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则天墓碑无字的原因

武则天墓碑无字的原因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则天的墓碑为何无字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仅她的生活让人关注,就连她死时立的“无字碑”也引起无数后人的猜测和争论。次年五月,武则天的遗体与高宗合葬于乾陵,并只留下一块无字碑。第一种说法称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自视德高望重,无言可书。第三种说法称武则天聪颖过人,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武则天先毒死太子李弘,后废太子李贤为庶人,又逼其自杀。

武则天墓碑无字的原因

武则天的墓碑为何无字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仅她的生活让人关注,就连她死时立的“无字碑”也引起无数后人的猜测和争论。

传说武则天年近70时,齿发不衰,丰肌艳态,宛若少女。颐养之余,欲心转炽,武则天宠幸的面首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及柳良宾、侯祥、僧惠范等多人。说白了,这些人都是以“阳道壮伟”而深得武氏宠爱的男妃。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更是凭借女皇宠爱权倾朝野,骄横无比。

唐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柬之和崔玄img17、桓彦范等乘武则天年老病危之机,率左右御林军发动了政变,诛张易之、张昌宗于迎仙院,迎中宗李显入朝,逼武则天让位给李显,恢复国号“唐”。武则天则由长生殿住进了上阳宫。同年十一月,82岁的武则天病死在东都洛阳上阳宫的仙居殿。死前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次年五月,武则天的遗体与高宗合葬于乾陵,并只留下一块无字碑。

武则天

武则天无字碑和高宗碑并列在一处,矗立于乾陵朱雀门外。西面是“述圣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歌颂了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东面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高大雄浑地矗立于朱雀门外司马道的东侧,与其西侧颂扬高宗文治武功的“述圣碑”比肩而立。

无字碑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达98.84吨。碑头刻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龙,碑东、西两侧各刻有冉冉腾飞的“升龙图”一幅,升龙高4米、宽1米,其身躯矫健扭动,神态飘逸若仙,线条流畅,刀法娴熟。阳面是一幅狮马图线刻画,其狮昂首怒目,威严挺立;而马则屈蹄俯首,悠游就食。整座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细,不失为历代石碑中的巨制。(www.xing528.com)

令人奇怪的是,当初立这块碑时,碑上竟未刻一字。后人所加的文字,也斑驳若离,若明若暗,模糊不清。那么,女皇武则天立这块异乎寻常的空白石碑,用意何在?这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猜测、探究却莫衷一是的谜。

综观诸说,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称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自视德高望重,无言可书。千古功德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

第二种说法是说武则天自知罪孽太大,无颜为自己立传。她骗得高宗的信任后,废唐改周,自称则天女皇;为巩固帝位,她又任用酷吏,铲除异己。《隋唐五代史》中,把武则天说成是“暴君”,说她“使滥刑,任酷吏”。

第三种说法称武则天聪颖过人,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但是一些学者对她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认为唐太宗打下的是盛唐基础,而武则天则巩固和发展了这一基础,没有武则天起作用的50年,也就没有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而实际情况是,武则天死时唐中宗李显已经登位,唐中宗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但却长期在其淫威下惶恐度日,对母亲的滥施酷刑也是非常憎恨的。武则天先毒死太子李弘,后废太子李贤为庶人,又逼其自杀。中宗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李仙蕙都因出言不慎被武则天处死。有过这一番饱受折磨经历的中宗,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公开发泄对母亲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她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干脆一字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一块“无字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