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航空教育与基地协调并进的成果

航空教育与基地协调并进的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奋力推动航空高职教育与国家航空基地的协调并进王有存陈万强2005年,我国唯一的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在西安阎良正式启动。虽然挂一漏万,但足以说明,航空高职教育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探索适应航空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推动航空高职教育与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协调并进。

航空教育与基地协调并进的成果

奋力推动航空高职教育与国家航空基地的协调并进

王有存 陈万强

2005年,我国唯一的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在西安阎良正式启动。国家航空基地的建设是国家航空业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航空产业结构重大的战略性调整,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航空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的重大创新。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来阎良视察时,勉励基地打造“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航空产业平台。在基地挂牌启动时,陕西省原省长陈德铭说:“我们将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举全省之劳,引全国之力,纳全球之才,为基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那么,旨在为航空产业服务的航空高职教育如何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以变适变”呢?这是时代对我省航空高职教育提出的特殊的新要求,也是航空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好的现实问题。

一、国家航空基地开发建设对航空高职教育的要求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是国家依托陕西雄厚的航空产业资源而建立的我国唯一的集航空产业研发、航空人才培养、航空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分为核心区、扩展区两部分。阎良是核心区,扩展区为陕西关中地区,涵盖西安周边的航空企业。基地由此辐射陕西周边乃至全国的航空企业。从基地的建设、航空产业的区域分布及发展规模可知,我国航空业对航空高职人才必有较大的数量需求。再从我省航空高职院校近年来的发展以及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来看,也证实了这一趋势。国家航空基地的建设及航空产业的发展,是航空高职教育发展的经济社会依据,也是我们航空高职院校难得的发展机遇。

航空产业是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国家航空基地为了打造“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航空产业平台,把“航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作为重大的建设目标,在加强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大力引进世界先进的航空技术。航空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创新,也必然对航空高职人才产生新的要求,必然对航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提出新的要求。结合我院情况来看,本世纪初我院由中专升格高职,合理地顺应了航空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近年来,航空生产企业招聘毕业生,非常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严格的“专门人才”的选择。目前,我院总动员,认真迎接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主动适应航空业对航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

航空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国家航空基地按照“发展大产业”的思路,积极支持我国航空产业的战略重组,鼓励航空企业向基地集中,或在基地建设研究开发和生产机构。基地按照产业链及发展规模,适时组建产业集团,走社会化、集团化、专业化的道路,目标是到2010年,培植5-10个核心企业集团,1000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航空业的产业化发展对航空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更新高职发展思路。我院作为入驻基地的院校,明显地感到了航空产业化发展“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也感到了一种沉重的压力。因为航空产业化发展必然对高职人才多样化提出要求,而我院过去以培养航空修理人才为主,目前虽然开设21个专业,但远远不够,这是其一。第二,航空产业化必然对高职人才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出要求,我院虽然设置了航空系,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但从人才综合素质角度看,也远远不够。

航空产业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特征,这应该是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个新的视角。航空产业孕育了伟大的航空精神。航空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在阎良飞机城,“航空报国,追求第一”是航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航空人自豪的内心表露。在全国,航空企业不在繁华闹市,我院教师走访空军西南某航空企业后说:“出了火车站,翻山越岭,要不是厂里派车来接,很难找到工厂的地方。”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加入航空产业大军,要用智慧和血汗去战斗,必须接受航空精神的熏陶,这是航空业对航空高职院校的特别要求。

以上结合我们办学的切身感受,列举了航空产业对航空高职教育的要求。虽然挂一漏万,但足以说明,航空高职教育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探索适应航空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推动航空高职教育与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协调并进。

二、航空高职教育与国家航空基地协调并进的突破口

航空高职教育任重道远。如何在航空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中找到“突破口”呢?教育部周济部长2005年8月19日在天津召开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提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2009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的文件指出,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要求把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根据国家航空基地建设和航空产业发展对航空高职教育的要求,我院力求在“工学结合”方面有所突破。

我院地处阎良,具有发展航空高职教育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和产业背景。我们关于“工学结合”的基本思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高职发展方针,以国家航空基地为依托,重在“工学结合”模式创新,奋力推动高职教育与国家航空基地的协调并进。具体做法是:推进以下四个结合,也称“工学四合”。

