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藏传佛教寺院:新正觉寺,历史与修缮

北京藏传佛教寺院:新正觉寺,历史与修缮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新正觉寺新正觉寺的正式名称是“正觉寺”,因与被俗称为“五塔寺”的正觉寺相区别,故称“新正觉寺”,也称“圆明园正觉寺”。同时规定包衣三旗额设达喇嘛三缺,副达喇嘛一缺,苏拉喇嘛三缺,系宝谛寺、功德寺、新正觉寺达喇嘛各一缺,苏拉喇嘛各一缺。同年底拨款开始对正觉寺进行修缮和复建。

北京藏传佛教寺院:新正觉寺,历史与修缮

18.新正觉寺

新正觉寺的正式名称是“正觉寺”,因与被俗称为“五塔寺”的正觉寺相区别,故称“新正觉寺”,也称“圆明园正觉寺”。因有满族喇嘛驻锡,故俗称“喇嘛庙”,位于圆明园绮春园正宫门之西路北,与绮春园既有后门相通,又独成格局。建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是清帝御园圆明园附属的一座满族喇嘛庙,也是清代理藩院直属的藏传佛教寺院。

正觉寺三圣殿遗址(李德成 摄)

(1)历史沿革

新正觉寺建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是在其他寺院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这所古刹,《雍和宫导观所刊物》称“建自何时,远不可考”。

该寺作为清代宫廷苑囿中的御用寺院,担负着为皇室祈福诵经的任务。据《清会典》中《中正殿雍和宫喇嘛念经定例四十一条》规定,每月初一、初八、十三、十五、三十等日,派雍和宫喇嘛10人,在西郊新正觉寺内放“乌卜藏”,即做煨桑佛事。

新正觉寺是满族喇嘛寺院,据清《钦定理藩部则例》记载,东陵隆福寺、西陵永福寺、香山宝谛寺、圆明园正觉寺、功德寺等五庙诵满洲经卷。达喇嘛、副达喇嘛、苏拉喇嘛缺出应于五庙德木齐内按年陈公同遴选升用。同时规定包衣三旗额设达喇嘛三缺,副达喇嘛一缺,苏拉喇嘛三缺,系宝谛寺、功德寺、新正觉寺达喇嘛各一缺,苏拉喇嘛各一缺。[103]

据《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记载: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奏请新建正觉寺安设喇嘛住持焚修,奉旨著由香山宝谛寺拨达喇嘛一名、小喇嘛四十名,即于此内委署副达喇嘛二名,住持焚修念经,即著伊等就近前往在含经堂,梵香楼每月初一、十五、初八、十三、三十日念经五次。[104]

正觉寺山门(李德成 摄)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三月奏准,正觉寺首领喇嘛2名,每月各行给公费银七钱二分;小喇嘛40名,每月各行给公费银六钱六分。是年九月呈准,正觉寺喇嘛等照太监例,初次每名行给细布二匹,三线粗布一匹,老羊皮七张,棉花八两。每逾五年一次,除羊皮、棉花不行外,每名各行给细布二匹,三线粗布一匹。[105]

清乾隆朝后期,清政府规定京城各寺庙喇嘛额缺时,新正觉寺额设一两五钱钱粮喇嘛30缺,其中德木齐1名、格斯贵1名,另有德木齐、格斯贵等随缺跟役徒弟折色班第钱粮2缺,共32缺。同时规定,此庙各项喇嘛均系内务府三旗包衣喇嘛。[106]

据《蒙藏佛教史》记载,1924年,新正觉寺被出租用作别墅时,寺内喇嘛30余名移居海淀陈府。[107](www.xing528.com)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两度遭受火劫,因正觉寺周围被湖水包围而幸免于难。但八国联军侵华时,钟楼内的佛钟等被侵略军掠走,驻对面朗润园的德军收容所人员,毁坏了该寺一些门窗和佛像。据说该寺也曾一度为义和团占用。清末曾将该寺划归雍和宫管理,成为雍和宫下院。

1924年,民国政府蒙藏院将正觉寺租予曾任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的颜惠庆作私人别墅,期限为30年,喇嘛则寄居平西陈府村太平庵内。颜氏拆去佛像,改建住房40余间,遍植花草,焕然一新。殊像阁被改名“文殊亭”,亭内陈列该寺原有木刻佛像10余尊,全院古柏苍翠,景色优美。[108]后又转售清华大学为教职员工宿舍。

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觉寺为海淀机械制造厂(后改为北京长城锅炉厂)等单位占用。寺院残存山门、文殊亭和配殿等建筑

2002年初,北京市人民政府令海淀机械制造厂(北京长城锅炉厂)搬迁。同年底拨款开始对正觉寺进行修缮和复建。目前该寺尚未对外开放。

(2)寺院建筑

据《雍和宫导观所刊物》等资料记载,新正觉寺占地南北长60丈、东西宽30丈,建筑面积近3 000平方米。寺坐北朝南,前后院落三进,整座寺庙以排列在南北轴线上的殿宇为主体,类似汉传佛教寺院“伽蓝七堂”的传统布局形式。

寺有山门殿三间,门外檐刻有乾隆御书“正觉寺”三字。据金勋先生的《成府村志》稿中记载,山门为三间简瓦歇山顶,门之西侧砌八字明壁两面。壁心镶嵌卷莲缠枝团花,为上乘之精品。左右角门各一。山门殿内塑哼哈二将,两目圆睁,为佛寺镇山门之神像,形象威武庄严。所谓“哼哈二将”,一般称“金刚力士”,即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二护法神将,常安置于寺院山门,左称密执金刚,右称那罗延金刚,俗称“哼哈二将”。塑像多裸露全身,缠衣裳于腰部,怒目作勇猛之相。

进山门殿第一进院正中为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五间,殿内供有弥勒佛像和四大天王像。殿前左右两侧有钟鼓楼

天王殿后第二进院正中高台上为三圣殿,该殿为正觉寺的正殿。三圣殿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前后有廊,后有抱厦三间,殿前左右两侧为五佛殿。据金勋先生《成府村志》稿中记载,三圣殿内正中有楠木雕刻三世佛,均有木刻背光。中为如来,左为毗卢,右为无量寿佛,故名三圣殿。东西山墙前塑五彩十八罗汉坐像。正殿后厦内塑南海观音大士一尊,坐于悬山洞内,站童二人,为善财龙女。此记载似应有错,若为三世佛,应为横三世佛,左为药师佛,右为阿弥陀佛。左右两侧五佛殿殿顶为歇山顶,各殿内塑藏传佛教佛像五尊,共十尊。

三圣殿后第三进院正中为殊像阁,后改为文殊亭,也称文殊阁。据记载,文殊阁内原奉有文殊菩萨骑青狮之像,总高二丈有余,左右立二站童,左方为狮奴,虬髯卷发,手持青狮缰绳,右方为韦陀,全身甲胄,棒杵侍立,二像皆高八尺。文殊菩萨像及其背光均为木制包金,下为白玉石台。

文殊阁左右两侧为六大金刚殿,其后为最上楼,即藏经楼。最上楼东西各有三间顺山殿,也称穿堂。该楼面阔七间,楼下供奉五方佛,楼上供奉五尊藏传佛教密宗金刚像,法身连座通高三尺余。楼后为后门。周围的廊房为喇嘛住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