集》、《唐高僧传》、《集古今佛道论衡》以及《大唐内典录》等,都是佛教史的名著。他曾长年隐居于终南山,故后人称他一派为“南山律宗”。道宣有关律学的著作,有《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等,这三部著作被称为律宗三大部,是律宗教义的主要基础。律宗的主要学说是戒体论。唐代律宗三部发生的争论主要也是这个问题。佛教把诸戒分为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个部分。戒法即佛所制定的各种戒律;戒体是受戒时领受者本身产生的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戒行是依戒而作之行动;戒相是表现于外的轨范相状。唐代律宗三部主要争论的是戒体究竟是“色法”还是“心法”,即究竟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道宣一派把戒体解释为心法,认为戒体是受戒者的自心法体,即受戒者在接受戒律时内心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防范。这种解释后来为其他各派接受,从而解决了戒体问题的争论。

《四分律》中记载,有一个叫沓婆的比丘,在修成了罗汉果(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之后,产生了厌弃此身无常之心,期望修习利他之行,道宣认为这就是通向大乘的一个证明。由此而形成了律宗“由小入大”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