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称为“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1759年,海顿任职于冯·莫尔津亲王的乐队,并有幸与酷爱音乐的匈牙利贵族保罗·埃斯特哈齐相识,这次相遇可以说成为了海顿音乐事业上重大的转折点。1809年5月,海顿逝世于维也纳。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称为“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

1732年,海顿出生在奥、匈边境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8岁时被选入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的唱诗班,在那里,海顿开始接触乐理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17岁时因倒嗓,海顿被迫离校,迫于生计,他开始穿梭于教堂和宫廷进行演奏。在此期间,海顿结实了意大利的作曲家兼声乐家尼古拉·波尔波拉(Nicola Antonio,1686~1768),在老师的指导下,海顿学习作曲知识,并且研究了C.P.E.巴赫音乐著作。1759年,海顿任职于冯·莫尔津(Morzin)亲王的乐队,并有幸与酷爱音乐的匈牙利贵族保罗·埃斯特哈齐相识,这次相遇可以说成为了海顿音乐事业上重大的转折点。两年以后,海顿离开莫尔津亲王的乐队,专职为埃斯特哈齐家族服务,并成为其乐队的指挥。在为埃斯特哈齐亲王兄弟服务的30年中,有优越、理想的创作环境做铺垫,海顿创作了大量的,也是他一生绝大部分的音乐作品,这其中包括管弦乐室内乐歌剧宗教作品等。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海顿的个人风格开始彰显,交响曲音乐风格也日臻成熟。代表作品有交响曲“告别”(No.45,1772)、6首弦乐四重奏“太阳”等等。但是,这种被雇佣、寄人篱下的生活,一切只为迎合贵族娱乐或者礼仪需求的音乐创作,结果只能是海顿在创作上的不能自主。1781年,海顿与年轻的莫扎特相识,他们在音乐创作中互相切磋,在生活中互相扶持,成为忘年之交。

1790年,埃斯特哈齐亲王去世,海顿迁居维也纳,并在随后的几年中应音乐会经理人萨洛蒙(Johann Peter Salomon,1745~1815)的邀请来到伦敦,在这里,海顿开始为直接付费的听众创作音乐,作曲技巧更为完善。在这样活跃、自由的创作氛围中,海顿的12首“伦敦”交响曲(也称“萨洛蒙”交响曲)新鲜出炉,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技巧,饱满的热情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海顿卓越的音乐才华。在他的晚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两部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以及1796~1797时期创作的独唱曲《上帝保佑弗朗兹皇帝》,为表示对海顿的敬意,歌曲被作为奥地利的国歌。1809年5月,海顿逝世于维也纳。(www.xing528.com)

海顿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交响曲这一体裁形式,经曼海姆乐派的初创和海顿的精心培育,最终走向成熟,这其中12首“伦敦”交响曲是集大成者,在这里他将交响套曲定为四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整部作品中最慢的部分,多为行板、慢板或者广板,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带有三声中部(Trio);第四乐章:速度比第一乐章更快,多是奏鸣曲式或者回旋曲式,或者是两者的结合。除此之外,第94“惊愕”、第100“军队”、第101“时钟”、第103“鼓声”和第104“伦敦”等交响曲同样著名。海顿力图摆脱前期音乐的嬉戏性和浮夸特点,注重作曲风格与内容的统一性,尤其是音乐的推动力和戏剧性,旨在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变化和情感转变。

弦乐四重奏也是海顿创作的重要领域,代表作品有Op.64之5《“云雀”四重奏》、Op.76的六首(第三首别名为“皇帝”)和Op.77的两首四重奏。尤其是晚年的创作,达到了海顿室内乐创作的顶峰,有的甚至带有浪漫色彩。宗教性作品在海顿的音乐创作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康塔塔、弥撒曲、清唱剧多以生活为题材,乐曲世俗化的趋势较为明显。

18世纪下半叶的启蒙运动营造了宽松自由的人文环境,不管是宗教信仰或者是音乐创作,这种轻松畅快,舒缓雅然,激情澎湃的情愫在海顿的音乐作品得到完美体现。他博采德、奥民歌和民间舞曲之精华,运用方整性的乐句,简朴的和声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简洁、清新风格。海顿是古典乐派器乐风格的奠基者,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将奏鸣曲式发展为典型的三段体形式;二是进一步确立了交响套曲各乐章的性质和应用曲式;三是将弦乐四重奏体裁规范化,四声部活跃有力却是相对独立。海顿的音乐体现了一种质朴、轻松、亲切、平稳、乐观的高尚风格,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了光明生气。他所完善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和写作样式还需要后继的音乐家和音乐人扩充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