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藏传佛教寺院-须弥灵境的历史与重建

北京藏传佛教寺院-须弥灵境的历史与重建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须弥灵境中的香岩宗印之阁建筑群是由三世章嘉·若必多吉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设计建造的。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颐和园,须弥灵境大殿、香岩宗印之阁等建筑被大火吞没。

北京藏传佛教寺院-须弥灵境的历史与重建

17.须弥灵境

须弥灵境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山阴,即佛香阁背面的北山坡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汉藏合璧的寺院建筑,是供皇家自己供奉祭祀之用的场所。寺院后半部分香岩宗印之阁仿照西藏桑耶寺建造,属皇家苑囿中的藏传佛教建筑。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出兵新疆,在厄鲁特蒙古各部的支持下,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分裂势力,生擒其首领达瓦齐。为纪念这次胜利,乾隆仿效康熙皇帝解决喀尔喀蒙古问题后在多轮诺尔修建汇宗寺“以一众志”的做法,命令仿照西藏桑耶寺在北京和承德各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北京之寺即是须弥灵境,承德之寺即是普宁寺。

颐和园须弥灵境(刘立柱 摄)

西藏山南桑耶寺建成于公元779年,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即被认为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具足的寺院。该寺是按照佛教的宇宙观布局设计、依照藏传佛教密宗坛城建造的,乌孜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大殿周围的四大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太阳、月亮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寺庙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主殿四周又建红、白、绿、黑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祛祸禳灾。

须弥灵境中的香岩宗印之阁建筑群是由三世章嘉·若必多吉(1717—1786年)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设计建造的。据《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记载,乾隆皇帝曾询问章嘉国师有关在西藏为佛教建有殊勋的杰出人物的情况。章嘉国师列举作答,其中讲到了大译师仁钦桑波创建托林寺的情况,言此寺依密乘立体坛城设计建造。乾隆皇帝提出“在朕的京城中也要建一座那样的佛殿”。于是,由章嘉国师负责,在内城右方建造了一座四层金顶佛殿,内置密乘四续部佛众造像。顶层殿内塑有密集金刚像,第三层内塑有大日如来现证佛像,底层殿内作为各扎仓僧众修正三重三昧耶仪轨的道场。[102]这座由章嘉国师负责建造的佛殿就是香岩宗印之阁。上述记载称仿托林寺建造,由于托林寺是仿照桑耶寺建造的,故该寺实际上是仿照桑耶寺建造的。(www.xing528.com)

颐和园须弥灵境藏式建筑(刘立柱 摄)

颐和园须弥灵境藏式塔(刘立柱 摄)

须弥灵境也可以说是一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整体建筑坐南朝北,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建筑在四层高台上。前半部包括牌楼、广场、大雄宝殿、配殿等,后半部是仿照西藏著名古庙桑耶寺的形制建成的庞大的宗教建筑群。香岩宗印之阁象征须弥山,四大部洲环绕四周,即北俱卢洲、南瞻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在阁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是代表“四智”的绿、红、黑、白四座喇嘛塔,另还有八小部洲、日台、月台。智慧海众香界牌坊用五色琉璃瓦装饰。在牌坊的正、反面石额和智慧海的前后石额上分别为“众香界”、“抵树林”、“智慧海”、“吉祥云”。牌坊顶装饰着覆钵塔。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颐和园,须弥灵境大殿、香岩宗印之阁等建筑被大火吞没。从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师经费重修颐和园,在万寿山修复了香岩宗印之阁等建筑,虽然长宽与原来相同,但已缩减为一个单檐歇山琉璃顶的一层大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