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中汉族历史发展:中国汉族通史第2卷

华中汉族历史发展:中国汉族通史第2卷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汉之后,华中汉族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最后于明清时才稳定下来。魏晋南北朝为华中汉族初步发展时期。

华中汉族历史发展:中国汉族通史第2卷

二、华中汉族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华中本是汉民族形成历史舞台的一部分,当华夏民族秦汉时从统一转化、发展为汉民族之时,分布在华中主要居住于华中北部边缘的商人、周人,江汉地区的楚人,以及湖南湘江干流地区和江西赣中平原的部分扬越人等也都无一例外地卷入了华夏民族到汉民族形成的历史潮流之中。

秦汉之后,华中汉族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最后于明清时才稳定下来。

魏晋南北朝为华中汉族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个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大迁徙和大同化的时期,处于南北中间地带的华中,一方面接受了大量饱受战乱之苦而迁入的中原汉族移民,另一方面是大批少数民族土著族群的“出山”,而最终走上了汉化之路。

三国之时起,孙吴在今江西地区为接受北方汉族移民而增设了大批新的行政建置;永嘉之乱后,随着洛阳的被攻破,开始了中原汉族南迁的移民潮,而这时华中首当其冲地成了接受北方移民较多的地区之一。据学者研究,进入华中的汉族移民有22万人以上。[3]

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族群纷纷“出山”,与汉族杂居。如孙吴政权多次对江西地区的山越用兵,并迫使部分山越出居平地;又如原来居于川鄂山区的巴人在魏晋时乘乱而大量外迁,其中相当一部分迁到了襄阳一带,东晋时侨置雍州,被称为雍州蛮。这时“出山”的还有相中蛮、江夏蛮、豫州蛮、傒人等。

这些“出山”的少数民族族群与华中汉族在长期的杂居中,最后都汉化而融于汉族之中,使得华中汉族像滚雪球一样得到了一次滚动式的发展。(www.xing528.com)

唐宋为华中汉族全面发展的时期。华中汉族经过了唐代的稳定发展,社会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当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华中作为比华北相对稳定的地区而成了中原战乱时期北方汉族移民的重要迁入地。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华中三省的情况各异。

江西为北方汉族移民大量迁入地。由于中唐以后江西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相对稳定,又不曾受到战争的直接影响,故而北方汉族移民蜂拥而入,据学者研究,安史之乱迁入南方的133位移民中,有25人迁入江西,占全部移民人数的9%,仅次于占35%的江南地区。南宋时,当蒙古军进攻两淮地区时,淮南汉族大批迁入江西,仅嘉熙三年(1239年)秋天经江洲进入的移民便达十余万人[4]。这样大量接受移民使江西人口得到高度的增长,许多府州如洪州、袁州、信州、饶州、吉州等到宋代时已成为人稠地狭的地区,使江西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湖北为汉族移民大起大落的地方。由于湖北在历史上就与中原地域相邻,交通方便,故而战乱也往往波及到这里,安史之乱时,湖北襄阳一带一开始就接受了大量北方汉族流民。但随着战火烧及襄阳,不仅北方来的移民,就是土著也纷纷南迁至长江以南的今荆州、武汉,以及湖南北部一带。致使这一带人口猛增,江陵城在乾符五年(878年)竟一度有30万户。及至唐末,由于荆襄一带也成了藩镇征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曾有30万户的江陵城一度仅剩17家。这种状况到五代和北宋时,因流民的迁入才有了改变,使湖北汉族的人口有了较快的恢复。但是靖康之乱后,由于战乱迅速波及湖北,人口数量又严重下降。直到战乱停息后,受政府的招徕和人地矛盾的压力,南北各方汉族移民的迁入,才使湖北渐成“五方杂处”的地方。

湖南为汉族人口的增长与移民的迁入同步的地方。从唐代的安史之乱起,直到宋代的靖康之乱,都有不少中原汉族移民迁入湖南。此外,江西及南方其他地方向湖南的移民也十分活跃,尤其是江西人自五代开始自发迁入湖南开垦。由于移民的大量迁入,到宋代时,除湘西山区外,汉族已发展到了湖南全境。

元明清为华中汉族大发展的时期。元代湖北、湖南受战乱的影响,人口大减,地广人稀,而江西则相对稳定,地少人多,于是在明初的洪武大移民中出现了“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潮。这样,由于大量移民的迁入,加速了两湖的经济开发,导致明中期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繁荣景象。加上清代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不少汉族移民迁入了湘鄂西山区,从而改变了山区人烟稀少的面貌,至此,华中汉族分布的格局基本定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