一是教育与产业结合,即高职教育与航空产业结合。推动高职教育与航空在产业层面的战略性结合,集中体现在学院与基地管委会的合作。我院是入驻基地的教育单位,管委会是基地开发建设主管单位,只有双方合作,才能打开航空教育与航空基地协调并进的局面。2009年6月12日,学院与管委会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确定双方按照“合作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基地人才培养、学术研究、项目开发、成果转化的合作平台。本着协议精神,学院与管委会顺势签订了联办“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共建“基地航空馆”的协议,初步达成建立“基地航空俱乐部”的意向。目前,联合办学事项已报省教育厅审批;共建集航空教育、科技、文化于一体的、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4600m2的航空馆已经动工修建,计划11月份完工。学院与管委会的成功合作,是新时期学院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性突破,这一突破必将开启我院在创新工学结合模式、试行半工半读制度方面新的局面、新的未来。(www.xing528.com)

二是学院与企业结合。我院有与军工企业合作的历史根基,有与机械电子等装备制造行业合作的经历。目前我院与国内200多家企业保持着各种联系,在招生、教学、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有效提高了学院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效益。去年开始,学院陆续走访了20多家军工企业,互通信息,改善关系,共商合作。许多企业也不时地来访学院,给予学院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校企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行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总结过去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前校后厂”的构想。所谓“前校后厂”,就是以基地为依托和平台,面向整个航空产业链,面向基地企业群,坚持教育先行原则,推进校企互动合作,实现工学结合,使学院有机地融入航空产业,形成学院与基地开发建设协调并进。目前,我院已组织了专门的课题组,具体进行“前校后厂”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实施计划和方案,边实践,边研究,边推进。

三是教学与生产结合。我院以此推进教学领域新的全面改革。在专业教学计划方面,采纳了基地企业界有关专家的意见,开发了“专业教学计划评价指标体系”,并付诸实施,优化了专业教学过程,提高了专业教学水平,保证了专业教学质量。在教学结构方面,建立了富有实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形成了实验室、实训中心、校办工厂、校外实训基地系统衔接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也进一步规范。在教学基本建设方面,突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除航空馆外,还新建了14000m2的实训中心,内有数控加工等八大实训基地,力争建成一流的实训中心。为了推进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我们还在教学管理、教学监控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

四是学习与就业结合。主要是探索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综合分析在校生学习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精心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工作全程督导体系,把学生的今天和明天结合起来。为此,学院成立了主要领导牵头的课题组,进行深入调研。从2008年以来,学院教师先后到各类企业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近200人次。这项研究的要点是: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念,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侧重进行职业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帮助每一位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实施学生学习与就业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率由往年的93%提高到了97%。

上述四个结合是有机联系、内在统一的,是“工学结合”在不同层面、不同方位、不同时态及不同行为主体中的体现,实际上是以学生为本体的“工学结合”系统的四个要素。“工学结合”系统是一个复杂大系统,系统推进“工学结合”,有利于航空高职人才培养,有利于航空高职院校发展,有利于国家航空基地建设。“工学结合”的系统推进,是“工学结合”模式的创新,是我院突出的办学特色,给我院的整体改革和发展带来了重大的突破。

三、奋力推动航空高职教育与国家航空基地的协调并进

目前我省航空高职教育随着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高职院校抓住发展机遇,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方面不断创新,积极进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经验。充分认识国家航空基地建设对航空高职教育的要求,找准航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不失时机地推动其发展,将会形成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新的亮点和新的特色。

当前,奋力推动航空高职教育与国家航空基地的协调并进,从思路和对策方面来说,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两条:一是自强,二是创新。

我省航空高职院校与国家航空基地协调并进是科学之路、改革之路、发展之路;而走协调并进之路意味着高职院校必须进入与航空企业艰难的“多边谈判”过程。一般地说,航空企业不仅技术高度密集,而且资金高度密集。一所高职院校如果没有较强的教育、科研、生产实力,就会成为“无本之谈”,是很难与某些企业对等谈判的。我们对此正反两方面的体会都有。有的企业想的是:“合作项目有的是,你们能干吗?”有的企业想的是:“我们是工厂,感谢你们眼中有我们。”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告诉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与经济的“鸿沟”,不仅需要“真诚”来填平,而且需要实力来持平。因此,航空高职院校要千方百计地增强自身办学的综合实力。一方面学院应当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加快办学能力建设;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在教育资金和项目方面向高职院校有较大幅度的倾斜。

为了推进航空高职教育与国家航空基地的协调并进,航空高职院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系统推进“工学结合”的模式创新,力求与航空基地全面融合,协调互动,使自身成为航空产业发展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艰难的历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就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式,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新的探索,付出艰苦的努力。一方面,航空高职院校要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另一方面,省上应当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尽快制定和完善我省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有关政策,给予高职院校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落户阎良,对我省航空高职教育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加快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创新“工学结合”模式,争取更大的突破,奋力推动航空高职教育与国家航空基地协调并进。

本文原载《陕西高等教育论坛》(第二辑),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