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霍光:中国历史的外戚典范

霍光:中国历史的外戚典范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戚的最高典范:霍光汉朝皇后平日无实权,也任皇帝弃废。这一安排,就更使外戚的地位突显。霍光于公元前87年受汉武帝遗命,以大将军的身份辅助8岁的昭帝。6年后,霍光去世。然而,霍光能够发挥其才能,却是有客观条件的。他的儿女很多,共有七女一男。霍光与金日殚及上官桀同受武帝临终托孤,于是以二女分别嫁给金日朦之子金赏及上官桀之子上官安。

霍光:中国历史的外戚典范

◎外戚的最高典范:霍光

汉朝皇后平日无实权,也任皇帝弃废。只是皇帝一死,皇后成为皇太后,收玺绶,对择嗣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安排,就更使外戚的地位突显。

——黄仁宇《从霍光到王莽

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战争和严刑峻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己”之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示要与民休息,发展生产。

霍光于公元前87年受汉武帝遗命,以大将军的身份辅助8岁的昭帝。昭帝在位13年后去世,昭帝无子,霍光迎昌邑王刘贺继位,不出一月,因昌邑王“昏乱”,夺去他的皇帝玺绶,另迎武帝曾孙刘询登极,是为宣帝。6年后,霍光去世。传统历史学家把霍光比作周公,他受命时,已“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沉静详审”,表现得相当忠心耿耿。

在霍光执政的时期,由于继续执行汉武帝后期的政策,所以一度飘摇西汉王朝又重新稳定下来,并且有了一定的发展,史称“昭宣中兴”。为了做到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昭宣时期,霍光曾7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命令,6次颁布赈贷种子和粮食的命令。凡遇郡国遭受地震、水旱之灾,当年的租赋徭役就全部免除,以减少农民破产和流亡。由于这些政策的实施,西汉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农业生产开始回升,至宣帝时,谷价降到每石五钱,边远的金城(今兰州市)、湟中(今青海湟中)地区,每石也不过八钱,成为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记录。沿边地区还设立了常平仓,以调剂边地的需要,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证。

霍光辅政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恢复汉初的传统政策,“修孝文明政”,也就是说要回到汉文帝时期的水平。他很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举,补刺史、守、相,必由大臣推举,也能经常听取手下人的意见。因此,这一段时间,出现了很多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循臣良吏,史称“汉时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为了缓和矛盾,霍光曾在公元前83年,颁布了特赦令,“辞讼在后二年前,皆勿听治”,也就是说,只要是时间拖得长一点的案件,就不要再追究。这相对于汉武帝时期的严刑峻法,无疑是很大进步,并极大地缓和了汉武帝末年以来人人自危的恐怖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然而,霍光能够发挥其才能,却是有客观条件的。因为中国在公元前统一为政治上的初期早熟,既无各地确实统计数字,也不能区划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在囫囵情形之下,凡事靠在位者及摄政者随时摆布。真理总是由上至下,施政的名义为道德,执法时只有至善与极恶,其生杀予夺,只引起朝中官员不安。恰巧昭、成、哀、平都无后,又要在皇室支裔里找继承人,这样就增加了皇太后的重要性,并使得外戚的地位突显。

霍光也是外戚,他与武帝卫皇后家里过去的情形不说,武帝之后又有新关系。他的儿女很多,共有七女一男。霍光与金日殚及上官桀同受武帝临终托孤,于是以二女分别嫁给金日朦之子金赏及上官桀之子上官安。金日朦不久病死;上官安生女才6岁,即被立为昭帝的皇后,16岁成为皇太后。以后皇帝的废立,就是由这外孙女上官皇后出面做主的。

当然,霍光地位的稳固,也不是一朝而成。公元前80年,还是昭帝在位的时候,上官桀、上官安及御史大夫桑弘羊被告发,阴谋废昭帝而迎燕王刘旦为帝,结果各人都以谋反被判死刑,燕王也只好自杀,霍光这才摇身一变,成为朝中惟一重要的人物,“威震海内”。《汉书》说:“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可是他推行的政策也遭遇过挑战。公元前81年,昭帝命各地选举的“贤良”和“文学”之士,与政府官员辩论盐铁专卖是否应当继续。其纪录后来结集出版,即有名的《盐铁论》。单从这文件看来,我们也可以想象霍光做为独裁者的地位,并不十分巩固。就当时制度而言除非环境逼迫,他断难有兴致将已行政策,招集大批事不干己的书生评论。事实上贤良和文学之士虽想废除政府专卖,但争辩的理由仍是道德方面,而非实际行政上的考虑。

根据《盐铁论》-书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当时除了桑弘羊外,还有丞相千秋,均能根据实际需要,对这些贤良和文学之士进行反驳,结果盐铁仍由政府专利。《汉书·食货志》就针对此事说:“弘羊自以为国兴大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怨望大将军霍光,遂与上官桀等谋反,诛灭。”谋反的真相已经无法证实,但其背景则是昭帝时代,霍光权势还未十分稳定,仍然有赖于桑弘羊“舌战群儒”,替他维持盐铁专利。不过,他想继续巩固自己的独裁政治,却已经有了端倪。

