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流转年平均价格为235元,2010年土地流转年总收入149.9万元,被调查农户人均土地流转收益131.4元,占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如闻喜县呱底镇有玻璃厂、食品加工厂、农业龙头企业等二十多家,这些民营企业吸纳了当地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当地农村土地流转,在被调查的柴家庄、胡城两村有90%耕地全部流转给了金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农业。所以,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海龙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呈现快速流转的态势,对规模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26(2011)03-0027-31

为了探讨在当前条件下农村增收的主要途径,实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的目标任务,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山西省运城市部分县、乡、村,采取干部座谈、入户访谈、填写调研问卷及走访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就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3个县的6个乡镇12个行政村,涉及农户3803户,总耕地面积52418亩,其中二轮延包面积50262亩;从12个村的调查情况看,目前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833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1.9%,流转土地面积637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2.2%。土地流转年平均价格为235元,2010年土地流转年总收入149.9万元,被调查农户人均土地流转收益131.4元,占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

从收回的370份有效问卷汇总情况看,流转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转包有214户,占问卷总数的57.8%,涉及面积2802亩;二是出租有151户,占问卷总数的40.8%,涉及面积3537亩;三是委托代耕有5户,占问卷总数的1.4%,涉及面积39亩。签订书面合同的有300户,占问卷总数的81.1%;采用口头协议或第三方证明的有70户,占问卷总数的18.9%。土地流转去向主要是:转给种植大户的有214户,占问卷总数的57.8%,面积2182亩;转给龙头企业的有104户,占问卷总数的28.1%,面积4166亩;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6户,占问卷总数的1.6%,面积30亩。土地流转年限在10年以上的有270户,占问卷总数的73%;在5-10年的有94户,占问卷总数的25.4%;5年以下的有6户,占问卷总数的1.6%。

二、主要特点

(一)经营主体带动土地流转

从调查情况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种植业大户为主的经营主体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起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如平陆县部官乡郑沟村村民戚占锋,利用自己已有的技术专长、资金和客户资源,注册了山西智策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在村里以100-150元不等的价格承包本村56户农户土地636亩,同时还承包村集体的荒山、荒沟2480亩,种植黄芩柴胡金银花等中药材;闻喜呱底镇的金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每亩200元的价格与该镇六个村的881户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共租赁土地8115亩,以种植、加工红薯为主导产业;闻喜县金田良种专业合作社在后官乡南白石、北白石、十八埝、汾村等四个村以每亩400元价格共租赁土地9130亩,从事小麦玉米棉花良种繁育,实现了规模经营。

(二)不同农户流转意识不同

一是粮农比果农流转意识强。多年来,由于粮食种植效益低下,且粮食生产易受自然条件影响,生产效益极不稳定,所以在粮食生产区的很多农户渴望土地被流转出去;而种植苹果、桃等经济作物的地区,由于农户在经济作物上的收益比较大(如临猗县是全国苹果生产基地,在被调查的四个村中90%以上土地都种上了不同品种的苹果,2009年户均收入3-5万元,人均在l万元左右),所以农户对土地特别重视,流转意向很小。二是劳动力转移充分的地方农户流转意识强。如闻喜县呱底镇有玻璃厂、食品加工厂、农业龙头企业等二十多家,这些民营企业吸纳了当地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当地农村土地流转,在被调查的柴家庄、胡城两村有90%耕地全部流转给了金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农业

(三)流转效益明显提升

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一方面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能,保障了农民人均土地收益,如闻喜县后宫乡北白石村,属山区干旱地,平时亩均收入在50元以下,而且没有保障。土地流转后,农户按照与金田良种专业合作社签订的合同,每亩土地的租金就达400元,比原来高出8倍多,同时农户还可以通过出去打工、做生意等方式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逐步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产生了一大批像闻喜金田良种、山西智策中药材、闻喜金土地农业科技、临猗富硒大枣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业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使土地集约化经营和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四)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增收

