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弈论:图解不同类型的博弈

博弈论:图解不同类型的博弈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处于不同的博弈时,决策是不一样的。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博弈,根据不同的基准也有不同的分类。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根据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论进一步分为两类: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通俗的理解,猜拳就是同时决策的,属于静态博弈;而棋牌类游戏等决策或行动有先后次序的,属于动态博弈。

博弈论:图解不同类型的博弈

博弈的类型:认清你身处其中的博弈

博弈可以分成很多种。处于不同的博弈时,决策是不一样的。有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在弥留之际,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听说吴国要建立一支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勾践饱受侮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于是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被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不时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百姓一起参加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越国日益强大。

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后悔当初未听伍子胥之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另一个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诸葛亮首战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后,下令放了孟获。

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孟获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也将他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捆绑了送至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他却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

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仍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

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他这次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判断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就再次放了他。(www.xing528.com)

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做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

孟获这次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野兽参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的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

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不过,孔明对此早有防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深为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同样都是打败了敌人的军队,为什么夫差释放了勾践,结果却落得被勾践灭国的下场,而诸葛亮释放了孟获,却得到了后方的安宁?

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两者遇到的博弈是不一样的。夫差和勾践的博弈是“零和博弈”(后面有专章进行论述),两人之间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并不存在相互合作的可能。而孔明和孟获之间却可以通过合作来提高两个人的满意度,属于“正和博弈”。

博弈,根据不同的基准也有不同的分类。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它们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答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根据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论进一步分为两类: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所有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通俗的理解,猜拳就是同时决策的,属于静态博弈;而棋牌类游戏等决策或行动有先后次序的,属于动态博弈。

按照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又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及收益有准确的信息。如果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及收益信息了解得不够准确,或者不是对所有参与人的特征、策略及收益都有准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除此之外,博弈论还有很多分类,比如:以博弈进行的次数或者持续长短,可以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以表现形式,也可以分为一般型(战略型)或者展开型,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