昭帝既没,昌邑王被废,霍光才立宣帝。这时候皇后人选又成为问题,群臣有意霍光之少女霍成君,但是宣帝已有许平君,并已生子(即未来的汉元帝),在他坚持之下,许后得立。以后霍夫人不和霍光商量,径自派人入宫,以毒药鸩杀许后,这样霍成君才继之为皇后。又过了4年,即公元前66年,也就是霍光已经去世两年后,霍家鸩杀许后的情节暴露,起先是皇帝的态度改变,接着霍家人事变更。霍光之子霍禹知道1日事必被追究,想要造反而未遂,于是皇后被废,霍夫人以下及诸婿等人,自杀的除外,都以大逆罪处死。霍家20年来显赫的声势,至此结束。

霍光未曾统兵作战,但他是大将军,儿子亲戚都拥有重兵,昭帝对他“虚己敛容”,宣帝则因“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也就是说,对于他的这种越礼坐车,早就心怀不满了。《汉书》也说,“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既可以指他做的坏事太多了,也可以指痛恨他们的人太多了。(www.xing528.com)

宣帝实际控制大权之后,减赋税,降低盐价,增加下级官吏的待遇。好在匈奴也在这时候分裂了,呼韩邪单于也前来投靠,西汉帝国可以减少边戍。虽然西部的羌人还不大安宁,也能够以赵充国的屯田之法对付(汉宣帝时期,西域羌族借助匈奴的力量,攻杀西汉的官员。当时赵充国已七十余岁,仍主动请战,最后一举平定叛乱。随后他奏请罢骑兵屯田,结果在西域又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安定),因此历史上对于宣帝的评价颇高,有“中兴”之美名。但黄仁宇先生说,其实宣帝亲近儒生,倡导仁政,也是从武帝以来的扩充政策改变为收缩政策的结果。

武帝于公元前112年将袭侯爵的106人革除为平民,宣帝又到处寻找他们的后裔,加以慰问和赏赐。武帝的过度中央集权,固然不能继续,但是中兴之帝王没有加强其组织,先采取消极手段,也只是放弃其控制的力量。况且,宣帝也没有真心诚意的行仁政。司马迁之外孙杨恽曾和朋友书信往来,说“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不过私下里讽议朝廷糊涂,竟也因此以“大逆无道”被腰斩。

资治通鉴》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宣帝的儿子(即后来的元帝)向他谏劝,要重视推行儒家的仁政,结果他却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他还觉得,以后灭亡汉朝的,就是这个儿子。也就是说,他自己认为儒家的那一套东西,并不真的管用。这当然很不合司马光的味口,所以司马光会在那里苦口婆心说了好长一段话。

元帝反其道而行,却又被历史学家称为“柔仁好儒”。在他的统治时期,除了将王昭君许配给匈奴外,还有关于他喜爱音乐,能吹奏各种乐器,义能填词做曲的故事,也相当有吸引力

继位的成帝嗜酒,好微行,宠爱赵飞燕姊妹。这两个女人都以美善著名。成帝则立其姊为后,妹为昭仪,由于两人的专宠过度,以至成帝无嗣。一天早上,他从昭仪床上起来,突然言语失灵地死去,据有的书上说,成帝是“精绝而亡”,也就是纵欲过度。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情形都符合传统亡国之君的尺度。

成帝一死,元帝之后王政君就以成帝生母的资格,当上了太皇太后,于是王家十侯五大司马,“外戚莫盛焉”,最终构成王莽篡位的条件。

要 点

这是黄仁宇先生大历史观中第一帝国”的上篇,介绍了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霍光辅政之后西汉末年的历史。这其中,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于秦始皇地位的认识,是一个重点。而对于汉武帝和霍光地位的评判,则需要能从更大的背景中来分析。

注 释 [ 1]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称胡,其名始见于战国文献。匈奴由许多部落构成,各部落包含若干氏族。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征战与和亲,在历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成为北部边防的最重要问题。鲜卑族兴起后,占领了匈奴的故地,匈奴或迁或降,到公元2世纪时,其活动已不见于记载。或以为欧洲史上的匈人即为西迁的北匈奴。 [2]‘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两代40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著名盛世”。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并且两次将租率降低到三十税一,此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文景时期,还不轻易对周边少数民族用兵,尽力维持和平的关系。据记载,到汉武帝初年,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3]‘刺史”:汉代中央派到地方的监察官,又称部刺史”。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强。刺史于每年秋冬到所属郡国巡察,当时人称为行部”,刺史通过行部了解下情,岁终则赴京师奏事。西汉时刺史对于有过错的郡国守、相,多所奏免,重者还可立即处死。 [4]‘常平仓”: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常平源于李悝魏国所实行的平籴”。常平仓在汉唐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元明以后,弊端渐多,变得徒有虚名了。

思考题

1.如何评价秦始皇?

2.试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

3.试分析霍光成败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