土地流转使农民直接获得收益。农民以出租形式流转土地,每年每亩可获得150-500元不等的租金收益;农民如以入股形式流转土地,每年也可以从农业项目的收益中获得分红。如永济市北梯葡萄专业合作社,2010年除给每个以土地入股的股民300元入股本金外,还给每个股民分红160元,两项共计460元。另一方面,流转土地的农民,有的被返聘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就近打工,成为农业工人,能够获得每工日50-100元不等的收入(如2010年,永济市惠畅棉花合作社股民参加合作社劳动,平均每人每个月获得报酬近2000元)。而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则转向了第二、三产业,他们的务工收入远高于自己承包经营的收入水平。所以,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土地流转在拉动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农户间的土地流转,有些是通过私下口头协议,将土地流转给邻居或亲属,没有签订合同,容易导致承包费兑现难而引发纠纷。即使在签订书面流转合同中,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有的只是农户间的合同,未在乡镇土地流转主管部门备案,有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这些都是将来产生土地流转纠纷的根源。

(二)对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制度的宣传还不到住

在调查的12个村中,大部分农户的恋地情节还很重,有许多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把土地随机转包给自家亲戚或邻居耕作,而不愿把土地承包给初具规模的经营主体,更有甚者宁愿收成少甚至土地荒弃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不了解国家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

(三)地块分散难以形成规模

在农村的二轮延包工作中,各乡村为了减少矛盾纠纷,以地块好坏搭配按比例对现有土地进行了调整,使得相当多的农户面临着土地分散于不同片块的区域,造成“一土变多土,大块变小块”,难以做到协调耕作和集约化经营。从表面上看,土地的分配是公平的,但这种分配并没有从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考虑,也无形中为农户的土地经营增加了交易费用。这种表面上的公平分配不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不利于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对农户而言,他们的耕地由于块数多,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带来土地种植的诸多不便;对承租人而言,为了取得相对集中的土地,需要与各个农户进行协商,甚至出现了绝大多数农户同意转出但由于个别农户无论条件如何优惠就是不愿意转出的情况而造成成片土地得不到有效流转,这种情况的广泛存在,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

(四)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土地流转规模(www.xing528.com)

在调研中,像平陆县部官乡的阳朝村、杜马乡的龙源村等山区村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畜饮水困难,灌溉用水更是难以解决,许多种植大户就是因为没有灌溉水源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农民因此也得不到土地流转收益。

四、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

土地流转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和基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要让基层干部群众认识到,土地不仅是农民就业和生存的手段,也是农民的一种资产,加快土地流转正是合理利用这一资产和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同时,要提高基层干部“以地生财”的意识,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集中土地、运作土地的能力。

(二)积极扩大土地流转面积

1、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要依托农经部门,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在乡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大厅,在县上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流转网络平台,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合同规范、纠纷调解等服务工作。

2、建立资金和政策激励机制

对于全部转出土地的农户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扶持其进城务工创业;对于引导农户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镇和行政村给予适当奖励;对于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合作方式集中农户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并能切实带动农户增加收入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进行重奖,并从扶持资金、税收政策、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

3、积极培育经营主体

要通过以下措施积极培育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它们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作用:一是立足本地人才,大力培育各类种养大户,为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提供人才载体;二是招引人才,创造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兴业的条件,为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找到项目载体;三是将可以流转土地的区位优势、水源保证、适宜开发的项目、优惠条件等通过媒体和项目包装等方式面向社会招商,扩大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社会载体;四是巩固和发展农企合作,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寻求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充分发挥城郊乡镇的地理优势,引导农民集中土地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依据各地产业特色,引导农户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壮大特色产业规模;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又不愿放弃土地的农民,采取各种形式依法把承包地流转到种养大户手中。同时,积极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加快土地连片集中,实行“小块变大块”,改变目前土地布局过小、过散、过乱的问题,切实提高耕种效率。

(三)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开展雨水集蓄、井水开发和节水灌溉等各种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并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逐步改善和提高农村土地生产能力。

2、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理

按照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农地整理,着重对现有耕地进行标准农田建设,对地块零碎、沟浜交错,路渠不配套、地形高低不平、地类交叉的土地进行统一整理,实施土地平整,使之成为“田成方、路成框、渠相通、树成行、进得去、出得来、兜的转”的新格局,努力提高农村土地生产能力。

(四)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

在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同时,要继续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一是围绕劳动力向外输出,以“阳光工程”为平台加快输出型劳动力的培训;二是以“雨露计划”为平台,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争使每个农民都能掌握1-2门技术技能,切实提高农民的转岗就业能力。到2015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要提高到8.8万人,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力争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左右。

(五)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市场要素功能。一是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兴办养老医疗、生育、伤残等社会保险,把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金制度。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转入户每年应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以防范业主因经营困难等原因无法履约的情况发生。如合同到期无纠纷发生,风险保证金如数退回。

(作者单位:运城市农业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