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音乐史:探索维也纳古典乐派

西方音乐史:探索维也纳古典乐派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家汇集维也纳以自由组合方式进行演出,广泛传播世态风俗性的和娱乐性的舞曲、歌曲及器乐曲,为专业作曲家们带来丰富的音乐创作素材的源泉。17世纪起,不少意大利音乐家应聘到维也纳王公贵族宫廷里工作,使意大利歌剧和器乐曲在奥地利各地风靡起来。有一批奥地利作曲家在意大利音乐的影响下,汲取本国多民族的民间音乐,加以综合而形成具有特点的维也纳音乐风格,即世态风俗性、娱乐性而又是大众化的风格。

西方音乐史:探索维也纳古典乐派

维也纳(Vienna)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和多瑙河畔,有人称它是“欧洲的中心”。公元一世纪时,它是罗马帝国的要塞。13世纪至15世纪建成的圣·斯蒂芬大教堂位于市中心,是维也纳的象征,反映出这个花草繁茂的园林城市的古老文化历史

维也纳是奥地利哈布斯堡封建专制王朝的国都,是名闻世界的“音乐之都”,许多音乐家慕名而至,为这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创作了许多乐曲,用高雅的音乐趣味给予市民群众以广泛的影响。为数众多的宫廷歌剧团、乐队、室内重奏团和合唱团的演出,对普及、发展维也纳的音乐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各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家汇集维也纳以自由组合方式进行演出,广泛传播世态风俗性的和娱乐性的舞曲、歌曲及器乐曲,为专业作曲家们带来丰富的音乐创作素材的源泉。捷克、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歌曲与舞曲,奥地利农民的连德勒舞曲(Landler,圆舞曲前身)等,构成维也纳音乐独特的风格。另外,由室内乐队演奏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娱乐性的组曲),用戏剧、芭蕾舞剧的幕间曲组合的幕间组曲(Aufzugssuite),供晚间娱乐欣赏的小夜曲(Serenade),在室外演奏的娱乐曲(Cassation)等,这些轻松、愉快的娱乐性器乐曲在维也纳亦相当流行,对作曲家们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17世纪起,不少意大利音乐家应聘到维也纳王公贵族宫廷里工作,使意大利歌剧和器乐曲在奥地利各地风靡起来。有一批奥地利作曲家在意大利音乐的影响下,汲取本国多民族的民间音乐,加以综合而形成具有特点的维也纳音乐风格,即世态风俗性、娱乐性而又是大众化的风格。

18世纪下半叶,在奥地利实行“开明专制”时期,特别是约瑟夫二世执政期间,启蒙思想得到传播,民族文化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与明朗、奋进的乐观主义相结合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发展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在器乐领域内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使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及其他室内乐等套曲体裁形式更加完善,深刻地表现出他们哲理性的思想和深厚的生活感情,反映出德奥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民主思想和反封建的进步倾向。

他们的创作乐思基本上是主调和声思维,应用功能和声的原则,有时又广泛地运用高度发展的复调对位技巧,将两种技法结合起来。对于大、小调范围内主和弦、下属和弦与属和弦功能性和声的使用,他们的手法相当丰富而有变化。按照不同内容与形式,他们将这些简单的和声手段运用得相当多样而灵活,不论是主题与调式的对比、调性与转调的布局、旋律与织体的写法都富于独创性。(www.xing528.com)

由于德奥民间音乐与民歌的影响,他们使用8小节、16小节的乐句或乐段的对称性的旋律与节奏结构,使乐曲的旋律与节奏具有清晰的对称性、周期性,表现出古典音乐风格均衡、稳定的特点。有不少作品又打破这种对称的均衡,用奇数小节组成旋律与节奏音型段落,造成音乐发展的不间断性,呈现出不同的音乐主题在对比中的相互渗透及其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发展。

为了使乐曲的演奏符合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他们用符号或文字注明每一首乐曲所使用的各种装饰音、句法、力度变化与音乐表情的要求,力图保持其音乐的风格特点,这种力求规范的做法也体现出其经典性。

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经历两个历史时期,各自有不同的创作内容和形式,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风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