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零资金创业:第一次当老板易犯的错误

零资金创业:第一次当老板易犯的错误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20章 创业陷阱:第一次当老板容易犯的错误你能看清自己的创业盲点吗?避免那些无谓的错误是创业成功的第一要务。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却使刘俊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一心只想扩大投资规模的李成,将“摊子”铺得越来越大,连上了两条生产线。但等李成的企业运转起来了,同行却早已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开始实行低价格竞争,拼命地压价了。正确的形式能帮企业的创始人减少不利因素,保护企业的非商业资产。

零资金创业:第一次当老板易犯的错误

第20章
创业陷阱:第一次当老板容易犯的错误

你能看清自己的创业盲点吗?你知道如何修正自己的创业错误吗?作为企业领导者,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不管这些错误是大还是小,其影响层面都很深远。避免那些无谓的错误是创业成功的第一要务。

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虽然单一投资因为资源和资金的集中,在项目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常常会给企业带来好的收益,但单一投资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巨大的风险只要发生一次,就可能使投资者、企业创始人多年积累起来的财富毁于一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菜肴慢慢受到了都市人的青睐。刘俊看到了此景,经过初步的调研后,毅然抛开了一直处在考察中的其他投资项目,一心一意搞起了特色养殖——大批量地养殖果子狸。

刘俊自称相信“风险与机遇并存”,力排众议,倾其所有,并将全部资金都投入到自己选定的特色养殖项目上,并坚信在自己的苦心经营下,一定能够从这个项目上获取丰厚回报。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却使刘俊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

形象地讲,投资过于单一,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打翻,鸡蛋也就全部摔破了。而由多项目构成的组合性投资,可以大大减少单一投资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作为一名缺乏经验的创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定要尽可能拓展投资思路,培养多角度投资思维方式,保持投资项目的多元化,并注意在项目与资金之间达成平衡。

“摊子”铺得过大,缺少风险防范

李成对自己准备投资的电动自行车项目充满自信,经过简单的调研,李成认为这个项目一定能给他带来不菲的收益,加上通过关系,李成轻而易举就从银行借到了大笔资金,信心更加“暴涨”。李成很看不起同行们缩手缩脚、小打小闹的样子,心想自己绝不能跟他们一样,要干就大干一场。一心只想扩大投资规模的李成,将“摊子”铺得越来越大,连上了两条生产线。企业负债随着李成的盲目投资就像滚雪球般地扩大,李成却毫不在乎。在李成看来,等企业一运转起来,什么债都可以还清。但等李成的企业运转起来了,同行却早已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开始实行低价格竞争,拼命地压价了。李成的产品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顿时陷入了危局之中。

“摊子”铺得过大,缺乏风险防范是一些创业者的一个通病,殊不知种种危机就潜伏其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爆发。同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人们容易信心“超支”,对未来估计过于乐观,藐视风险,从而形成投资泡沫,一旦有风吹草动,泡沫瞬间破灭,投资者就会陷入危局和困境。

投资者应从风险与收益平衡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投资导向,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并且将投资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轻信他人,不亲自做市场调研

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尝一尝。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投资者更要牢记在心。

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利益

在贵州省遵义市,当地有一个叫孟奎的私营企业老板,看到别人因生产塑料薄膜赚了不少钱,非常眼红,于是赶紧筹集了100万资金,决定也要尽快投资上马生产塑料薄膜这一项目。就在这时,孟奎手下的一名叫李先进的技术员劝告他说:“老板,你只要将开工时间推迟4个月,我们就能安装调试好一种目前最先进的设备,新设备生产的塑料薄膜比现有设备生产的要好得多,相信也会畅销得多。”

不料,孟奎听了却非常不高兴地说:“推迟开工4个月?你知道推迟开工4个月意味着什么吗?那意味着我们将白白丢掉上百万元的利润。”并且命令马上开工。但不出李先进所料,工厂开工没几个月,就因为配套技术陈旧、产品科技含量太低而使产品滞销。孟奎也不得不重新投入巨资对才开工没多久的工厂进行技术改造。

很多成功人士说过,一个人,越是把眼睛盯在钱上,越是没有机会发财。急功近利,看到眼前利益,忽略了过程和基础,当真正需要的时候,欠缺远见会导致中途崩溃

创业者在初涉投资时,易受眼前利益驱动,而忽视长远利益,采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这样做虽然能够使企业一时获利,却丧失了长远发展的后劲。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

过于迷恋主导权,最后导致失败

迷恋主导权而寻求过度弱小的合作伙伴,这是创业者的一个重要误区。

对一个创业者而言,想要取得成功,必须经过许多年的努力奋斗,这其中左右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是合作伙伴的选择。

现在很多创业者、企业家把合作定义为两家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协作,这其实有些肤浅。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在发展过程中合作伙伴是具有广泛性的。创业者必须要做到内外协调,把几种力量综合起来,同时“因企制宜”,才能最大限度地加快企业发展。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机遇的社会。几乎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个创业梦——通过白手起家,获得权力、威望、财富、声誉和喝彩,成为像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那样的传奇。然而,每个旅程的第一阶段都会是最为漫长而艰难的,创业也不例外。你必须为此做好准备,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运作你的生意。

