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性媒体发展路径研究:揭示网络新闻真实性

区域性媒体发展路径研究:揭示网络新闻真实性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传播系统中,新闻真实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虽然在网络论坛发布信息需要进行网站注册与登录,但网络时代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个个都是记者,任何网民都可以通过帖子、微博等提供信息。

区域性媒体发展路径研究:揭示网络新闻真实性

网络传播中的新闻真实性探析

宋 涛 米雪梅

新闻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由此可见,新闻真实有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真实地反映外部事物,做到“不走样”,这是“真实”的基本要求;二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就是不单纯满足于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要善于在事物的总体联系中把握事物的主流和基本趋势,做到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的真实、准确。网络媒体自出现以来,为新闻传播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潜力。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成为了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阵地。在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传播系统中,新闻真实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一、网络传播中出现新闻失实的原因

网络传播中出现新闻失实的原因有很多,有媒体自身的原因,也有网民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传播的泛媒体特性

互联网传播因其开放性和广泛性,使得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的泛传播环境下,由于把关人的缺失,导致每一个匿名受众都有可能把参与交互看成是新闻的一部分,也把对传播与再传播的参与看成是一种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这种泛媒体特征尤其是在网络论坛以及类似的网络社区媒体中最为明显。虽然在网络论坛发布信息需要进行网站注册与登录,但网络时代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个个都是记者,任何网民都可以通过帖子、微博等提供信息。由于缺乏把关、登录者身份的真实性无法确定、信息的多点发布和迅速传播,使得新闻真实性难以保证。

2.网站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新闻的出版过程一般包括相应的信息收集、整理、编辑、加工、发布和传播等工作环节。网站从业人员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但缺乏新闻信息的分类、新闻的基本要求、运作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加之每位编辑每天都要处理数百条以上的稿件,同时网络信息传播的实时性,使得编辑在短时间内无法对每条新闻做较细的编排和核实。所以,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信息多显得粗糙,而且无法确切地知晓准确性是否被核实,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新闻真实性大打折扣。

3.媒体注重商业利益大于新闻真实

商业利益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利益的大小决定着企业发展的能力。网络媒体也是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商业利益一直是其积极追求的。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由于网络媒体片面地追求商业利益,就会造成新闻信息的夸大和失实。例如,一些原本功效一般的商品,在网络媒体的宣传之下变得功能强大,迷惑网友,虽然实现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却有损新闻的真实。

4.多媒体传播使假新闻难以判断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闻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安德鲁·里普曼说:“人们分辨是非的出发点不能再是‘眼见为实’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不能按照过去的一般法律观点来轻易相信一张照片。”网络媒体的多媒体传播特性,使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出现。而图像编辑技术的普及,使很多新闻图像失真。公众在网络中去查阅这些信息的时候,很容易被这些经过处理的图像信息所蒙蔽。

由此可见,网络媒体因其受到商业利益和虚拟性等因素的影响,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很难保证,由此造成了网络传播中大量的虚假信息泛滥。而新闻真实是新闻的本质,如何把握网络传播中的新闻真实,成为网络媒体新闻传播中的关键问题。

二、网络传播中新闻真实性的维护

在网络传播中,新闻真实性的维护要靠网民与媒体共同努力。媒体是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而网民是网络中信息传播的主要群体。所以,对于新闻真实的维护也要由这两方来共同完成。(www.xing528.com)

1.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载体,应该在渠道上杜绝新闻失实的出现,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核实信息。信息是否真实,对于媒体来说是影响其公信力的重要保证。在复杂的网络传播环境中,作为新闻媒体应该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并对所选择的新闻信息进行核实,以确保其真实性。

(2)加强网站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机制。由于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媒体注重时效性,易忽视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系统,网站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信息核实。所以,网站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完善信息发布机制上,而不应只考虑如何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最大的利益。

(3)回归传媒本质,将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放在同一高度。在社会责任中,最根本的应该是新闻媒体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立场报道新闻、传播信息。作为网络媒体,其为公众构建了自由的信息传播平台,但是由于其对于商业利益的强烈追求,导致社会责任缺失。所以,网络媒体应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

2.网民

网民在网络中扮演着信息发布主体的角色,很多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都是网民通过网络论坛、个人博客、微博等社区媒体发布出来。但同时,大量的虚假信息也是网民发布和传播的。因此,网民应提高自律能力。

(1)形成追本溯源的观念。从网民所传播的信息来看,多数是听说而来的,但是“听说”意味着这不过是一家之言,很多时候并不是信息的真相。但是人是感性的,很容易被所听到的信息蒙蔽,导致信息的传播发生偏向,进而造成新闻失实。所以,在网络传播时代,网民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避免因一家之言而进行偏向的信息传播,而是要倾听不同的声音,全面地了解信息的真相。

(2)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2]意见领袖在网络传播中能够带动网络群体的快速形成。网络传播很大程度就是一个选择阵营的传播活动。网络意见领袖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形成一定的网络舆论群体,这些团体通过不断地进行对自身有利的信息传播来扩大影响力,吸引处于观望状态的网民进入自己的阵营,从而实现网络群体事件的顺利进行。但是,这种站队式的网络传播很容易会受意见领袖的主观意见影响,出现舆论的监督偏向,最终致使信息传播失实。综上所述,网络传播应进一步加强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将意见领袖作为检验新闻真实的一道关卡,促进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结语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虚假新闻的数量持续上升,如何维护新闻真实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当下的传播环境已经改变,网络传播逐渐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但是网络因其自身特点,在信息真实方面难以保证。通过对网络信息传播中信息失实的原因以及如何维护网络传播中的新闻真实的讨论,笔者希望可以为网络传播环境的改善做出些许贡献。即使网络传播环境的改善需要较长时间,我们仍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因为没有一个真实的网络传播环境,网络为网民所带来的信息传播价值就无从谈起。

【注释】

[1]杜骏飞:《弥漫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页。

[2]柴洪飚、余霞:《网络意见领袖与新闻真实性》,《青年记者》2009年第2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