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嫉妒与不理性的抉择:《图解博弈论》揭示的心理决策法则

嫉妒与不理性的抉择:《图解博弈论》揭示的心理决策法则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不会嫉妒别人的人的决策方式:根据上面的这个博弈图,如果A是理性的,那么,他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不会关心B会有多少收益,而只会关心自己收益的多少,所以他会选择“决策2”。

嫉妒与不理性的抉择:《图解博弈论》揭示的心理决策法则

嫉妒:不理性的抉择

博弈论的“理性人假设”中,我们有一个重要的推论:在博弈论中不存在嫉妒——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得失,并不关心别人得到多少。但是,现实生活中,心存嫉妒的人无处不在,我们现在来看看,嫉妒会给博弈带来什么影响。

先来看一个在东南亚一带广为流传的笑话,这个笑话可以反映出东方式的嫉妒。

有一个人遇见上帝。上帝说:“现在我可以满足你任何一个愿望,但前提是你的邻居会得到双份的报酬。”那个人高兴不已。但他细心一想,如果自己得到一份田产,邻居就会得到两份田产了;如果要一箱金子,那邻居就会得到两箱金子了;更要命就是,如果要一个绝色美女,那么那个看来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家伙就同时会得到两个绝色美女……他想来想去,总不知道提出什么要求才好,他实在不甘心被邻居白占便宜。最后,他一咬牙,说道:“哎,你把我打成半死吧。”

博弈论的理性人假设中不考虑嫉妒的因素,每个人只是在考虑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不关心别人到底是得到了利益还是付出了代价。理性人假设看起来会让世界变得残酷,但是实际上却是人们合作的基础。在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下,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知道对方如何选择自己的决策,在双方发现合作是大家的最优选择时,合作才会发生。

在嫉妒的前提下,如果一方的收益会成为另一方的损失(看到别人得到收益,自己会觉得不舒服),合作就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某一个合作伙伴有着嫉妒的心态,那你在和他合作的时候,就要格外小心,因为他会认为你从合作中得到的收益会是他的损失,他会想方设法阻止你得到收益。(www.xing528.com)

一个不会嫉妒别人的人的决策方式:

根据上面的这个博弈图,如果A是理性的,那么,他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不会关心B会有多少收益,而只会关心自己收益的多少,所以他会选择“决策2”。因为这时的收益为2,要大于选择“决策1”时的收益。但是,如果A是一个会嫉妒别人的人,那么他会考虑到自己选择“决策2”时,B的收益要远远大于自己选择“决策1”时B的收益。而此时,他会宁愿选择决策1。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就把嫉妒发挥到了极致。

东汉后期,曹操称雄一方。他向北灭了大敌袁绍统一了北方,之后几经展转消灭了大大小小数个诸侯。但与此同时,枭雄刘备的势力也在不断扩张,但终不敌曹操而败北。谋士诸葛亮提出连孙抗曹之论,被刘备采纳了。说服了孙权后,凭借着诸葛亮、周瑜之智,以及庞统、徐庶等的协助,终于在赤壁大败曹操。此时,兴奋之余的孙刘联盟想要消灭曹操,但是关羽终归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可怜的周瑜还不知道,只是想要一举占据荆州,但却被聪明的诸葛亮抢了先。尽管周瑜妄图强攻,但还是被赵云的部队狙击,而且他也中了箭。周瑜总是不甘心,几次追要荆州,总是无功而返。孙权爱惜周瑜而让鲁肃替他去要荆州,但也是无功而返。情急之下,周瑜想到了美人计,但是反被诸葛亮识破,结果陪了夫人又折兵。当周瑜再次与刘备方面谈判时,刘备以取下西川为约,再度粉碎了周瑜的图谋。终于,他要和刘备翻脸了。他想用假道伐蜀之计,灭了刘备。但是这个计谋还是逃不过诸葛亮的眼睛,周瑜又失败了。聪明的诸葛亮却认为还是不够,他要除掉这个劲敌。于是,诸葛亮又落井下石,在信中讥讽周瑜。终于,随着一声“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周瑜去了……

以上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来历。《三国演义》纵然有很多虚构的成分,但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聪明而最终丧命的故事,却很值得我们玩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