谁都想“我说了算”,谁都想当“主人”,但主人不是谁都能当的,不是谁都能够当好的,当家做主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更大的责任。创业者在寻求合作伙伴时一心追求话语权,但软弱的合作者却可能在你需要时,不能给予你及时和有力的帮助,反而有可能使一些更强大的潜在合作伙伴却步不前,弃你而去,使你丧失更多的机会。

对合作方的信誉、实力疏于考察

做生意单独做固然很好,当自己的实力或精力有限,那就需要找合作伙伴了。好的合作伙伴自然能让你在生意上如虎添翼,不好的伙伴也能将你拉到事业谷底。因此,如何挑选合作伙伴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选择合作伙伴前,必须先确定生意的形式。每一个企业的创始人都要为自己的生意构造一种形式,越贴近自己的需要越好。企业的创始人创办公司的组织形式是以防不测的保障,也是减少生意开支的手段。正确的形式能帮企业的创始人减少不利因素,保护企业的非商业资产。企业创始人可考虑采用以下公司形式,如工商业公司(营利法人)、控股公司(股东人数有限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公司或是普通合伙公司(合伙人共享股份及共同承担无限责任)——这样即使初创企业的船沉入水底,你同样也能逃生。

创业者因急于发展企业,对合作方的信誉、实力疏于考察,极易为企业留下隐患。在涉及资金投入时,一定要强调资金的到位期和资金到位的比率。例如,创业者在合作前,务必对合作伙伴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对合作伙伴的品行、经营能力、资金实力,等等,都要有翔实的了解,以减少投资风险。

总之,合作伙伴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双赢的概念,只有自己的企业、合作方都能不断地从这种合作中长久受益,这种关系才能持久稳固。

选择实力远超过自己的投资伙伴

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相关定位和公司实力进行权衡,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若没有选择好合适的合作伙伴,不仅前期的资金投入不能收回,投资无效,并且还会在另找合作伙伴时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选择实力远超过自己的投资伙伴,这是创业者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的一个重大决策误区。

几个大学生刚毕业就决定自主创业。他们看好了一个很有市场的投资项目,但因自己刚毕业,经济基础薄弱,不得不寻求投资合作伙伴,以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过多方考察,他们选择了一家极具实力的大型企业,对方为这一项目投入了足够的资金,同时也占据了大部分的股权。资金问题解决了,但在经营、管理、人力等诸多问题上,他们却达不成共识。由于对方是大股东,根本不按这几个大学生的思路运作,结果项目运行失败。(www.xing528.com)

有些创业者抱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想法,单纯地认为只要有了资金,其他问题都好解决。而事实上,由于合作伙伴过于强大,揽权、抢权意识强烈,创业者虽然有知识有想法,却容易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中。尤其是刚出道的创业者,在以股权融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双方力量的平衡问题。虽然不能一心想着“制衡”对方,但也一定要随时警惕被对方“制衡”。

感情用事,不能正确面对投资失败

郭玉刚连续投资的几个新项目均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流产了。一系列的投资悲剧使他受到周围人的奚落和怀疑,这让郭玉刚的自尊心大受打击,也激起了郭玉刚的“斗志”。恰巧这时,听人说了一个一本万利的新商机,急于翻本和挽回形象的郭玉刚连考虑都没多考虑,更别说什么科学评估该投资项目了,当即决定投资该项目。用郭玉刚的话说就是:“一回不成,两回不成,我就不信这回还不成!”可惜市场很快“回了话”,他的投资又泡汤了。

不害怕失败是好事,但胆大不等于鲁莽。企业的创始人因无法忍受屡屡投资失败的压力,激起赌徒心理,以情绪化的决策方式去决定投资方向、投资项目,则必败无疑。情绪化是最可怕的投资陷阱之一。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冷静而客观地决策。如果觉得自己把握不住,可以请专家或组织智囊团来帮助自己,不能让情绪左右了自己的头脑,导致投资一错再错。

作为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应该坦然地接受自己失败的痛楚,只有这样,企业的创始人才能真正成功。商场如战场,没有什么常胜将军,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失败后做什么。

忽视投资回报,投资陌生行业

经营刚上轨道的餐饮店的经理刘大力力求规模制胜,马不停蹄地打算上马一些新项目。刘大力喜欢读书看报,知道现在专家们都在讲企业经营要多元化,也想“多元化”。刘大力决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内一试身手——办个服装厂。由于刘大力从来没有搞过服装,对服装行业两眼一抹黑,而刘大力在餐饮行业积累的经验在服装行业又基本用不上,结果不到1年,刘大力的服装厂就败下阵来。

一个企业经营者爱学习,有上进心是好的,但刘大力在学习时却不善于分辨,忘记了对于一个投资新手来说,“不熟不做”乃是一条普遍法则。盲目进入不熟悉的新行业,不仅使一个经营者过去积累的经验不容易发挥,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金。

