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戚与宦官:中国历史特殊政治人物

外戚与宦官:中国历史特殊政治人物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戚与宦官是中国历史上两类非常特殊的政治人物。外戚主要是指皇帝母亲与妻妾的姻亲,宦官是指阉割净身后侍奉皇帝及后宫妻妾、皇子皇孙的男子。外戚与其他官僚不同,凭借与皇帝的姻亲关系,往往获得尊贵的政治地位和高人一等的特权。据统计,唐肃宗后凡十四任皇帝,除哀帝外,其余均由宦官废立。

外戚与宦官:中国历史特殊政治人物

外戚与宦官是中国历史上两类非常特殊的政治人物。外戚主要是指皇帝母亲与妻妾的姻亲,宦官是指阉割净身后侍奉皇帝及后宫妻妾、皇子皇孙的男子。这两类人物由于特殊的关系与身份,经常能够接触到皇帝。

外戚与其他官僚不同,凭借与皇帝的姻亲关系,往往获得尊贵的政治地位和高人一等的特权。据王连升等先生《中国宫廷政治》一书的研究,历代皇帝对外戚的褒崇有四项通则:一是母系、妻系外戚在该皇帝登基后,立即显赫辉煌,如汉光武帝即位,即封母系樊氏、妻系郭氏;汉章帝登基,也坚持要封马氏三舅;宋太祖登基,母系杜氏承恩拜官。二是原为妻系的外戚,在老皇帝驾崩时,即成了母系外戚,这时他们往往又蒙封爵加赏,如田蚡在景帝时,只是中大夫,武帝时即以舅氏的身份为武安候和汉相。三是外戚本人荣华富贵,其子孙亦受荫庇,成为所谓的“世戚”,如两汉有“推恩”的惯例,外戚的爵位可由子孙继承,明代前期外戚也可以世封等等,这一制度直到世宗时才废除。四是不仅外戚嫡系受封,甚至旁支亦蒙封赏,如西汉末年的王音,系元后从弟,被封为安阳侯,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录尚书事。历代皇太后、皇后的从父、从兄、从弟子、从兄子等受封拜官者,史不绝书。

因为有姻亲这一层关系,所以皇帝对外戚较为放心,加以重用。历史上有不少情形是当皇帝临终时,太子年纪尚小或迟钝呆滞,这时皇帝往往挑选近亲或外戚中的重臣辅佐新君,处理国事。例如汉武帝病危,遗命外戚霍光、上官桀共同辅政;晋武帝临终,遗命岳父杨骏辅政;唐太宗死前,遗命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辅政。历史上也有不少情形是皇帝用外戚统兵作战,如汉景帝任命窦婴为大将军,领兵平吴楚之乱;汉武帝以李广利为将军,统兵去西部宛地的贰师城掠取善马;另如东汉窦宪、梁冀为大将军,西晋时羊琇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典禁兵,李唐时期的韦温为左羽林将军,以及北宋时期的刘美、明朝的孙继宗等等,均是以外戚之身拥有重兵。

外戚由于受到皇帝的加封和重用,往往骄横专恣,豪侈奢靡,不可一世。西汉时外戚田蚡厅堂前罗列钟鼓、树立曲旃,后庭之中娶上百妇女淫乐,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此人还广置宅第,竟然相中考工官署的地盘,气得汉武帝说:“何不把武库占用!”东汉时外戚梁冀权重一世,其园圃不仅规模空前,而且极为豪华,梁冀夫妇常乘坐盖羽饰金的辇车游观园内,尽享人间荣华。中国历史上许多外戚恃宠仗势,把持仕途,卖官鬻爵,敲诈勒索,贪污受贿,欺压同僚,妒贤嫉能,专恣弄权,宫廷中、官场中的一切恶行,多数能与外戚沾边儿。

用阉割过的男人作为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是古代宫廷的又一大特色。宦官又称寺人、奄人、内臣、中宦、内侍、太监等,最初是在王宫中担任看守宫门、传达命令、侍奉起居等杂役的男子。据考,东汉以前担任宦官职责的并非全是阉人,一些士人也能任宫内之职;东汉以后宦官全部用阉人,历朝相承,遂成定制。宦官虽然职卑位贱,但由于是帝王的近侍,朝夕伴君左右,对帝王的心态和喜好一清二楚,加之小心侍奉,所以一般比外臣更容易受到帝王的宠信。王连升等先生在《中国宫廷政治》一书中认为:宦官在中国历史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是出于皇权的需要,是君主独裁专断的必然结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君主不胜其劳,故分事权于宦官;二是在皇权受到权臣的威胁时,就利用宦官夺其权、制其威,达到上下相维的政治格局;三是皇帝疏于政事,或人主童昏,从而把大权交付给宦官。

从历史上看,宦官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在保卫皇权、抵御外蕃和扫平叛乱中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如唐代“安史之乱”后,宦官统领的神策军就是李氏王朝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军事力量;广德元年(公元736年)西蕃入侵京畿,宦官鱼朝恩率兵迎奉代宗,抵御西蕃。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十万宣武军哗变,时任监军的宦官俱文珍在平叛中起了主要作用。太监中也不乏杰出人物,例如东汉时期的著名发明家蔡伦,永平末年(公元75年)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他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唐朝高力士,从一流浪少年遭阉割入宫侍奉女皇武则天,他在创造“开元盛世”的过程中献良策,出大力,是中国历代太监中出类拔萃的人物。高力士还一手撮合了杨玉环唐玄宗的旷世姻缘,是他成就了杨贵妃,也是他在马嵬坡缢死了杨贵妃。明朝时的郑和身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在靖难之变中,郑和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从公元1405年至1433年,他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www.xing528.com)

当然,宦官作为一种政治势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更多的是干预朝政、专权跋扈,贪敛钱财的事例。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宠臣易牙与寺人刁相勾结,公然违背齐桓公管仲立公子昭为王的遗命,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迫使公子昭逃奔宋国的事例。到秦代,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拥立胡亥,另立子婴为秦王。东汉中后期多由幼主临朝,政权旁落太后及外戚之手,皇帝成年后不甘心外戚专权,便依靠宦官屡屡发动政变,致使阉宦专权,苴茅分虎,布满宫闱。宦官有时竟到了手握兵权,迭相倾夺,朝野上下不敢与之抗衡的地步。东汉末年,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独霸朝纲,权倾天下。他怂恿昏君汉灵帝刘宏设立“西园”卖官场所,公开卖官敛财;他在汉宫西苑设“裸游馆”,专供灵帝淫乐;他僭越朝制,把自家庄园建得皇宫还高。这个奸臣把昏君哄得晕头转向,甚至口口声声称张让为父。

唐代宦官专权的情形绝不亚于东汉。据统计,唐肃宗后凡十四任皇帝,除哀帝外,其余均由宦官废立。李辅国等扶植唐代宗即位后,公然在朝廷上说:大家都按次第坐于宫中,宫外的事听老奴处决就行了。中、晚唐时期有的皇帝和朝臣想铲除专权的宦官,但均因禁兵握在宦官之手而失败,唐文宗时的“甘露之变”就是典型一例。明代有二十四衙门,由宦官把持的司礼监居于诸衙之首,系皇帝与中央行政机构衔接的中枢部位。明代宦官在军事上有监军和统帅之权,在政治上还有“批红”之权,批答奏章,传谕圣旨。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也由宦官把握。宦官还经营皇庄、皇店,侵夺民田,搜刮钱财,控制盐茶专卖,横征暴敛,贪污中饱。例如英宗时的王振、宪宗时的汪直、武宗时的刘瑾、熹宗时的魏忠贤等等,都是气焰嚣张、权倾朝野的宦官。清朝时,慈禧太后最宠爱的贴身大太监李莲英,在清宫长达52年,是清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宦官。

宦官多在七八岁时即受阉割,生理上介于男女之间,但一般仍要娶妻立家,养子袭封。当初净身时,被割下的阳具和睾丸由净身师存放在特备的升内,宦官多在四五十岁时,赎回自己被阉割的东西,称之为“骨肉还家”,这是宦官一生中的大喜事,因而要像娶亲一样举行隆重的迎升接升仪式。只有“骨肉还家”,宦官才有资格认祖归宗,死后才能埋进祖坟。

古代宫廷是一国政治权力的中心,最重要的人物身居宫廷,最重要的决策出自宫廷,最富丽堂皇的场所是宫廷,最险恶难测的地方也是宫廷,最神秘的场所是宫廷,最肮脏的地方也是宫廷。国之安危系于宫廷,民之安生系于宫廷,宫廷给后世留下千千万万的故事,宫廷也给后人留出无限空间的遐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