为了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每个创业者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冷静地评估自己拥有的资源,包括社会关系、专业特长,并评估其蕴含的商业价值,寻找创业和投资的着力点。

第二,如果条件尚不成熟,创业者先不忙于动手,应学习必要的技术和其他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创业积累资本。

第三,不要凭感觉用事。很多创业者缺乏经验,容易头脑发热,作出一些错误决定。

创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自己熟悉或有专长的事情做起,一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减少创业过程中的波折。如果凭一时冲动,投资到陌生的行业中,操作起来难免力不从心,失败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对投资项目过于乐观

创业者常常被鼓励要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然而事实证明,“积极”也不能过了头。针对顶尖高绩效公司的研究表明,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现实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20世纪90年代,VCD机曾是一种高档耐用消费品,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当时南方某企业决定改行做这种产品。这虽然需要一笔非常大的资金,但该企业经过多方筹措仍坚持了下来。可惜等该企业的产品上市时,更先进的DVD产品纷纷面世。市场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而该企业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去与别人打价格战。在最初的一批货卖了100万元以后,该企业的产品便再也销不动了,不得不乖乖地退出了这片市场。经此一役,该企业元气大伤。

每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对投资项目认识不足会带来很多后遗症,包括金钱上的损失,投资不能获得合理回报,创业信心被动摇等。目前许多创业者急于创业,选择项目仓促,导致立项后出现一系列问题,严重的被骗上当,甚至花掉多年积蓄,破产者也大有人在。在选择行业时,创业者必须考虑两个重点:一是如何选定产品或服务;二是创业人士本身是否适合该行业。

没有发现逆境时创业的优势

美国亿万富豪亚默尔原本只是一个贫穷的农夫。加州发现大金矿时,他随着淘金者蜂拥而至。荒山野谷,气候燥热,水源奇缺,处于困境的亚默尔看到这种情况,再三考虑,断然放弃淘金而去寻找水源。于是他挖水渠,引水入池,然后过滤澄清分袋出售。几年后,大多数淘金人沦为乞丐甚至抛尸荒野时,亚默尔却因为从清水中淘得“金子”而成为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富翁

每一位创业者都可能遇到过亚默尔一样的困境,但有的人成功了,而有的人却和大多数淘金者一样失败了。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看到逆境时创业的优势。比如:创业成本低,淡季期间,场地租金低,人工成本低;淡季创业时,政府一般会推出优惠政策,例如,帮助一些下岗工人、失业人士创业等。

轻易放弃投资项目

史某经过严格调查、慎重考虑,终于办起了一个养蚕茧的项目,史某踌躇满志地着手兴建。一切工作都按计划进展得十分顺利,但项目进行到后期,却遇上货多价贱,蚕丝市场一时趋于疲软的困境。史某因此惊慌失措,感觉就像握着一个定时炸弹,一心急于脱手。谁知当他刚刚以低价将该项目转手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随着蚕丝市场的复苏,蚕丝价格发生了强烈的反弹,接手该项目的投资者迅速将项目完工,因此大赚了一笔钱。

轻易放弃投资项目是创业者的一个误区。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投资者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冷静分析变化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是政策性的,还是市场性的?惊慌失措只能导致决策失误,决策失误又必然导致投资失败。投资者在决定开始运作一个项目时,就应该对市场和政策的各种变化作出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应变。

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千万不要轻易放弃投资项目,而应做细做专。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有人称之为转轨时期,由于很多事情都还不确定,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变动激烈,大资本和小资本都有着众多机会,包括新创一个行业的机会,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凭运气行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不要认为自己运气好,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幸运不能永随。以运气为拐杖来度量财富之路,早晚要跌跟头。 “好运连连,一帆风顺”,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事。投资是一门科学,要尊重其规律,否则受到惩罚,只能算是咎由自取。

对于一个企业的创始人来说,绝对不能光凭运气进行投资。在商场上,根本就没有运气这一说法,原因是,只有企业的创始人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企业才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这个正确的方法就是:第一,观察。观察当前社会上热门的产业、热门的行业。第二,测量。测量产业的规模,测量行业的成熟度。第三,发现。发现该产业或行业的空白点,发现顾客有需要而尚未有人想到去满足的产品或服务。第四,行动。一旦发现空白点,立即行动。

过于武断,投资操作周期太长的项目

初涉商海的李江灵机一动:“购买别人的技术专利,拿来自己‘做窝下蛋’,岂不既省去了大笔开发费用,又可在时间上先发制人?”选来选去,李江选定一项自认为大有前途的技术,决定投巨资将这项技术的专利权买下来。有人提醒李江这项专利虽然现在看好,但操作周期太长,而且,听说某某研究所有一项更先进的技术已将开发完成。现在购买这项技术,可能很快就会过时。李江却不听劝告,执意投资。当李江将这项专利技术买到手,并且投资将其转化为产品后,人们已不再需要它了。

创业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目光短浅,不能把握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投巨资购买眼看要落后的技术,遭受损失理所当然。当一个项目投资花费巨大,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并获得赢利时,投资者不但要考虑它的现在,还要考虑它的将来。一项产品现在有市场,不等于将来也同样有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